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花繁燦爛的藍花楹 益增西班牙的熱情洋溢-托雷多/哥多華/格拉納達篇(2)

托雷多Toledo與托雷多大教堂

具世界遺產美譽的山城托雷多Alcázar de Toledo,歷史可回溯至西元前1世紀的羅馬帝國時期,公元3世紀曾為羅馬宮殿,在腓立二世前為卡斯提亞王國(後西班牙王國)首都,之後歷經西元560年為西哥德王國首都、西元711年起北非摩爾人統治近400年,直至1085年,才由自稱「全西班牙皇帝」的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 el Bravo,1040~1109)收復後,遷都托雷多,以後約500年以來,這裡一直都是西班牙的首都。1561年遷都至馬德里後,此後托雷多,仿如時間定格般,完整保留中世紀風情(詳圖9)。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曾告誡時任西班牙國王的菲力二世:「你若想守成,就留在托雷多;若想擴張,就遷都里斯本;如遷都馬德里,意味著敗落。」。菲力二世卻沒有聽從父親的告誡。1561年,西班牙遷都馬德里。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艦隊殲滅,至此國運日下,世界霸權殞落。

托雷多是西班牙中部的一個自治市,位於馬德里西南約70公里。托雷多是托雷多省的首府,也是其所在的卡斯提亞-拉曼恰自治區的首府。

中午進入托雷多山城前,在托雷多郊區塔霍河(Rio Tajo)旁,有著老橄欖樹的餐廳,吃西班牙海鮮燉飯,店內鮮榨的瓶裝橄欖油被我們掃光,午後陽光灑落,從弧形窗外望出的山城剪影,十分迷人。餐後到塔霍河(Rio Tajo)邊的觀景台,遠眺托雷多山城。

1226-3-1

圖9 在塔霍河(Rio Tajo)邊遠眺托雷多Toledo山城

依著塔霍河(Rio Tajo),視野遼闊,北面築著高牆,由遠眺托雷多的著名塔霍河(Rio Tajo)邊,回到托雷多城外停車場前,會經過聖馬丁橋,聖馬丁橋對面一座碉堡,守護著托雷多Toledo山城(詳圖10)。

1226-3-2

圖10 托雷多Toledo聖馬丁橋

從托雷多Toledo山城下的停車場,經過幾段隱藏在山坡的電梯,接駁上到城內,以步行方式穿街走巷,石版路石牆建築,曲曲折折,參觀結合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聖多美教堂,因藏有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艾爾葛雷柯El Graco的作品,歐貴茲伯爵的葬禮(El Entierro del Conde de Orgaz),而聞名於世。

在托雷多大教堂一睹細膩的歌德建築

托雷多最著名三樣特產是:劍、金銀象嵌和杏仁甜點Marzipan。在小巷中逛商店,可能受了「唐吉軻德」的影響,商店有很多「騎士」用配件,如小刀、劍、圓盤和鐵盔甲等,還有手工皮件皮雕、跳佛朗明哥舞用的扇子、穿蓬蓬裙的小公主各種精品,主要景點屬興建於西元1226年的托雷多大教堂(Catedral de Toledo),最為有名,約耗時300年,直至15世紀才竣工,是西班牙三大教堂之一。在教堂對面建有表演台,我們在表演台上才照得到教堂全景(詳圖11)。

1226-3-3

圖11 托雷多大教堂外觀

托雷多大教堂外部設計,以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為主,內堂則由穆德哈爾(Mudéjar)與巴洛克(Baroque)藝術主導,另以純西班牙式繁複精美之銀飾來裝潢,呈現多樣性文化與精緻華麗之藝術風格,其建築材料白石,來自托雷多附近的 Olihuelas(詳圖12)。

1226-3-4

圖12 托雷多大教堂內堂呈現西班牙式精緻華麗之藝術風格

風車村 哥多華(DAY 05)

離開馬德里南下,公路兩旁,拖沓千里,都是一望無際的緩坡,紅褐色的乾燥大地,坡上種上橄欖樹,低矮的樹型,葉子細長,與台灣的青橄欖樹,樹葉寬厚,不論樹葉與果實,都大易奇趣。行進中,一首名為「橄欖樹」的著名民歌,不時迴盪在耳際.....,「橄欖樹」的歌詞,由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齊豫主唱。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

