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藝術的範圍很廣,至少包括文學、視覺、造型、裝飾及表演等藝術,筆者是專業土木技師,除土木工程學有專長外,對繪畫藝術亦有濃厚的興趣。自1999年起,先後師事名畫家陳牧雨(榮輝)、及國畫大師歐豪年學習國畫多年,所學的國畫屬嶺南派畫風;2008年初,始向美國專業畫家Daniel Edmondson學習油畫2年。鑒於國畫各門派畫風各有優點可萃取,筆者作畫,秉持不排斥門派畫風的態度,舉凡喜歡的題材、畫法或構圖,皆可作為入畫的参考。筆者認為國畫的畫材、畫法、表現及意境,與油畫明顯不同,但對立體與美的感覺,在理論是相通的。曾期望能將國畫及油畫各方的優點,加以適當的融合,朝有創造性新思維的目標努力。筆者自習畫至今,只有19年的繪畫經歷,才疏學淺且涉入繪畫藝術的領域不夠深厚,實在沒資格大放厥詞,來論述『中西藝術的融合』的新思維。本文筆者淺談『中西藝術的融合』新思維,僅是藝術範圍中有關國畫及油畫的一點皮毛而已,先予敍明。

中國繪畫發展,自古至封建制度晚期,完全摹擬前人畫風與技巧,而形成各畫派,久而久之缺乏創作力,並養成「文人相輕,自古皆然」的弊病,最後逐漸頹廢衰落。直到清代,衰微的疲態已至日暮西下的窘境,當時雖然有求新求變改革之士,但求新求變之士,少之又少,無法形成風氣,致無法力挽狂瀾。世界知名大畫家,如林風眠(留法/中國畫家)、郎世寧(意大利人/中國宮庭畫家) 、徐悲鴻(留法/中國畫家)等,曾在『中西藝術的融合』議題論述上,有不同的見解與論述,自始至終並無完全有共識。1925年林風眠自巴黎留學回中國之後,如何振興中國繪畫,仍爭論不休,主要有兩種意見:第一種,中國繪畫應全盤學習西方,摒棄中國傳統的繪畫;第二種,中國傳統國畫是中國國粹,仍須繼承與發揚光大。據傳當時林風眠畫家認為,中西繪畫的不同在於兩者藝術表現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不易融合。

國畫(水墨畫)

國畫又稱「水墨畫」,以才情、人格、學問、修養為其本質,有涵養及陶冶心性的功用。是以毛筆沾水、墨、色料,直接繪畫在宣紙、京和紙、絹或棉紙上,把自己想畫的題材(如花鳥、山水、風景、禽獸等),先以鉛筆(6B以上)或柳條燒成碳,勾勒出主要題材結構,再用筆墨呈現於畫紙上。作畫完成後,在適當的空白處落款與鈐印,並裱成直立捲軸或橫軸。

一、國畫的工具及顏料

毛筆(蘭竹筆、長流筆、山馬筆等) 、墨、國畫顏料、宣紙(京和紙或礬宣紙)、絹、棉紙等。畫水墨畫,會用到皴、擦等技巧,筆鋒會磨損,因此寫書法的毛筆用來畫水墨畫,就不能再寫書法了。反之,寫書法用的毛筆用久了,質感變差了,可用來畫水墨畫。

顏料:除墨條外,至少要有花青(藍色)、赭石(褐色)、滕黃(黄色)、硃砂、白粉和石綠等廣告顏料。

二、國畫的技法

技法:大略可分寫實、工筆、潑墨及寫意等。林語堂文學家曾說:自然的韻律永遠充滿機能,線條和輪廓是萬物生長過程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作用。藉自然豐富的韻律,才能鍛鍊鑑賞的眼光。書畫家揮筆時,就是想模仿這種自然的律動,只有毛筆,才能模擬出來,再加以創作。水墨畫以「虛實及疏密相應」的觀念、特有的黑白反差及情趣特質,書法線條靈動飛舞的美妙本色,以「寫意為主,寫實為輔」;或「寫實為主,寫意為輔」。

