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至楷 監造工程師/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何財慶 監造主任/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廖敏松 計畫經理/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吳宇宙 段長/鐵道局南工處第五工務段

一、前言

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簡稱:南鐵計畫),全長約8.23公里。其中「C214標南臺南站路段地下化工程」,北起UK360+315,與「C213標林森站路段地下化工程」相銜接,南至UK363+530(大林平交道南側),全長3.215公里。主要施工項目,包含隧道、引道結構,設有南臺南通勤站一座,全線採明挖覆蓋工法,範圍內計有陸橋1座及平交道5處,其中「中華陸橋」,位處省道台1線,如圖1,車流量極大,可謂臺南市交通樞紐,因此如何於鐵路地下化施工期間,降低交通衝擊,確保用路人安全暨權益,並兼顧施工推展,確屬應審慎思考課題之一。

中華陸橋,係橋面寛20公尺之6線道陸橋,且落墩於鐵路地下化隧道施工範圍內,在考量不封閉陸橋前提下,又能執行地下化工程作業,「陸橋托底工法」,即為本計畫採行之施工方案。

二、陸橋托底施工程序

托底工法,係藉由托底暫撐鋼架設置,將中華陸橋載重移轉至已完成之擋土連續壁,再將陸橋既有下部結構破除、及保留接續柱筋,並建置與連續壁共構之托底板及銜接墩柱,最後再將陸橋載重移轉,由新建托底板及墩柱承受,俾遂行接續結構開挖及隧道結構施工,施工程序,如圖2。

三、鋼架系統設置及施工

托底暫撐鋼架之製造及設置,先彙整中華陸橋竣工圖資、現地條件及施工程序等,再進行結構分析及製造。因陸橋與本計畫線型呈斜交狀態,故應於事前詳細量測現地資訊,納入結構分析及製造圖,俾減少後續現地組裝之誤差。

暫撐鋼架吊裝時,因受限於作業腹地空間及高度等條件,應於事前檢討吊裝程序,確認配合人、機及料,並於組立完成後,逐一檢視構件接合情形,俾確認後續載重移轉施工之安全。

四、頂昇、陸橋監測系統作業執行暨處置對策

陸橋托底轉載施工,共分為二階段。

階段一,係透過頂昇系統將橋梁重量轉移暫撐鋼架並傳遞至兩側連續壁,此階段頂昇系統,係由8具300T油壓千斤頂組成,預計加載至1,200T預力,分14階次之加、減壓進行,前12階逐步加壓至1,400T預力,後2階逐步減壓至1,200T預力,每階完成後,暫停10分鐘,進行外觀檢視暨確認各監測變位發展趨勢。

階段二,於暫撐鋼架與托底板間設置回撐鋼柱,再藉由4具600T千斤頂,對托底板分12階施加預力,每階段10%橋梁重量,先加壓至120%,再減壓至100%(橋梁重量),使托底板預先承受橋梁載重產生撓度,並進行墩柱接續施工,俾確保後續暫撐鋼架拆除時,托底板能完全承受既有陸橋重量,同時保持結構穩定。

為監測本次頂昇暨載重移轉過程中,陸橋及暫撐鋼架等變位情形,分別於陸橋結構,設置傾斜儀、桿式沉陷計及反光稜鏡等自動化監測設施;另鋼架橫梁,設置變位計及既有橋墩設置水準監測用標尺。

有關本次陸橋托底頂昇移轉暨監測執行結果說明,詳附表1。

五、既有下部結構破除及銜接

第一階段載重移轉後,靜置24小時,進行變位監測,確認變位情形與檢討結果相符且穩定後,始展開墩柱切割作業。

於墩柱與樁帽基礎面上,採『鏈鋸切割』方式進行,每柱分三階段切割,每一階段切割1/3,即暫止作業10分鐘,讀取變位讀數,確認變位於警戒值±2mm內,再接續一下階段切割作業。如變位超過警戒值,則藉由千斤頂系統調整變位至±1mm內,再續行作業。待完成切割分離後,靜置10分鐘,確認變位於±2mm內,即鎖固千斤頂系統,並進行既有下部結構破除及托底板施工,惟過程中仍應持續監測相關變位有無異常情形。

