危橋改建之見解

 

最近,由於辛樂克颱風過境,導致五座橋梁沖毀,輿論對於評列十大危橋者,認為改建新橋為刻不容緩之情,政界亦同意於四年內完成,咸認完成後不會再生危橋。這些觀念,如以工程界立場觀之,純屬應付,真正之問題,筆者願提供一些個人淺見,供參考諮詢之。

這一次,報章所載,沖毀之后豐大橋為10大危橋之一。而實際沖毀之橋中僅一座入10大,有2座列入危橋內,此表示主管單位對橋梁安全祗有50%以下之確實性,再者,此所列之危橋,全在省道內,其他國道及縣鄉道都不在內,證明全省危橋當非這十座,除未列入者外,也許尚有若干倍。

所謂危橋,其定義甚難,過去多注意結構,如為橋面之大梁等,這類問題不是一、二年產生的。一般鋼筋混凝土橋或預力橋多可使用五十年以上,而今之問題,不在橋身,而在基礎-基礎深度,涉及河道或河床之變化,河道之主管機關為水利署。由於河川之濫採砂石之風不絕,河床日漸下降,如主流移入某一墩內,則導致沖刷,這不是純天然因素,如高屏大橋。在若干年前,每年都有颱風及豪雨,未見如民國89年之流速,難道主管河川機構不管嗎?就橋基而言,如何加深,亦無法應付人工挖降之河道。

就工程經費而言,后豐大橋延緩因經費不足,筆者看該橋長600餘公尺,面積約10,000餘平方公尺,約為高屏大橋之1/3,但已編十億費用,仍嫌不足,在設計上面似應檢討。

筆者所知,基礎之設計除直挖者外,應有沉箱與椿,椿可為打椿或挖椿,後者又分為反循環椿與全套管椿,全套管椿費用最高,但可免除挖椿有土砂流入,影響其品質,一般顧問公司多採用之,當然不錯;但反循環椿亦有其優點,主要為廉價,如為採數量稍增,也未嘗不可,否則台灣二、三十年所建之椿,都受影響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筆者在中興大橋改建時,即研議以前法處理,節省不少費用,顧問公司亦同意,這在於負責人員,再者,沉箱亦可考慮,與之比較,我認為后豐大橋橋基設計似可考慮之餘。

有一些橋梁,尤以基礎產生意外者,也許為部分沖刷所致,原因為河道問題,致某一孔處產生倒塌,即行全橋廢置而重做。高屏橋長2,000公尺,而沖毀一墩僅不過100m,該橋完成約20年,結構為T.Y.Lin設計,屬國際知名人士,台灣之關渡大橋及光復橋由其辦理,如今不值一文,全部重建,花費約20億元,主管或以為然,但就工程之立場觀之,重建比例似太超過。

橋基沖毀之原因,應加研究,如毀在基礎之底,橋基應加深,全部改建,但橋身似可利用之;如毀在底腳即椿頂與基腳相關處,椿筋入基腳深度不足,則問題不在深度。筆者由電視中看過自強大橋(跨過濁水溪者)之椿,已局部外露,但未倒塌。施工人員注意連接處,則該橋雖列為危橋,應不致全部重建,筆者看后豐大橋與高屏大橋之沖毀,似有不同之處。

總之,橋梁之發生意外,如橋身老朽,當為危橋,則當該建,視嚴重性分年辦理,不知要多少年。如因河道問題,應由主管機構執法,禁止濫採,並限制一高度,河床不降低,危橋不生,如目下之情,永遠無法解決,意外會逐年增加,何言10危橋,隨時會增加若干座。

筆者已離開工程單位很久,無意核對資料,前述僅為諮詢,或有未合或未達之處,祗希望有關單位參考之,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參之,何妨?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