皴法:用於山水畫的山石;【樹林法】:應用於環境之不同而有互異的布置;【雲水法】:活絡於山水畫的表現。【潑墨法】是用筆沾墨汁潑灑在宣纸、礬宣紙、京和紙或絹上,落筆大膽,點畫淋漓,氣勢磅礴的寫意畫法。墨汁像潑上去的一樣,墨色豐富,恣意揮灑,滋潤生動活潑。

題材: 如花鳥、山水、風景、禽獸,只要個人喜歡並無任何限制。

油畫

傳統油畫泛指用快乾性的植物油(如亞麻仁油、核桃油),調和各色礦物顏料,直接在經過處理的畫布(如亞麻布、帆布、磁磚、紙板或木板)上作畫,因油畫顏料乾後不易變色,多種顏色作適當的調和不會變髒,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是不透明的,覆蓋力強,繪畫時顏色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並可作塗改或修正。

一、油畫之畫派

在20世紀油畫中,由畫家不同的藝術觀念,形成了不同的畫派, 例如畫面中有均衡效果的野獸主義派;透過色彩和筆觸的無序使用,表現扭曲心理的表現主義派;純粹以色彩的點、線、面所構成畫面的抽象主義派及將顏料随意甩、潑、垂滴於畫布上的抽象表現主義派等。近百年來,西方現代油畫畫派很多,相繼更迭,各領風騷,只要以油畫工具及材料為作畫媒介,藝術家可以任意創造想畫的油畫風貌。

油畫之畫派大致分為:

巴比松畫派:許多畫家在不同的自然氣候條件下進行風景寫生,體會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之間的關係,認識到色調對於時間、環境、氣氛,烘托主題,構成整體畫面的意境與情調,其風景創作畫出大自然風、雨、晨、暮等特定色彩的氣氛,其代表畫家為米勒(法國人)。

印象主義派: 强調表現自我的感受,注重色彩的對比和事物的内在結構,其代表畫家為莫內(法國人)、梵谷(荷蘭人)、高更(法國人)等。

野獸主義派: 以誇張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獷的線條,表達内在的激情,其代表畫家為馬蒂斯(法國人)。

立體主義派: 畫面的視點不只一個方位,而是對事物進行全方位的表現,使物體還原成幾何形體,其代表畫家為畢卡索(西班牙人) 與布拉克(法國人)。

抽象主義派: 依靠線條、塊、面、色彩,進行無具象的抽象组合,其代表畫家為蒙德利安(荷蘭人)。

超現實主義派: 受柏格森(法國哲學家)的直覺主義、及弗洛伊德(奧地利心理學家)的潛意識學說的影響,主張表現人的潛在意識與夢幻。代表畫家為達利(西班牙人)、米羅(西班牙人)。

二、材料及工具

油畫主要材料及工具,包括顏料、稀釋劑、畫筆、畫刀、畫布(亞麻布、帆布)、亮光劑、溶劑、外框等。作畫時要在通風良好的陰涼處清洗畫具,戴上乳膠手套可避免手接觸到溶劑。清洗畫具先以浸泡為主,浸泡後的畫筆再用中性肥皂或洗衣粉清洗,並用清水沖洗乾淨。

油顏料:分礦物質和化學合成兩大類。最初的顏料多用礦物質顏料,由手工研磨成細粉末,作畫時才進行調和。近代由工廠整批生產,裝入錫質管,顏料的種類不斷的增加、且顏料的性能與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調色時,化學作用會使有些顏料之間產生不良反應。因此掌握顏料的性能,有助於充分發揮油畫技巧,使作品色彩經久不變。

稀釋劑:(松節油或亞麻仁油)松節油是一種揮發性油。在油畫的調合中有稀釋顏料的作用,但有很濃的臭味且有害健康。在一分鐘後即可完全揮發,乾後無光澤。建議使用較無味無毒的亞麻仁油,乾得稍為慢一點,但色彩也比較油亮。

