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期-中國城塔霸漫遊側記

 

印度給人的印象,是髒亂、貧窮、落後、貧富懸殊、衛生條件差、容易瀉肚子,這個國土面積世界排名第七、人口第二的國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正因這些舉世的特點,風靡了為數不少的人潮,前往朝聖,當"啦拉隊"也是在印度的體驗之一。

在臺灣一個小時可抵達的車程,印度開個3、4小時不足為奇,因路面差、路況多,路上各種車輛及動物,隨時出現,讓人的感受既錯亂又驚奇,機場附近的接駁道路還有牛群穿梭其中,可以說「十二生肖中,所有的動物,都有可能在馬路看到!除了龍以外。」即使首都「新德里」,都可見到牛、馬、羊等動物,與人車爭道。還有印度日常的塞車,各種驚奇畫面,刺激了視覺感官,從中可看到混亂,也可看到彼此相容,如此有感受的國度,走一趟定讓你回味無窮。

一、蓋房子 - 再見螞蟻雄兵

走在街道上,早起的印度人,正值車水馬龍時段。

不遠處,聽到機械轟隆隆的聲音,近看原來是在蓋房子,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混凝土攪拌作業,所使用的是早期台灣蓋房子陀螺式攪拌機,這機器對5、6年級生,多少應當還有些印象。一趟流程下來,搬砂、搬碎石、拆水泥袋、加水,進到攪拌斗中,攪拌後再倒出來。攪拌過程憑經驗,若是太乾,就加幾桶水進到攪拌斗中,攪拌完妥,工人備妥手推獨輪車,承接倒出來的混凝土進行澆置。

這種混凝土澆置方式,在台灣幾乎已是消身匿跡;而今在街頭看到這一幕雖有些驚訝,但很快的也就不以為奇。貧富懸殊大的國家,城鄉發展差異本來就大,印度有先進的高樓大廈,但旁邊就依偎著貧民窟,那種市容反差之大,讓你很難想像。

眼前這一幕(照片1),工人似乎也沒有手推獨輪車,而是用像鍋子的鐵盤裝混凝土,再將混凝土搬到後方建物澆置,這種螞蟻雄兵的施工方式,印象中在大膽島當兵時,因島上無預拌廠,所以真的就是以這種方式構築工事。今再次見證,很令人瞠目結舌,照片中可看到,有許多已倒出在地上的混凝土,等著搬運澆置,從在地上的混凝土,目視初判該混凝土坍度很低。

「坍度」是指混凝土的稠度,坍度越高,混凝土越稀,流動性高,較好施工,工人較喜歡,反之坍度越低,混凝土越濃稠,流動性低,較不容易施工,工人較不喜歡。查詢參考坍度的相關規範說明規定,混凝土基本材料及施工,一般要求允許「一般水泥混凝土坍度值為5~21公分」;另「結構混泥土施工規範」規定,一般水泥混凝土之原始坍度值,不得大於10公分,添加掺料增加坍度之混凝土,在澆置點其最大坍度不得超過18公分。看來,當下混凝土作業,也顧不上坍度,只要好施工能完成,就很不錯了。

1423-6-1

照片1 陀螺式攪拌機

 

1423-6-2

照片2 工人裝海砂

鄰近工人在裝砂,作為拌合之用,這邊的砂顏色,明顯跟台灣不同(照片2),了解後知道這是海砂,即建築房屋時混凝土所用的砂,用的是來自海邊的海砂,而非正常所用的河砂。由於海砂中含有氯離子,長期則會加速腐蝕鋼筋,造成混凝土塊剝落,嚴重損害房屋結構體。

查詢參考台灣海砂屋的認定,判斷「每立方公尺的新拌混凝土中含有幾公斤氯離子」,只要氯離子含量超標,就是俗稱的「海砂屋」。海砂屋的認定標準,隨著時代變遷,法規對房屋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今(2023年),適用的標準為0.15kg/m3,是全球最嚴格的規範。

眼前所見,攪拌作業應該也無所謂的配比,推估也無相關混凝土試驗作業(坍度試驗、氯離子...等),若依上述這些標準,應該都不符合規範值。想想,也許因地制宜,在不同國度區域,也許先求有,就是規則吧。

二、路面鋪設工程

1423-6-3

照片3 黑烏烏的卡車

沿街道看到,工人拿著一桶暗黑色油劑,馬路上來回撒著,似乎在撒著黏層,旁邊一部黑鴉鴉的卡車(照片3),車斗裝著瀝青混凝土,馬路正在鋪設柏油,卡車旁還有人正燒著大筒容器,應是在燒熔黏層原料,真的是現做的,這景象在以前台灣道路鋪設時還有看過。

現場大卡車的外貌,整部黑鴉鴉的,似乎很有歷史的感覺,也許從英國殖民起,用到現在也說不定,真是悠久啊!這老老舊舊暗灰的街區,想像一下那畫面,讓人似乎有著穿越時空的感覺。

查詢參考,台灣瀝青作業施工規範,噴灑黏層之目的,在增進兩層間之黏結力,且在撒佈黏層前,原有路面如有洞穴、裂縫應先修補平整,然後以清掃機或竹掃帚,將表面其他雜物清除乾淨後,即用壓力瀝青撒佈機或手壓噴油機,依設計用量均勻撒佈。

