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工程合作,互創雙贏

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不景氣,大陸宣布擴大內需,且國台辦日前宣示將開放台商投資重大工程與基礎建設,雖然開放細節尚未公佈,對目前低靡不振的台灣營建業仍是一大利多,在不久的將來肯定將有不少的台商前往大陸發展,畢竟大陸的市場實在是太大了。以高速鐵路為例,台灣西部走廊就此一條,約345公里,不可能再蓋第二條,可是大陸到了2010年,將建構約7,000公里的客運專線(高速鐵路350公里/小時),到了2020年約12,000公里,更有可能在「十二五」時上修,目前正在興建中的就有16條,例如京滬線、武廣線等,因此商機無窮。筆者曾在大陸武(漢)廣(州)客運專線興建工程其中一段(約266公里),擔任外方監理約三年,親身參與大陸的鐵路基礎建設,對有興趣前往大陸發展的台灣業界簡介個人的看法如下:

1.大陸鐵道部之下各單位,如各客運專線公司、設計院、中鐵諮詢公司、鐵道部經規院、中鐵工程集團、中鐵建設集團轄下的各局(如中鐵十二局)及監理公司等,雖名稱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一家人;而在台灣,業主、顧問公司(設計)、監工單位、施工單位、試驗公司等均為獨立個體,互不相屬,因此初期進入大陸市場應該順應大陸集權體制,慎選夥伴,以大陸公司為主體,台灣為輔組成聯合體的形式進行可能是較容易的,一切皆以請款方便為主,切忌單打獨鬥。

2.大陸目前的工程建設很像台灣20多年前的蔣經國時代,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處於「領導」一聲令下,所有相關單位全力配合的情形,不計較人力、財力、物力,以達成進度為首要目標,就跟打仗一樣,必須不惜一切「攻堅」、「決戰」、「大幹一百天」,直到攻克目標,戰勝為止,然而換個角度看,在以趕工為目標,缺乏制衡的情況下,工程質量、安全及成本方面,卻可能產生矛盾;而台灣工程界的做法是一切以合同為主,即便趕工各相關單位也必須依法辦事,行政命令不能超越合同,因此如何將台灣在趕工情形下兼顧品質、安全、成本的做法帶到大陸,是考驗台商的地方。

3.大陸因為興建工程急遽擴張,工人、機具、材料也快速膨脹,因此難免有良莠不齊的現象,例如30出頭就可當上施工單位工區總工的比比皆是,經驗難免不足,農民工未經充分訓練即轉為一般營建工人,等於是在工作中培養技能,難免犯錯;台灣過去30年在相對穩定中發展,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工程師憑年資逐漸升遷,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接觸的機會與管道較多,外語能力也較佳,工人也強調要有經驗及技術士證照,另外公共工程的三級品管制或ISO品質管理系統普遍推行,施工單位注重細節,按圖施工,遵守規範等習慣成自然,因此如何在大陸發揮台灣人才及管理經驗的優勢也是課題之一。

總之,兩岸工程界在經過50年的分隔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對工程結果的要求是一致的,大陸需要台灣的人才及管理,而台灣也需要大陸的市場,兩岸在這方面仍具有相當程度的互補空間。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