於進行打除墩柱接續段表面混凝土保護層,鋼筋內側混凝土,則採『鑽孔敲擊撐裂』方式斷開上部連結,即可依續進行下部結構破除、托底板施築、回撐鋼柱架設。第二階段載重移轉至托底板程序,並接續進行墩柱接續、接續處之鋼板包覆保護、及環氧樹脂灌注作業。

六、施工回饋事項

1.施工前、應對陸橋墩柱及帽梁進行非破壞檢測確認強度,且針對外觀亦同步進行檢視及標定,俾於頂昇過程能了解有無異常變化或破壞。

2.暫撐鋼架之預埋螺栓,於連續壁施築托底邊梁定位埋設,應於澆置完成後,再次收測,俾於暫撐鋼架接合底板精準開孔。

3.鋼架横梁吊裝時,應考量吊裝用具,俾解決吊昇高度受限問題;另於暫撐鋼架立柱架設完成後,即應設置接地,以防範感電危害。

4.頂昇施工前,應整合及確認各監測值基本資訊及功能是否正常,俾獲取正確監測值。

5.墩柱切割前,需確認應保留足夠長度柱主筋並避免受損,另托底板施工時,應將接續柱之主筋同步綁紮箍筋。

6.本次第二階段轉載時,就托底板變位監測,係採人工量測,較無法精確反映變位,建議今後類似工程,可於托底板設置自動化監測設施,以利更精確掌握變化情形。

七、結語

本案經施工團隊通力合作,已順利於111年10月18日拆除暫撐鋼架,完成該陸橋托底工程,並轉入主體隧道結構開挖暨結構施築階段。施工期間並未封閉陸橋及影響交通,除了落實妥善評估規劃、謹慎施工及進度管理外,並克服緊鄰鐵路與民房等施工腹地狹小暨淨高等條件限制,無發生任何工安或運安事故。今後將持續戮力趲趕,俾如期、如質,完成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建設目標。

1392-2-1

圖1 中華陸橋平面位置示意圖

 

1392-2-2

圖2 中華陸橋托底施工程序示意圖

 

表1 中華陸橋托底頂昇移轉暨監測執行結果說明

階段

執行分析說明

第一階段

頂昇移轉

頂昇作業係對暫撐鋼架提供等值1,200T反力頂升。依數據分析,帽梁應為不動點直至第10階加壓超過1,200噸(100%)後才會產生相對位移,惟現場頂升反力至第三階已出現反向彈性變形(<1mm),但考量彈性變形量應可忽略,現場亦已確認其處於線形條件,故續完成轉移載重至暫撐鋼架工序。

完成後檢視測量數據研判既有墩柱呈現「拉力狀態」,判斷橋梁載重低於原預估,致使橋柱可能呈現微小拉力變形,為消除墩柱於切割過程因施作預力可能產生之拉力變形,故將預力降載至原規劃之80% (960T),使標定切割墩柱處於壓力狀態,始進行切割,俾降低施工風險。

該階段依修正切割既有墩柱程序執行後,依千斤頂系統所得回饋之橋梁實際載重為800T,並據以調整修正第二階段轉載程序。

第二階段           頂昇移轉

藉由4具600T千斤頂對托底板分12階施加預力,每階段10%(80T)橋梁重量,先加壓至120%,再減壓至100%(橋梁重量),依監測結果,「暫撐鋼架變位」約莫為預估值2倍,然經評估整體變化趨勢,仍為彈性行為階段,故整體結構仍在安全範圍。

「托底板變位」採水準儀高程測量,預估最大變位為0.99mm,整體轉載觀之觀測過程皆無變化。

「帽梁變位」採全測站自動化監測,加載過程變位值介於1~2mm間跳動,無明顯變化趨勢。

全階段監測

第二階段轉載前,橋面變位大多約在0~-2mm間往復,南柱平均值為0.07mm,北柱平均值約為-0.19mm。

第二階段轉載暨橋墩銜接段完成後,南北柱變位值均穩定在0.9mm。

拆除暫撐系統後,南柱變位均0在~0.05mm間往復,北柱變位則維持在0.9mm,橋面變位無明顯變化,顯示解壓前,托底板已確實承受橋梁重量之預力並產生撓度變化,雖轉載過程預估與實際有所差距,惟整體結構變位仍掌控在安全範圍內。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