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M37G標耐震補強施工案 施工精進作為分享

趙汝凱 主任/高公局第二新工處第三工務所

盧志宏 主任/台灣世曦顧問公司 嘉南工程處

張曜洲 土木技師/經理/台灣世曦 嘉南工程處

陳志鴻 協理/台灣世曦顧問公司 嘉南工程處

一、前言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近百年來已發生多次災害性地震,尤其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不僅造成數十座橋崩塌損壞,道路為之中斷,部分地區更因此長期遭到隔絕,與外界失去聯繫。921大地震後,橋梁結構物耐震安全,成為國家防災計畫中非常重要課題,國道高速公路為台灣地區南北交通大動脈,並連結各條東西向快速道路,形成最重要之交通運輸網路。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為期減少震害、避免傷亡,依據新版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重新檢核及評估國道高速公路新舊橋梁,對於不符合最新耐震設計規範橋梁進行耐震補強,透過「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耐震設計理念,期望大地震發生後,高速公路之新舊橋梁能維持既有之功能性,強化地震後之恢復力,並擔負起整體防災計畫運輸維生功能重任(詳圖1-1、圖1-2)。

1334-3-1

圖1-1 國道耐震補強工程計畫緣起

 

1334-3-2

圖1-2 國道耐震補強工程計畫目標

二、工程概要

M37G標主要之工程範圍,為國道8號台南系統交流道(6K+500)、國道3號新化系統交流道(346K+000)、國道3號 328K+389M~330K+737M(詳圖2-1)。工程範圍所在地質,為臺南沖積平原以及階地堆積層,組成以礫石、砂及泥為主。鄰近斷層共計5條,其中第一類活動斷層包括六甲斷層及新化斷層。

本次工程範圍需補強部分,由下至上,分別為:基礎及基樁強度不足、橋墩韌性不足、支承強度不足;補強策略採取:增樁擴基補強、空心柱塑鉸區填實、墩柱外圍RC包覆、更換隔震支承及安裝鋼止震裝置(詳圖2-2);補強標準,以再服務年限達50年為原則,並考慮河川沖刷與邊坡穩定之影響。補強後橋梁,於不同等級地震作用下,有其各別期望性能準則,依橋梁安全性、服務性及修復性,定義三種性能要求。安全性,係考慮結構體耐震能力,在地震力作用下必須能保持不產生落橋與橋柱崩塌;服務性,係期望地震後橋梁能繼續保有交通運輸與救災服務的功能;修復性,則強調在不需大規模拆除重建原則下,選用經濟合適修復補強工法,恢復橋梁原有功能。

1334-3-3

圖2-1 M37G標工程位置

 

1334-3-4

圖2-2 M37G標結構補強示意

三、國道耐震補強第M37G標,特色施工作業說明

1.施工期間遭遇文化遺址

(1)法源依據

依據「考古遺址監管保護辦法」第8條規定:「營建工程或其他開發行為,其空間範圍涵蓋經列冊之考古遺址者,開發單位應先邀請考古學者專家,進行考古遺址價值及內涵調查評估,並將其結果報主管機關處理。」

(2)文化遺址影響範圍

本次補強範圍為烏山頭高架橋328K+389M~330K+737M,受文化遺址影響範圍329K+187M~330K+737M約1,500M,其中包含76座橋墩。

(3)遭遇困難

本工程雖於現場會勘得知遺址相關訊息,隨即依規定辦理後續流程,但因發掘文化遺址流程繁瑣,且涉及範圍較廣(共76座橋墩),故仍造成後續工期及費用增加。

(4)解決對策

依照考古遺址價值及內涵調查評估計畫書及補充地質鑽探結果,將其分為A、C及B區。其中A、C區屬於烏山頭遺址範圍外500M敏感區內,採取施工監看辦理;另B區屬於烏山頭遺址範圍。此外,依補充地質鑽探資料,再細分為第一區施工監看、第二區密集監看、第三區搶救發掘及密集監看(詳圖3-1),以下分別就不同作業方式依序介紹:

1334-3-5

圖3-1 文化遺址影響範圍

 1334-3-6

1334-3-7

圖3-2 出土墓葬及陪葬陶罐照片

 

1334-3-8

圖3-3 現場墓葬出土照片

 

1334-3-9

1334-3-10

圖3-4 本工程所用鉛心橡膠支承照片

 

1334-3-11

 

1334-3-12

圖3-5 更換隔震支承流程圖

1334-3-13

1334-3-14

圖3-6 更換隔震支承位置

3.橋下空間受限之職安衛管理

本工程屬橋梁耐震補強,故皆在橋梁正下方施作,難以避免遭遇橋下淨空間及容易牴觸既有結構物等狀況,造成施工難度增加、作業空間受限、圖說變更多及工安管理不易等狀況,其中鋼管樁及全套管基樁之施作,因為需要使用大型機具,感受良深。以下就全套基樁作業時可能遭遇狀況與因應對策列表說明(詳表3-1)

表3-1 全套基樁作業時可能遭遇狀況與因應對策

時機

可能遭遇狀況

因應對策

新場所

開工前

現場機具設備及人員走動區如何安排布置。

繪製各機具設備及人員走動空間配置圖。

分工不確實導致人員誤闖非安全區域。

明確分工以增強施工人員對環境空間的掌握。

每日施工前

當日可能遭遇的風險危害。

每日施作前針對當天高風險作業危害告知。

工區範圍及機具施工範圍劃分。

採雙層圈圍,第1層為施工範圍,非屬相關施工人員不得禁入;第2層為機具後方迴轉半徑加1.5m範圍,機具發動期間不得禁入,減少人員誤闖危險區域的機率。

每日施工前

吊車施工期間可能碰撞既有結構物、其他施工機具或人員。

檢查吊臂上方防撞警示器及吊車後方視野輔助系統、迴旋警示器及倒車警示器。

每日施工中

施工現場過於吵雜,緊急狀況難以通知現場施工人員。

作業現場噪音大,施工人員皆配戴口哨,作為辨別警示及禁止動作之提醒作用,所有人員在聽到哨聲時須立即停止動作,待狀況解處後才可繼續施工。

施作時,吊車操作人員難以掌握周遭情況。

吊車指揮人員隨時觀察周圍情形,確認機具運轉時無人員誤闖迴旋半徑內。

每日施工後

收工前確認人員是否到齊,機具、材料是否到位。

召集人員點名後確認機具、材料皆停放合適且安全的位置,並圈圍妥當。

 

以上僅就常見狀況及應對方式提出,每次工作都有可能出現其他狀況,故現場指揮人員,應依現場狀況做滾動式檢討,並於每日開工前,提供給施工人員參用,以防範相對應的危害。

1334-3-15

圖3-7 雙層圈圍現場照片

 

1334-3-16

圖3-8 施工前設備檢查照片

四、結語

本工程於工程進行期間,遭遇文化遺址影響,又因更換隔震支承作業特殊性,另外橋下空間受限之職安衛管理,亦是一大難得的經驗,相關施工經驗分享各位工程先進,尚乞諸先進不吝指導。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