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談了很多有關如何從遙測影像上辨別順向坡與逆向坡的技巧,其最大的用處在於區別兩種坡面的崩滑形式之大不同。

根據筆者從遙測影像上觀察無數的邊坡破壞形式,得到一個結論就是:順向坡多平面型滑動,而逆向坡則多弧型滑動。以下即列舉數個實例以證明上述規律的正確性。

907-8-1
圖1 順向坡之平面型滑動(之一):M及P是兩個滑動面深度不同之平面型滑動(也是順向坡滑動),M淺而P深;如果仔細判讀,其實還有更多的中間滑動面(見P的上方及下方),包括較新的(灰白色),還有較舊的(綠色且帶有擦痕)。

907-8-2
圖2 順向坡之平面型滑動(之二):P1是單一的大型滑動面,其滑動厚度可以從S1量之;P2是具有複數滑動面的平面型滑動(即順向坡滑動),其滑動厚度則可以從S2量之。相對的,A1至A3均為弧型滑動,且它們均位於逆向坡;以動態過程視之,目前是逆向坡在襲奪順向坡,即稜線會逐漸的往圖的上方移動,因為弧型滑動的滑動面切入岩盤的深度遠大於平面型滑動的滑動面所能切入岩盤的深度。

907-8-3
圖3 順向坡之平面型滑動(之三):岩層三角面T指示岩層向1點鐘的方向傾斜;P是一個較新的順向坡滑動,但不是一種層面滑動,可能水力作用發揮了一些效果。S則是屬於一種順層面的平面型滑動,S為其主崩崖,L為左邊界,而右邊界則比較模糊,但是依稀可見,它呈弧形切過圖的右邊。

907-8-4
圖4 順向坡之平面型滑動(之四):P1、P2、及P3都是古老的平面型滑動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呈現一種平底的凹槽(即U型槽),向岩層的傾向傾斜,所以也是一種順向坡滑動。S1、S2、及S3是U型槽的邊界。

907-8-5
圖5 逆向坡之弧型滑動(之一):圖中岩層係向11點鐘的方向傾斜,滑體A1至A5都是弧型滑動的遺跡,它們都位於逆向坡上;除了A4及A5之外,其他3個遺跡的冠部都為弧形,故其滑動面也應為弧形。

907-8-6
圖6 逆向坡之弧型滑動(之二):圖中的岩層係向11點鐘的方向傾斜,故右上角的坦順斜坡即為順向坡;因此,滑體A2係位於逆向坡上,而A1則位於斜交坡上;它們都是屬於弧型滑動。

907-8-7
圖7 逆向坡之弧型滑動(之三):圖中的岩層係向1點鐘的方向傾斜,故右上角的坦順斜坡即為順向坡;因此,滑體A1、A2、及A3係位於逆向坡上,而A4則位於斜交坡上;它們也都是屬於弧型滑動。

907-8-8
圖8 逆向坡之弧型滑動(之四):圖中的岩層係向12點鐘的方向傾斜,故圖中上半部之坦順斜坡即為順向坡;因此,滑體A、B、及C均位於順向坡上。但是由於稜線一帶為張力帶,容易發育弧型張力裂縫(見A)及弧型裂面,且傾向逆向坡的方向,因此,屢生逆向坡上的弧型滑動。圖中充分顯示張力裂縫逐步向著順向坡的方向侵入的情形,也就是逆向坡襲奪順向坡。

907-8-9
圖9 逆向坡之弧型滑動(之五):D1至D4均屬於順向坡上的平面型滑動,而S1、S2、及S3則為逆向坡上的弧型滑動。其中S1雖然將要將順向坡全部掠奪,但是卻在D4處受阻。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