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期-『被遺忘的城市』佩特拉古城群

佩特拉古城群(Petra),坐落在中東約旦南部,曾是一座居住著近萬人的城市。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座城市被遺棄,長期被世人遺忘千年以上。直到近百年,人們重新發現了這座城市的價值,將其列為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佩特拉也成為眾多電影和遊戲的取景地,包括《變形金剛2》、《印第安納瓊斯》和《守望先鋒》等。

先講講約旦這國家,西方是現在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北接敘利亞,旁邊還有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相對於鄰國各種國際爭議,約旦一來國王是穆罕默德的後代,皇權穩定;二來沒有石油,沒人會來爭搶約旦的資源或土地,而且約旦擁有知名的佩特拉、瓦地倫沙漠和死海,所以全國整體來說,是個觀光為主的國家(該國的簽證,甚至跟佩特拉古城群的門票連在一起賣,就知道佩特拉對約旦來說有多重要了),治安相對非常良好,觀光區英文大概10%會通,對觀光客來說非常友善,很適合背包客來逛逛。

過去為什麼有這座古城?

上千年前,該地組織出一群遊牧民族,是阿拉伯人的祖先納巴泰人,他們在中東走到埃及、葉門和地中海等等,進行樹脂和香料的貿易等等,持續改善自己的經濟實力,四處建立驛站和港口,之後,西元前600年左右,開始在中東中心的一片峽谷區,建立出自己納巴泰王國的首都,也就是現在的佩特拉古城群,建築風格是古埃及與古希臘的結合體,加上少數古羅馬建築。

一群遊牧民族會開始願意定居於峽谷區,主要是因為峽谷區易守難攻,每年11月到3月的雨季,可以透過一些洞穴和陶管,建立出一整套水池和水庫系統,來儲水用於生活,中間廣場區可以搭棚做生意,使這裡成為了貿易中心,全盛時期,佩特拉古城群大約居住了2~3萬人。

走進佩特拉景區,先走大概2~3公里的峽谷道,走出峽谷道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知名的卡茲尼神殿。最特別的是,卡茲尼神殿其實是古人用鑿刀在峽谷面上鑿出來,整個神殿可說是一大片石浮雕,有圓石柱、多層式壁面和人物雕像,雖經歷過上千年前的風雨侵蝕,仍可以看出充滿細節,兩側有兩排從上到下的凹槽,一般認為是為了卡住木製施工架的凹槽,從文獻可知,這些神殿當初其實是有顏色和壁畫的,只可惜現在都在風雨的侵蝕下變回石頭的顏色了。

卡茲尼神殿,後來被認為是用於安葬納巴泰王國的皇室的陵墓,走過神殿後,會看到一片較為平坦的中間廣場區,這裡有大型劇場、墓穴等等,巧妙運用各種浮雕工法,將建築物從岩壁上刻出來,多出來的石塊又可以用於建造其他建築物。

走上最西北的山上,還可以看到戴爾修道院,不同於卡茲尼神殿,因為地處偏遠且較高,人為破壞的情況較少,可能看到比較完整的古建築痕跡,展現了當時納巴泰人的建築技藝和文化薰陶,夕陽西下時,岩石顏色會變成淡淡的玫瑰粉紅色,美麗而雄偉的建築,更會覺得這些古人刻出的建築物,其實就是他們橫跨時間的存在感。

西元100年上下,羅馬人開始統治該區域,同時鋪上羅馬的石道路、擴建劇場等等,但羅馬人開始收上重稅後,城鎮環境已經大不如前,之後在多次地震的影響下,水利設施斷裂影響民生,同時陸上貿易,開始被船上貿易取代。佩特拉城最終在200年後遭到遺棄,直到1812年,由瑞士探險家貝克哈特透過偽裝,在地的貝都因人導遊帶領下,他重新發現佩特拉古城群。

現在的佩特拉古城群,因為範圍真的很大,有一群在地的貝都因人沒事會來推銷和擺攤,但整體來說,逛起來很新鮮和有趣,一般人要走大概要逛2~3個整天,建議多留幾天看看古城群,欣賞古人所留下的輝煌。

1436-3-1

佩特拉-卡茲尼神殿

 

1436-3-2

佩特拉-國王陵墓

 

1436-3-3

佩特拉-陶管與水利設施

 

1436-3-4

佩特拉-戴爾修道院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