溶劑:(松節油或TURPENOID
NATURAL)是用來清洗畫筆,建議使用TURPENOID NATURAL,是天然植物所提煉的,因無毒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畫筆:用彈性適中的動物毛製成(有尖鋒圓形、平鋒扁平形、短鋒扁平形及扇形等),有各種尺寸(如1號-12號)等。

刮刀:又稱調色刀,用富有彈性的薄鋼片製成(有尖狀、圓弧狀之分),用於在調色板上調勻顏料,也有不少畫家以刮刀代筆,直接塗抹在畫面上形成料層面、肌理,增加表現力。

畫布:是將亞麻布或帆布拉緊固定在木質框架後,用膠或油與白粉掺和並塗刷在布的表面製作成各種尺寸。一般工廠做成不吸油且具有布紋效果的底子,或根據畫家創作需求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

亮光劑: 一般在油畫完成並乾透後再塗上亮光劑,以保持畫面的光澤度,防止空氣侵蝕和積污垢。

外框:
完整的油畫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寫實性的油畫,外框形成参觀者對作品視域的界限,使畫面顯得完整、集中,畫中的物象在参觀者的感覺中朝縱深的發展。畫框的厚薄、設計及大小,依油畫作品内容而定。

『中西藝術的融合』新思維

筆者已大略介紹國畫(水墨畫)與油畫之不同素材、工具、技法與特性,不少知名畫家,是以傳統的國畫素材及工具,融合西方的畫風、色彩、光影及立體觀念,畫出與傳統國畫不同的畫作;另一些知名畫家,則以傳統的油畫素材及工具,融合國畫的潑墨畫風、虛實及疏密的觀念,畫出與傳統油畫不同的畫作。筆者近二年已嘗試作品:『一對恩愛鴛鴦』及『花盛開蜜蜂自來』二幅作品(如照片1、2),該兩幅作品,是以油畫顏料畫在國畫紙(京和紙)上,而非在傳統的帆布上。

心得分享

一、不浪費國畫紙

可用新的國畫紙或已廢棄的國畫作品直接作畫,省錢又環保。

二、國畫紙塗上油顏料不易起毛球

國畫紙先以水噴濕後再塗油顏料,紙張不會像畫國畫時常會起毛屑或毛球,且塗油顏料時會較滑順。國畫紙容易吸取油顏料中的調合油,油顏料比較容易乾掉,若紙張畫面太乾燥時,可隨時以水噴濕後再塗油顏料。

三、國畫紙塗上油顏料不易破損及變黄

國畫紙塗上油顏料後會變得厚,紙張較不易破損且可長久收藏,不易發黴變黄。建議不要塗得太厚的油顏料在國畫紙上,若作品以卷軸收藏,可能會造成作品顏料的龜裂;若作品平放時,則沒此困擾。

四、收藏較不占空間

作品完成後,在未裝框前,較易收藏且較不占儲藏空間。

結語

繪畫能抒發情感、陶冶性情。筆者在學習國畫及油畫歷程中,深深體會到諺語「七分人事、三分天」真諦;亦無不勞而獲的事,縱使有不勞而獲而成功者,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勤能補拙」是筆者個人的作畫理念,曾於2002年、2004年參加日本全日展,分別以作品「萬里長城」及「同心協力」,獲特賞及藝術賞殊榮。筆者為嘗試將國畫及油畫中西藝術的融合,創造性新思維是未來努力的目標。謹訂於今年2018年8月2-13日,將在國立中正紀念堂三樓4展廳舉辦油畫/國畫個展,其中有作品表現出油畫顏料畫在宣紙與帆布之差異,是【中西藝術的融合】創造性的新思維。

1127-2-1

照片1 一對恩愛鴛鴦

 

1127-2-2

照片2 花盛開蜜蜂自來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