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非結構之耐震設計評估及補強 探樓板需求加速度

鍾立來1,2,3、賴昱志1、邱聰智1,4、翁元滔1、劉郁芳1

1國震中心、2臺大土木系、3成大土木系、4臺科大營建系

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除結構物之耐震能力外,非結構物耐震能力之重要性亦逐漸提升。地震來臨時,除結構系統本身損傷會影響使用性,非結構之損傷,亦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損傷或是建物運作功能受損[1]。醫院於強震來襲時,須作為救難及緊急醫療之使用,故其於結構設計時,均採用用途係數I=1.5進行設計,確保強震後仍可正常運作,但若震後醫療院所之非結構受損(如:懸吊式天花板墜落、醫療設備或管線破壞等),導致醫療院所之功能無法正常運作,即便醫院結構主體於強震中屹立不搖,該醫療院所仍無法於震後提供其救災功能。除醫院外,現今諸多高科技廠房、緊急避難場所、重要資訊設備,乃至於古董保存等,亦不可於震後有非結構之損壞。有鑑於此,本文旨在探討規範[2]第4.2節,對於樓板需求加速度之規定,並提出可行之補充方式,供工程師作為設計之參考。

一、現行規範

依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2]第4.2節式(4-1a),非結構之最小設計總橫力為:

1276-3-1

 

1276-3-2

 

1276-3-3

 

1276-3-4

 

1276-3-5

 

1276-3-6

 

綜言之,若無建築結構之基本振動週期及韌性等資料,則採用規範之條文,估算樓板之需求加速度;若有,則可參考本文所提之補充,能較精確地計算樓板之需求加速度。

參考文獻

1.林凡茹、賴姿妤、曾柏翰、涂昭伃、柴駿甫、姚昭智(2019),「花蓮地震建築附屬非結構物震損調查與受震需求分析」,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第三十一卷,第五期,第513-528頁。

2.內政部營建署(201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內政部100.1.19台內營字第0990810250號令,自中華民國100年7月1日生效。

3.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2011),「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 (土木404-100) (下冊)」,混凝土工程委員會,科技圖書。

 

 表1 十層樓結構案例之各樓層高程[3]

樓層

樓板高程 (m)

RFL

33.3

10FL

30.1

9FL

26.9

8FL

23.7

7FL

20.5

6FL

17.3

5FL

14.1

4FL

10.9

3FL

7.7

2FL

4.5

 

1276-3-7

 

表4 現行規範與本文補充之樓板需求加速度

樓層

現行規

樓板需(g)

本文補

樓板需(g)

現行/本文

RF

0.9600

0.6492

1.479

10F

0.8985

0.6077

1.479

9F

0.8370

0.5661

1.479

8F

0.7755

0.5245

1.479

7F

0.7140

0.4829

1.479

6F

0.6525

0.4413

1.479

5F

0.5910

0.3997

1.479

4F

0.5295

0.3581

1.479

3F

0.4680

0.3165

1.479

2F

0.4065

0.2749

1.479

1F

0.3200

0.3200

1.000

 

1276-3-8

圖1 十層樓結構案例標準層平面圖[3]

 

1276-3-9

圖2 十層樓結構案例X向構架2、5立面圖[3]

 

1276-3-10

圖3 十層樓結構案例X向構架3、4立面圖[3]

 

1276-3-11

圖4 規範之設計反應譜[2]

 

1276-3-12

圖5 規範之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2]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