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期 社論-淨零碳排趨勢 將為工程界創造新藍海市場

台灣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於2023年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制定法令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並明訂國內各機關於2050年需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地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並引發極端氣候不斷肆虐,也成為工程界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我們也可從平常的水費及電費收據,清楚看到每度水及每度電,都已轉換排放多少CO2量,也可觀察到隨著綠能發電比例越高,每度電CO2排放量就相對降低。

為了因應2015年巴黎協定中要求「2020年後所有國家自主貢獻減碳,將全球溫升控制在2°C或1.5°C內。」我們臺灣,政府也提出2050淨排放規劃目標。相對應的金管會也要求在2029年所有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務報表,須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而環境部也於2023年,將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當量以上,與營造業息息相關的高耗能原料公司,如鋼鐵、水泥類,列為第一批強制盤查對象。上述公司行號相關資料,一旦盤查完成後,即將面臨一連串雷厲風行的減碳策略及行動,以便符合當前趨勢並與國際接軌。

經常旅遊的朋友們,應該已經發現國內外的各旅社飯店,都不再主動提供個人衛生用品,如牙刷膏、刮鬍刀膏、梳子等,這都是因應淨零碳排,減少一次性的消耗品,而鼓勵旅客自備用品環保的行動。節能減碳不再是口號,而是付諸實際行動。 身為火車頭產業的營造業工程界諸先進們,應能感受市面上碳盤查、或碳足跡、或ESG(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mance)相關議題及訓練課程,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百花齊放形成一片藍海。

實務上,我們已經看到交通部,已有工程類碳盤查案例,並取得「碳盤查認證說明書」;再如水保署,於2022年11月21日發行「水土保持工程減碳參考指引(規劃設計階段)」,減碳指引是針對工程的生命週期初期,即「規劃設計」階段,來進行工程碳排放計算、減碳做法和碳排管控說明,作為設計材料的選擇及用量有所參考,給予設計者在設計階段,做初步的碳排放量估算,以符合水保署設置相對基準年:即2020年和 2021年的平均為減碳基準值,以基準年碳排為100%為基準,達成2040年減碳50%政策目標。工程界須面臨各工程之全生命週期中,從可行性、規劃、設計、材料、施工、營運至拆除廢棄,給予每個階段適合的減碳作法,且必須接受相關機關審查才能實施。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工程界先進菁英們,早已非常熟捻所經歷各項工程的起承轉合,且許多碳盤查數據未明確,仍如摸石過河般,尚未拍板定案,但政府政策及國際趨勢是明確的。因此本報認為,工程界須增加另一維度,釐清及研訂:「每個工程全生命週期、各項直接及間接的碳足跡、碳排放量。」據此採用各項減碳材料、設計手法、施工方式之各項策略及行動,除了滿足各項碳盤查的需求之外,也能為地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