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當初它是掀起民歌時代的濫觴之一,齊豫高亢嗓音,唱來飄逸,似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空靈,歌詞就很能表現三毛在西班牙流浪四方,浪跡天涯的心情。一時「橄欖樹」,似是飄泊流浪的同義詞,在格拉納達旅次的清晨,我曾逛到橄欖園,親炙它的風采。

拉曼查(La Mancha)地區 /風車村Consuegra

卡斯提亞‧拉曼查Castilla-La Mancha,源自阿拉伯語意為乾燥大地,但卻有強勁的風力,因此拉曼查地區(La Mancha)的山坡上,400年來以矗立夢幻的大風車著稱。當時風車是轉動磨坊來磨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就因了這大風車,17世紀西班牙文豪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就是以白色風車村這片空靈大地,創作出世界名著《唐吉訶德》,藉以反諷當時主流的騎士制度。

唐吉訶德—原意是「來自曼查的騎士吉訶德大人」,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背景是個早沒有騎士的年代,主角唐吉訶德原是小鄉紳,卻幻想自己是個騎士,他被一些人視爲堅持信念、憎恨壓迫、崇尚自由的英雄,又被另一些人當成沉溺於幻想、脫離現實、動機善良,但行爲盲目、且有害的典型。總之,是一個集矛盾於一身、既可喜又可悲的人物,將風車比做巨人,與之搏鬥。因而作出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

1226-3-5

圖13 在拉曼查(La Mancha)地區 /風車村Consuegra的大風車前留影

 

1226-3-6

圖14 拉曼查(La Mancha)地區 /風車村Consuegra的大風車

風車孤立羅列在山頭,(詳圖13-14),錯落有緻,當天白雲飄逸,一座座大風車,十分上相,中午在風車村Consuegra的唐吉訶德客棧休息用餐,中庭布置一座手持長矛的唐吉訶德鐵製塑像,餐後在隔壁二樓觀賞收集一些主題手稿、插畫也對比日本唐吉訶德繪本,感覺應景,十分有趣。

西班牙風情畫/哥多華

午後熱陽下,在一處司機私房景點稍事休息後,慢慢駛進南部的安達魯西亞(Andalucia)地區,一顆璀璨寶地哥多華,曾是伊斯蘭統治時期的學術中心,處處流露出中世紀的風情,車停好,沿著瓜達爾基維爾河流畔前行,遠方橫跨瓜達爾基維爾河黃色石造的「羅馬橋Puente romano」(詳圖15),在行道樹間依稀現身了,拱形跨度,橋長250米,有16個拱洞,上游建有防沖刷圓擋,十分壯觀。

1226-3-7

圖15 橫跨瓜達爾基維爾河的「羅馬橋Puente romano」

右轉上橋後走過橋,橋長250米,有16個拱洞,橋對面是建於14世紀的卡拉奥拉塔Torre de la Calahorra,內有安達盧西亞博物館,主要展示伊斯蘭時期的文物,由於時間關係,未能上樓,僅只拍照留戀。

舊猶太街 百花巷 Calleja de las Flores

在一處橘子園停留,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樹梢,煞是好看,據說很苦澀,由莫爾人自沙漠故鄉中引入,有點念鄉的意謂。隨後,眾人漫步於猶太人區,穿梭在如迷宮般的小巷,有著粉白色的房屋,襯著美麗盆花所裝飾的窗櫺、中庭,這就是安達魯西亞當地特有的風情,五月下旬,適逢庭園節(Festival de los Patios de Córdoba),居民互相競賽彼此的庭園裝飾,百家爭鳴,選出當年的冠軍,是一個很美的活動。

我們就先逛逛著名的哥多華百花街,漫步於哥多華猶太區窄窄而複雜的巷道中,每一個曲折都是驚喜,處處都讓人迷醉,不免俗六點一到,競賽庭院門庭若市,入內參觀,百花爭艷,非常有特色,應該是居民有此喜愛,故這個風俗長此不墬。晚餐在鬥牛士後裔開設的餐廳,享用哥多華著名的燉牛尾湯,牛尾燉得超級軟爛,幾乎是將近入口即化的程度了,醬汁味道濃郁有紅酒餘香,在溫度漸降之際,戶外的晚餐增添些許自然情趣。

