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報告態樣說明暨建議

前言

為保障施工品質,承包商在整個施工作業程序中,皆有依照契約、設計圖說或施工規範之規定頻率,而進行取樣與送驗之義務和權利。

更進一步說,當試驗報告完成後,文件送達承包商開始,即須經過一連串的判定與核准的程序,始能認定材料或施工成品之合格與否。

然而在實務上,筆者發現頗多具有瑕疵、錯誤,抑或必須特別再予以設計處理的試驗報告,卻能百分之百被判定為符合及合格,並經業主核准同意使用,令人匪夷所思!

職是之故,本文擬針對實際案例與圖示,採取扼要說明方式逐一澄清之,殷盼能夠導正業界從業人員之錯誤行止是幸。

範例一:土壤夯壓試驗報告

1.土壤含水量與密度關係試驗結果,詳圖1所示。

2.錯誤樣態說明

(1)土壤描述仍為定性方式,未依試驗準則規定,予以明確標示土壤種類 或分類。

(2)試驗報告中,試驗方法自行標明為:『試樣全數通過3/4"(19mm)試驗 篩』;惟,粒徑分佈卻以2"、1.5"、1"、3/4"、1/2"、3/8"及#4號篩,全部100%過篩表示之。

3.正確作為建議

(1)由圖1中之土壤描述及乾密度與含水量曲線關係圖判斷之,本試樣 之土壤種類,應分類為黏土,建議應採用CL、A-6或A-7之方式標明 之。

(2)依據參考文獻1~4項,若採用夯壓試驗A法及B法,則試樣應全數通過#4號篩即可;若採用夯壓試驗C法及D法,則試樣應全數通過3/4"號篩即可。以上各準則規定之四種試驗方法,均不需要架設七個試驗篩號進行試驗作業。

範例二:CBR試驗報告

1.CBR試驗結果詳圖2所示。圖2為圖1之延續成果。

2.錯誤樣態說明

(1)圖2中分別標示每一層樣品,夯打10次、30次及65次時,所測得之CBR值,並將其連成一條曲線。惟圖2並未依據參考文獻(5)及(6)規定,列出貫入2.54mm及5.08mm時之個別CBR值。

3.正確作為建議

(1)應依據參考文獻5及6規定,分別列出貫入2.54mm及5.08mm時之樣品個別CBR值。

(2)若貫入5.08mm時之CBR值,大於貫入2.54mm時所得者,則應重新試 驗一次。若試驗結果相似,則須採計貫入深度為5.08mm時之結果為CBR試驗值;否則,則仍應採取貫入深度為2.54mm時之結果為CBR試驗值。

範例三:水泥混凝土配比設計計算表

1.為應用於剛性鋪面鋪設,其水泥混凝土配比,設計計算表結果,詳表1所示。

2.錯誤樣態說明

(1)表1之水泥混凝土材料,採行抗壓設計強度模式,不符合剛性鋪面 抗彎設計強度之機制。

(2)表1之設計坍度為(12.5±4)公分﹝8.5~16.5公分﹞,亦不符合參考文獻7設定﹝0~7.5公分﹞之規定。

(3)表1之總膠結材料每立方公尺使用480公斤,亦不符合參考文獻 7設定﹝≤350kg/m3﹞之規定。

(4)表1之水泥混凝土材料設定為3天早強。

3.潛藏危機

表1有下列之潛藏危機:

(1)剛性鋪面採用抗壓設計強度機制,將嚴重損害日後之耐久性,且易 衍生損壞狀況。

(2)剛性鋪面採用8.5~16.5公分之坍度值,將極易在養護期程中,即產生嚴重裂縫。

(3)剛性鋪面使用之水泥混凝土,若每立方公尺採用高達480公斤之膠結 材料,將於養護初期即產生全面紋裂之損壞狀況。

(4)一般而言,剛性鋪面鮮少使用早強之水泥混凝土材料。更不幸的是,該工程案以修訂水泥混凝土之配合設計準則,致施工單位在完成澆製作業以後的第三天,水泥混凝土表面已可見嚴重裂縫,詳照片1所示。

4.正確作為建議

(1)應用於剛性鋪面之水泥混凝土,務必遵循下列法則:

A.採用抗彎設計強度之機制。

B.設計坍度值≦7.5公分。

C.每立方公尺之膠結材料使用量不可超過350公斤。

(2)應用於剛性鋪面之水泥混凝土,務必注意下列各事項:

A.依設計準則設置接縫及施工縫。

B.依施工規範規定,把握在正確的鋸縫時間內,予以鋸縫作業。

C.鋸縫作業不良或時間不對,常常亦為引發裂縫之緣由。

D.養護期間,水泥混凝土澆置之完成表面,應全面防止強風吹拂,否則,一定也是裂縫叢生。

E.剛性鋪面勿使用早強之水泥混凝土材料。

結語及建議

1.任何試驗報告中所標示的數據或是圖表等資訊,一定要遵循正確的準則 及定量性的描述為基準。以圖1為例,資淺的使用者拿到這份文件,勢必無法判斷土壤種類,如此一來,即失去使用價值。另外,架設試驗篩號的方式,亦不符合各參考文獻之規定,各階段從業人員均應謹慎其 事。

2.針對圖2中CBR值之分析,許多從業人員直言:『每層土壤夯壓65下之 樣品的CBR值,反而遠小於每層夯壓10下及30下之樣品者,這是錯誤的曲線。』但是,以筆者親身之經驗,圖2中之曲線係為可能存在的樣品的CBR值現況。資深工程師應該明瞭此類土壤,應為風化程度嚴重之土樣,在台灣地區約有10%~20%的土壤,具備此類CBR值模式。

3.表1之錯誤樣態繁多且層出不窮,顯示大多數從業人員,均未參考剛性 鋪面設計準則及施工規範進行作業,導致施工後第三天,即曝露嚴重缺 失,令人喟嘆。

六、參考文獻

1.CNS 11777,"土壤含水量與密度關係試驗法(標準式夯實試驗法)",2005年度04月19日。

2.CNS 11777-1,"土壤含水量與密度關係試驗法(改良式夯實試驗法)",2005年度04月19日。

3.AASHTO T99,"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the Moisture-Density Relations of Soils Using a 2.5kg(5.5lb) Rammer and a 305mm(12in) Drop, 2004.

4.AASHTO T180,"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the Moisture-Density Relations of Soils Using a 4.54kg(10lb) Rammer and a 457mm(18in) Drop, 2004.

5.CNS 12382,"夯實土樣加州載重比試驗法",2006年度11月16日。

6.AASHTO T193,"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the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1981.

7.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施工綱要規範,"第03050章:混凝土基本材料及施工一般要求",2014年11月10日,第V10.0版。

1149-6-1

圖1 土壤含水量與密度關係試驗結果

 

1149-6-2

圖2 CBR試驗結果

 

表1 剛性鋪面水泥混凝土配比設計計算表

1149-6-3

 

 

1149-6-4

照片1 水泥混凝土剛性鋪面不當養護3天後之裂縫狀況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