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立來1,2,3、陳俊鴻2、邱聰智1、楊耀昇4、涂耀賢5

1國震中心、2臺大土木系、3成大土木系、4永安土木技師事務所、5德霖科大土木系

既有樓房結構係按當時之規範設計及施工,耐震能力可能不足,經耐震詳細評估得其耐震容量與需求之比值(CDR,Capacity to Demand Ratio) [1]。若CDR大於或等於一,則耐震合格,不需補強。若CDR小於一,則耐震不合格,需要補強。因此,詳細評估相當於醫療行為之診斷,其結果至為重要。若評估結果出現錯誤,不需補強者,因誤判而補強,則浪費社會資源;需要補強者,因誤判而未補強,則將讓人員處於耐震危險之樓房。無論是高估或低估耐震能力,皆非專業人士所樂見,因此詳細評估完成後,評估人員必須自行檢核結果[2],包括軟弱層[3],以確保成果的正確性。

此外,詳細評估結果之審查機制,有必要由學者專家以第三方之身分檢視評估結果,針對不合理或有疑義之處,提出意見及建議,供評估之專業人士參考,並據以修正,力求評估結果合理,避免誤判。

詳細評估報告之內容豐富,包括:鑽心取樣、材料強度、鋼筋探測、結構設計及配筋圖之重繪、結構模型之建立、非線性鉸之設定、側推分析、非線性鉸之發展、容量需求比等。撰寫報告會因人而有不同之風格,報告之編排格式亦不盡相同,在有限的審查時間內,審查委員不易窺得評估內容之全貌。有鑑於此,本文嘗試整理審查之重點彙整成表,提供溝通之平台,讓評估人員及審查委員,各司其職,發揮專業。

1180-3-1

 

1180-3-2

 

1180-3-3

 

1180-3-4

 

五、結語

根據詳細評估之程序,本文訂定評估結果之彙整表,萃取重要資訊,包括工址資料、結構資料、勁度(線彈性)結果、強度(極限)結果。詳細評估報告撰寫完成後,評估人員可彙整重點,自我檢查,避免遺漏,確認完整性。審查委員可先從詳評結果彙整表,快速有效地了解評估結果之重點,再針對有疑義處,深入討論,釐清問題。期透過審查委員與評估人員充分之對話,不斷釐清,不斷修正,共同提升評估結果之品質,避免誤判,讓土木專業贏得社會之信任及敬重。

參考文獻

1.邱聰智等 (2018),「臺灣結構耐震評估側推分析法 (TEASPA V3.1)」,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報告NCREE-18-015。

2.楊耀昇等 (2018),「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設計結果之檢核 (上) (下)」,技師報,第1123及1124期。

3.鍾立來等 (2019),「結構耐震設計與評估:以側推分析檢核軟弱層」,技師報,第1175期。

4.內政部營建署 (201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表1 工址之資料

1180-3-5

 

 

表2 樓房結構之資料

1180-3-6

 

 

表3 詳細評估之勁度結果

1180-3-7

 

表4 詳細評估之強度結果

1180-3-8

 

1180-3-9

圖1 3D結構模型

 

1180-3-10

圖2 結構模型平面圖

 

圖3 容量曲線 (基底剪力與屋頂位移之關係圖)1180-3-11圖3 容量曲線 (基底剪力與屋頂位移之關係圖)

 

 

1180-3-12

圖4 樓房側推之Frame 3變形及非線性鉸發展圖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