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流行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築別墅或小木屋,也很有成就感,建築師設計、申請建築執照,自己照圖施工,自己購買建材,然後請各項工程師傅來蓋房子,有什麼不可以?當然可以。但是結構上的重要建材,鋼筋混凝土的規格及品質,當下料時,就是關鍵。早期結構用混凝土,業主買來砂子、石子、水泥到現場,攪拌機一開動,獨輪手推車輸送新鮮混凝土送到定位一倒,泥水師傅搗實整平,就算這階段混凝土工程完成,這部分結構也大致完成了,而今這種施工方式只有在很偏遠的地區或人煙稀少的地方而且預拌混凝土車子真正無法到達的地方才能見到了。目前絕大多數是依照建築設計要求強度、數量等向混凝土預拌廠訂約購買,屆時預拌車(如照片1)會準時將預拌混凝土送達工地,下料交貨簽收,到此預拌廠的合約任務就算完成了,由於數量很少,做試體等試驗就免除了,若業主要求,則可能要加費用,如果數量很多則做試體等試驗的費用就會由預拌廠自行吸收了,至於業主如何使用或者放置過久開始初凝,預拌廠依照合約是不管的。所以自己購買預拌混凝土,當下料交貨時,一定要懂得看是否為自己所購買的規格,更重要的是看看運送時間是否在60分鐘內,因為這是不可逆的工程。結構上的重要建材,鋼筋混凝土的規格及品質,當下料時,您會看嗎?以下是一則真實的案例。

照片1 預拌車

新建民房,建築師設計完畢,申請建築執照下來,由於房子不大,造價不高,也不用什麼營造廠承建,土木包工業就可以了,但法律上仍然是由建築師監造,所有工程進行都是業主自己找技術工配合。在結構上鋼筋部分即交給自己信得過的鋼筋師傅就放心啦!可是,自己蓋房子真的問題不大嗎?今天來談談結構用預拌混凝土。

某工地它沒有地下室,是整體基礎,獨立柱子間有地樑相連結(如照片2),半年多前該工地的地樑R.C.灌漿完畢,地坪鋼筋已綁紮完成,所有管線配置預埋施工,有部分須穿過地樑,在穿孔時,水電師傅因為穿孔太容易而發現混凝土強度有異常,於是向業主反應混凝土強度有問題,業主俟養護期齡過,就請某材料試驗室前來做混凝土鑽心試體抗壓試驗,果真都沒有通過,混凝土平均強度都不到設計強度的70%,業主立刻找預拌廠理論說送料有問題,預拌廠這下譁然,因為從未遇到過自己送交的混凝土會強度不合標準,業主便要求預拌廠負責打掉混凝土不合格的地樑部分重新施作地樑,並且一切損失要預拌廠負責,但是預拌廠說他們的材料絕無問題,敢打包票,並且一再強調是消費者為了好施工而加水,以致造成今天地樑的混凝土強度不符合,另外也因為造成的損失太大無法接受業主的要求,於是業主只好全案送到調解委員會,調解了幾次,因為各說各話,半年過去了,最後結論是需要請另一公正單位做地樑部分混凝土鑽心抗壓強度的鑑定,就這樣,這個案子到了筆者的手中,第一步先安排現場初勘,主要是瞭解目前情況再說吧!現況如下。

照片2 整體基礎,獨立柱子間有地樑相連結(停工半年後的現況)

初勘時,業主交給筆者一份完整的混凝土鑽心試體試驗報告,是一家有"TAF"認證的材料試驗室做的,抗壓強度數值顯然偏低,不合設計,也不符合購買契約強度,平均不到設計強度70%是事實,筆者當場看到這份報告即表示認可這份報告,也認為地樑部分的混凝土強度確實有問題,若再做任何鑽心試驗得到的抗壓強度數值恐怕都差不多,要不要再做混凝土鑽心試驗由鑑定申請人裁決,地樑混凝土強度不符合的問題一定有其他原因。

預拌廠方面則出示其購買契約,指出他們只賣材料,不負責施工,在施工中是否為了輸送順利而加水,造成今天地樑的混凝土強度不符合?因為沒有證據不能瞎掰,但是他們賣方表示交貨的混凝土絕無問題,敢用公司信譽擔保。筆者詢問賣方送交混凝土當場有無做試體,回答是:因為數量僅僅30多立方,數量少,人力不足,一般都不會做等等,除非數量超過100立方時才會做,在沒有交貨時的混凝土試體強度報告,也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筆者只好用自己帶來的鐵錘敲打地樑聽聽聲音了,筆者當場聽起來尚符合要求,但是這是否準確也毫無把握。

