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194期曾探討矩形能量應用於材料非線性之基本概念,本期賡續探討矩形能量應用於門型構架(Portal Frame,以下簡稱門架),如房屋結構中的樑柱構架、或橋樑結構中的橋墩構架,以單層單跨門架如圖1為例。

1224-3-1

 

1224-3-2

圖1 單層單跨門架

 

1224-3-3

 

前述的矩形能量主要著重於柱元素,而門架除柱以外還有樑元素,其提供門架勁度與強度,而樑與柱匯集點稱為節點(node)如圖2,為上、下柱與左、右樑之交點。

1224-3-4

圖2 節點(node)為上、下柱與左、右樑

當層於同一節點之強度大小,取決於下柱與左、右樑之強度等,3者之最小值,即樑柱強度互制(interaction),我們將該最小強度值表現於下柱(即該柱頂),而在同一線彈性結構EB(Elastic Body,以下簡稱EB)、與相同載重下,節點中之上、下柱與左、右樑之內力,呈現一固定的比例,定義JBC為節點樑柱轉換因子,即將樑彎矩轉換為柱頂彎矩如下式7,同理,柱頂轉換本身柱頂彎矩則為1.00如下式8。

1224-3-5

接下來以圖3之案例說明,其為樓高3米6、跨度5米之對稱(Symmetric)單層單跨柱底鉸接之門架,其中左右柱尺寸為25x50cm,樑尺寸為30x60cm,彈性模數E值為2.0E+5kgf/cm2,樓層側力如圖3向右,左右兩柱之柱頂塑鉸(Plastic Hinge,以下簡稱PH)分別如表1,而柱底因為鉸接(hinge),所以沒有PH,另外大樑假設強度很大,分析過程均保持彈性,所以亦沒有PH,本門架即所謂弱柱強樑者。分別利用LCM(LuChiMan綠奇門,Ref.-1)與CSI (ETABS程式,Ref.-2)等兩方法,求取本例門架之容量曲線(2F位移與1F基底剪力)。

1224-3-6

圖3 案例1之結構系統

 

表1 左右兩柱之PH

1224-3-6-1

 

1.LCM(LuChiMan綠奇門) 方法:

本例參考載重(reference load),指定左右兩柱頂受向右0.5ton、基底剪力合計1.0ton,由彈性分析得門架側向位移與基底剪力之關係如表2,相關兩柱之彈性分析所得資料如表3。

表2 彈性分析_門架EB

1224-3-6-2

 

表3 彈性分析_兩柱EB

1224-3-6-3

應用前述公式,將兩柱之轉角θ與彎矩m轉成側向變位Δ與水平剪力v,再經彈性修正(Ref.-1)則EB+PH轉換後如下表4,其中JBC因子為柱頂轉換本身柱頂彎矩如前式8,故得1.00,則兩柱之EB+PH圖形分別如圖4。

表4 兩柱之EB+PH資料

1224-3-6-4

 

1224-3-7

圖4 兩柱之EB+PH圖形

節點強度是樑柱互制取小值者為控制,本例為弱柱強樑,所以柱之強度即代表節點者,如表4與圖4所示。

最後本例之容量曲線為以節點變位為位移事件點,將所對應得到節點強度相加得如表5,亦如圖6中之綠色方形實線。

表5 門架之容量曲線資料

1224-3-7-1

 

2.CSI (ETABS程式) 方法:

CSI結構模型如圖5,參考載重為左右柱頂各0.5ton,同前EB與PH等基本資料輸入程式後,其中PH資料分別指定於兩柱頂。先跑彈性分析,再跑側推分析(Pushover),得門架容量曲線如圖6中之紅色圓形實線。

1224-3-8

圖5 結構模型圖(CSI)

比較LCM與CSI如圖6,兩者容量曲線完全重合,表LCM理論驗證可行。

1224-3-9

圖6 LCM與CSI比較

最後我們再以案例2說明樑柱互制問題,本例除增加大樑之PH外,其餘均同前例1與圖3等說明,而大樑兩端之PH如下表6,兩柱之PH如前表1。同樣地,分別利用LCM與CSI等兩方法,求取本例門架之容量曲線(2F位移與1F基底剪力)。

