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事件新聞過後應速研提預防措施

大甲溪流域為台灣地區水利資源最豐富之地區,台電公司在大甲溪中上游共建造有德基、青山、谷關、天輪及馬鞍五個壩,以及德基、青山、谷關、天輪、新天輪與馬鞍六座發電廠。但是921地震以後,天輪電廠受創相當嚴重,幾乎全部損壞、停擺,其它如德基、青山、谷關、新天輪、馬鞍機組,也有一些設備,受到不同程度損壞。隨後2001年的桃芝颱風重創中橫之後,谷關電廠損壞最為嚴重,電廠的尾水足足升高30公尺,洪水還灌進谷關廠房,造成電廠廠房全部淹水。2004年的敏都利颱風帶來的72大水災,也讓青山電廠不敵洪水侵襲。對於大甲溪電廠一再受創,顯示大甲溪流域地質相當脆弱,當年雖有學者主張「拆大壩廢電廠、還給大甲溪原貌」,但是學者的建議,仍然改變不了台電要復建青山電廠的作法,台電當時也經過學者、專家進行勘查結果,確認青山電廠整個廠房結構非常完整。

台灣的橋梁與其他國家比較,面對特殊水文及地文環境,其挑戰是相對嚴酷的,隨著整個水文環境之改變,橋梁與洪水之互制效應,原來設計5、60年壽命之橋梁,很可能提前結束,以當時時空環境而言,工程師實在很難以有限知識預測未來之劇烈變化所以斷橋因素可能很多,且因時空環境變化,要釐清事件原貌也有相當困難度,不過綜合分為近因及遠因,整體而言除了水文環境劇烈變化之外,尚可能包括橋梁本身品質耐久性、強度不足問題、疏於管理維護、築水壩效應或砂石開採(含盜採)造成來砂量減少產生沖刷、橋墩數過多造成局部沖刷及上游處自來水管裸露產生之跌水效應等程度不一因素,在此不作結論。惟築水壩效應卻可瓦解了河流縱向的連續性,而且打斷了輸送帶輸送沈積物的作用,造成上游河道之淤積,也減少了水庫的壽命;在水壩的下游,從壩體釋放出的水具有巨大輸送沈積物的能量,卻無沈積物可運送而造成下游沖刷淘空,從石岡壩至后豐大橋最為明顯。這種從壩體釋放出的清水流就是貧瘠的水,因為這些過剩的能量都具體地消耗在河床與河堤的侵蝕上,造成水流向下切割而使水底的砂石顆粒變粗;水庫之興建同時也造成下游的洪峰降低,間接導致河道內縮或是細顆粒的沈積物沈積。

台電為了發電需要,在大甲溪流域建築連續水壩,主要因應過去經濟發展需要而建造,以當時時空環境而言,其決策不能說錯誤。但長期下來卻造成上游的淤積而下游逐漸掏空現象,所以時至今日必須整體加以檢討。此外,連續水壩也可能造成海岸侵蝕而使海岸向內退縮,以及造成魚類產卵地的流失。在法國及德國境內的萊茵河為例,從1950年起水力發電用的水壩陸續從下游往上被建造起來,為了解決水壩下游砂石不足的問題,每年平均有17萬噸的砂石被填加到這條河裡,這樣的措施成功地防止了下游河床被進一步侵蝕,台灣有可能這樣做?是否也需要很大之砂石量?大甲溪因發電需要所建造之連續水壩是否要繼續使用,在此呼籲當權者應全方位思考電力能源政策、河道及海岸侵蝕影響程度,甚至魚類動物棲息地影響等國土開發政策。應請學者專家進行深入評估,並研提預防及配套措施,否則新聞事件過後又被遺忘,很難不保歷史事件會再度重演。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