筆者依照雙方給予的資料及現場初勘,就下結論是預拌廠送交混凝土到工地,沒有做過任何試驗,那怕是簡單的坍度試驗(如照片3)報告都沒有,若有的話筆者都可以參考判斷,這是預拌廠的疏漏(無證據)。但是業主在下料交貨的同時必定要看是否為自己所購買的東西,若不是可以當場退貨,因這是消費者的權益,到目前也沒有退料的情況,業主強調:「自己購買預拌混凝土那會看?」筆者表示若要自己監造就必須學會看,因為這是不可逆的工程項目,所以對於監造者而言這是最基本的,如果業主仍然不會看,那麼法定監造者是建築師,向他請教,他絕對會教的。

照片3 坍度試驗

回來後,筆者當天即請教鑑定申請人:混凝土預拌廠,對於該地樑的混凝土強度真那麼有把握嗎?申請人回應說他們明天再去做非破壞試驗(反彈錘檢測工具)檢核一遍,經檢測之後回報說打算再做鑽心混凝土強度試驗(好像已經有把握了),並且安排過些日子到現場鑽心試驗事宜,一切就緒。

但是筆者心想再做鑽心混凝土強度試驗好像是沒有什麼把握,這混凝土強度不符合的問題一定有其他原因,筆者想了三天,終於有了答案。

灌漿現場一定是R.C.施工時混入了水,而那必定是雨水,立刻去中央氣象局的官網,上面有氣候統計過去的每日雨量紀錄,一查看,果真灌漿當日當地有下雨,而且雨量不小,這下真相大白。若是雨中灌漿的情況,還不至於如此嚴重,一定是積水未退,或沒有抽乾,建築基地像個水池,在水中灌漿而沒有使用水中混凝土,那麼灌入的混凝土立即遭到稀釋,其強度絕對不足,不過有一部分水泥會附著模板及浮在面層,在拆模板之後,看上去或用鐵錘敲擊起來,強度仍在,甚至於可能更強,所以CNS硬化混凝土反彈數試驗法不得作為評定混凝土強度的替代法,但是整體因為遭到立即稀釋,造成混凝土強度絕對不足。再去追查當天各個時間分佈的雨量統計紀錄(如附表1),果真是施工前夜11時開始下雨,下到施工當天的凌晨4時,而白天沒有下雨,由於基地係開挖形式,目前施工均在G.L.以下,附近的雨水均匯流於此,造成整個基地像個水池,灌漿時看似混凝土灌入會排擠模板內的水分出來,但真實情況是混凝土立即被稀釋,嚴重影響混凝土強度,所以市場上才有水中混凝土的發明,且很暢銷。若是遇到此種情況,除了用水中混凝土之外,只有把基地內(水池)的水分抽乾或排乾,再澆鑄混凝土,這樣才能保住混凝土本身的強度及功能。若是異想天開的在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劑都是沒有用的。

附表1 雨量統計紀錄

真相找到了,雙方就不再堅持自己的看法,一周之後達成和解,筆者也為此而感到高興。在這裡筆者有兩件事情與大家分享:(1)當時建築基地像個水池,地樑灌漿施工是二次施工,它的界面是已經完工的大底,因為覆蓋著水根本無法密實結合,喪失了其地樑結構的功能,是個失敗的二次施工。B、雖然真相找到了,但是我們必須要解決問題(初勘時,筆者即已提議重點在如何解決問題),有兩種選擇:a、拆除重作,連大底都必須拆除,業主問為什麼?因為在拆除地樑結構的過程中,不論是用破碎機或者是怪手,都會傷害到大底的結構體,露出的鋼筋四周均會產生裂縫,混凝土強度及握裹力大受影響,而變成劣質混凝土,您說要不要拆除?之後過了約一個月,與朋友分享此事,他建議用水刀來拆除地樑結構混凝土部分會比較好,就不用拆除大底結構了,乍聽之下,覺得好像可以喔!筆者是從未用過,有沒有後遺症?希望各位先進指教。(2)地樑結構不拆除(可以說已經完工的結構體都不用拆除,只要清理現場的地坪鋼筋、雜草、回填土等)利用現況,重組再造或者補強方式,結構計算重新算一下,可能會比較好,也省時省錢。後來筆者得知業主採用了(2)項建議,而且很快就復工了,皆大歡喜的落幕。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