哥多華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摩爾人建築的極致精華(DAY 06)

早在羅馬人到達哥多華,在城市四周建造了堅固的地基。公元一千年,哥多華成為西班牙轄區和羅馬安達盧西亞行省的首府。572年西哥特人入侵後,哥多華成為統一西班牙首都托雷多的附屬地區。711年摩爾人侵入後不久,哥多華變成穆斯林佔據下的西班牙首府,於是哥多華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

哥多華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 是世界第二大清真寺,公元八世紀,曾是摩爾人在西班牙的首都,佔地2萬4千平方公尺,主要是由橘子中庭(Patio de los Naranjos)及清真寺本身所組成,以與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的輝煌繁榮相媲美。

參觀者由贖罪門(Puerta del Perdon)進入清真寺內,寺內光線昏暗,一側摩爾式建築有多達800多根,由花崗岩、碧玉和大理石組成的拱廊,高低不一的大理石柱,多半取自於西哥德人和羅馬人的建築而來,因此存有古羅馬似列柱的影子,注意到長短不一的柱子,以岩石基座的高度調整,十分精準,列柱就像是敘利亞綠洲裡層疊的森林,一道道圓拱,透著天光,置身在錯綜複雜的紅白相間馬蹄形拱廊中,神秘又迷人,紅白相間的線條所形成層層疊疊馬蹄形拱廊,帶著歷史的輾壓與歲月的美麗,沉澱出伊斯蘭建築的層次之美,文藝復興式的圓頂、西班牙的拱頂、巴洛克式的聖壇與圓頂、伊斯蘭式的壁龕與聖壇、摩爾式的壁飾與天花板等,對安達盧西亞人來說,哥多華大清真寺的美,令一切語言失色(詳圖16)。

大清真式中庭是橘子庭園(Patio de los Naranjos),一邊是高93公尺的鐘樓,原為回教的喚拜樓,天主教勢力恢復後,將其改建為迴旋塔式的鐘樓,我們就迴旋直上塔頂,頂層簷下有大鐘連動,非常神奇,四周迴廊,可俯視哥多華市景。

1226-3-8

圖16 哥多華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紅白相間馬蹄形拱門與廊柱

格拉納達 Granada / 洞穴佛朗明哥舞

一樣的丘陵,一樣無邊無際的橄欖樹,綿延千里,引領向格拉納達 Granada,格拉納達(Granada)無論是在黃昏、夜晚、或清晨,都滿是體驗這個擁有伊斯蘭文化與回教風情的古城,所展現的各種面貌。我們先是要去欣賞熱情洋溢的吉普賽人,表演的洞穴佛朗明哥舞。苦難的吉普賽人由印度出發,流浪經過中東地區,最後在西班牙格拉納達一隅停了下來,在長久壓抑下的心情,藉由佛朗明哥舞,展現充滿力道與生命爆發力。先夜遊阿爾拜辛區(Albayzín),在聖尼古拉教堂前遠眺阿罕布拉宮夜景(詳圖17)。

1226-3-9

圖17 在阿爾拜辛區(Albayzín)遠眺阿罕布拉宮夜景

在洞穴中小小的空間裡,大家排排坐,分配一杯水果酒飲料,欣賞依序有二位身材豐腴的西班牙舞孃、及一位男舞者,在嘹亮的歌聲及吉他,伴奏吉普賽的民謠下,兩手隨著音樂的節奏擊掌打拍子,隨著吉他樂聲、歌聲與掌聲,越發急促,舞者蹙著眉、旋轉著身體、扭轉著雙手、雙腳頓足,彷彿要把生命中最深沉的悲喜拋擲出來。而那擊掌的力道,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仿佛也捲入這道生命的洪流中,或許這種激情,是因為在她們的身體裡,自然而然的流著這股血液吧(詳圖18)!(未完待續)

1226-3-10

圖18 洞穴吉普賽佛朗明哥舞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