表6 大樑兩端之PH

1224-3-9-1

 

1.LCM (LuChiMan綠奇門) 方法:

本例參考載重(reference load)同案例1,由彈性分析得門架側向位移與基底剪力之關係如表2,相關大樑之彈性分析所得資料如表7,柱者同前表3。

表7 彈性分析_大樑EB

1224-3-9-2

 

應用前述公式,將大樑之轉角θ與彎矩m轉成側向變位Δ與水平剪力v,再經彈性修正(Ref.-1)則EB+PH轉換後如下表8,柱者同前表4,其中大樑JBC因子為彎矩轉換柱頂者如前式7,因為單層邊樑與邊柱之彎矩相等,故亦得1.00,則樑與柱之EB+PH圖形分別如圖7中淺紅虛線與淺藍虛線,值得注意的是,兩者初始彈性斜率相同,這是經過節點轉換因子JBC修正後才如此。

表8 大樑之EB+PH資料

1224-3-9-3

 

1224-3-10

圖7 樑與柱互制之EB+PH圖形

節點強度是樑柱互制取小值者為控制,找出兩者交點,則可判斷交點前(左)是強度小者為樑控制,交點後(右)是強度小者為柱控制,故節點容量EB+PH經樑柱合併比較得如表9,亦如圖8中之深綠實線。這表示先由2F大樑先降伏,再由1F柱頂降伏,最後由1F柱頂破壞控制。

表9 節點容量之EB+PH資料

1224-3-10-1

 

1224-3-11

圖8 節點容量之EB+PH圖形

最後本例之容量曲線仍以節點變位為位移事件點,將所對應得到節點強度相加得如下表10,亦如後圖10中之綠色方形實線。

表10 門架之容量曲線資料

1224-3-11-1

 

2.CSI (ETABS程式) 方法:

CSI結構模型如圖9,將樑之PH基本資料輸入程式後,其餘同案例1,得門架容量曲線如圖10中之紅色圓形實線。

1224-3-12

圖9 結構模型圖(CSI)

 

1224-3-13

圖10 LCM與CSI比較

比較LCM與CSI如圖10,可看出降伏平台末端位移稍有誤差,LCM得平台寬度為4.81cm(12.993-8.183,如表10之降伏平台起始與末端等兩點變位)、而CSI反映出降伏平台寬度為6.48cm,直接等於為柱降伏平台寬度6.48(如前表4之BC等兩點差值為12.993-6.513),LCM與CSI兩者誤差為1.67cm(=6.48-4.81),此值恰巧為柱降伏平台起始點6.513cm(前表4)與樑柱交點8.183cm(表10)之差距寬度1.67cm(=8.183-6.513)。

我們合理判斷,因CSI是力法分析,意即其位移是對應而得的(Ref.-2),非真正分析求得,所以其分析得到力量後,直接對應到柱降伏平台寬度6.48cm,未考慮其有1.67cm平台是由樑強度所控制(如圖8),而LCM則有扣除,除此點之外,其餘兩者容量曲線幾乎重合,特別是強度力量均相同,表示LCM理論驗證可行並於處理互制問題是優於CSI者。

本報1194期曾提到,本文所發想的外內力平衡系統之矩形能量(Rectangular Energy)均為矩形,簡單易懂,非線性應用上只要加加減減就好,且可以正確計算外內之變位與力量等結果,並不馬虎;相對CSI強調力量的卸載正確分析、變位,僅為其對應並非解析所得,這也顯示矩形能量的可愛之處。

參考文獻

1.呂啟明(2019)。「矩形能量的可愛1.0-材料與幾何非線性之應用」,Pubu電子書城 或 amazon(亞馬遜,amazon.com)。

2.Computer Structure Inc.(2010).「CSI Analysis Reference Manual」,CSI。

3.呂啟明(2019)。矩形能量應用於材料非線性,技師報,第1194。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