在現場端倪了一會,施工車輛後方,卸下許多瀝青混凝土,似乎工人不足,也配合不上,來往車輛也無交通管制措施,整個街道就像是大雜燴一樣,都交混在一起,當地人似乎也不以為意。

看看街區,施工車輛,來往人流,加上天空總是灰濛濛的,這就是他們的世界。

三、無梁柱構造

1423-6-4

照片4 怪怪的構造

路過這間房子(照片4),駐足許久,直以為梁柱隱藏起來了,來回端倪好一會,真的看不到梁柱構造。目視可見的有樓板、磚牆、窗構造及鐵皮屋頂,從一樓的老舊情形,與二、三樓對照,二、三樓應是後來加蓋,但就是看不到梁柱構造,因為沒有進到裡面仔細觀察,也許裡面有特殊梁柱設備作支撐吧。

常聞國外,每逢地震來襲,似乎倒得一蹋糊塗,讓遠在台灣的我們常懷疑,怎會這樣,真不可思議。然,想到眼前這些可能以海砂為建物標配的「特殊構造」,也不難理解,其原因所在,也慶幸身在台灣。

四、眼盲年輕人、要牛奶的母親

「塔霸」(Tangra China Town),是印度較大的一個唐人街,起初是華人工廠的匯集地。目前印度人、孟加拉人和華人共同生活在此,就像是聯合國一般,進到這裡會有熟悉的東方風味,有中式牌樓建築、華人學校和眾多東方餐館,每逢華人節慶,離鄉遊子為表達對故鄉的思念,總會舉辦許多華人節慶活動,如年節的舞龍、舞獅、貼春聯、放鞭炮等。在異鄉也許是思念,當地華人對這些中華文化節慶裝飾,反而更講究,熱鬧非凡,有那種張燈結綵喜洋洋的古早fu,真的很有年味。

前往塔霸的路上,無意間看到迎面而來一位眼盲年青人,約18歲(照片5)頓時注視許久,手持拐仗、披頭散髮、雙眼緊閉,沿路默默的走著,想想青春年華就眼盲,一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真是悲慘世界。這幕讓人想到之前,蠻轟動的印度電影「貧民的百萬富翁」,劇中有一幕,因為西方國家缺乏眼角膜,所以就往落後國家找尋,由於利潤佳,致不少人因此受害。如像電影中所演的,該年輕人可能在約8、9歲時,眼角膜即遭摘除,該電影就是要反映出當地的種種反差與黑暗面,希望透過電影的傳達,引起世人及當局的關注。眼前這年輕人,往後還要在這黑暗世界走下去,對照沿街店家美麗的裝飾、來往人群穿金戴銀的華麗服飾,形成超強烈對比。

下計程車的不遠處,有位婦人抱著小孩坐在地上(照片6),小孩母親做出手勢,喊著no money、milk、milk,小孩以簡陋的粗布包裹上半身,下身赤裸,約1、2歲,婦人披頭散髮,全身黝黑,不知是原膚色,還是陳年積累的塵垢,小孩母親哀憐乞求著,跟前擺著銀色容器乞討,其實我們也聽不懂當地話,但肢體語言已經解釋了一切,這畫面真令人心情有點複雜。

乞討,在這個國度似乎被認為是一門無本的賺錢工作,碰到乞討時,前輩的經驗是切勿給任何東西,否則可能會引來更多丐幫圍剿。轉移了令人複雜的心情,走了許久,遠離了小孩母親,不禁想著,如果小孩的母親真的很需要...。在台灣的身障人士,有許多社福制度保護,剛才眼盲年青人、小孩的母親......,如生在台灣,也會有相當之社福資源可支援依靠。

出生在不同國家,命運真的大不同。

1423-6-5

照片5 眼盲青年

 

1423-6-6

照片6 抱著小孩的母親

五、結語

景象落差大,感觸自然深,思考也會深入。當地的螞蟻雄兵構築建築物、路面鋪設柏油...,雖不及先進國家標準,但也給了當地人一個棲息之處。印度就是人多,到處是人群。旅遊景點有許多乞丐和小販主動纏住你,這個非常兩極化的世界,貧富差距大,富人(尤其是德里) 住大別墅,窮人窮到露宿街頭;我們住的民宿雖不是五星級飯店,有庭院設計或餐飲供應服務,但出了民宿附近,就又髒亂如常。

體驗這些,再回想寶島台灣,會發現印度的驚奇體驗,帶給生命很大的慰藉,也許在體驗之間,感受到世間的美好,提醒我們老祖宗的提醒:貪得宇宙窄,知足心境寬。想想驚奇的構造物、盲眼男孩、要牛奶的婦人...,有時常在想,我們是不是常常連自己都搞不清楚,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

這些讓人更感受到,生命中似乎「熱愛生活遠比成功更加重要」。就像元代詩人張養浩的一首詩叫「山坡羊」,說到的那種感覺,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但卻有著滿滿的幸福與知足,分享如下:

一個犛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勝絲棉,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過天青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夜歸兒女話燈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獨眠,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想想,真的知足,也就接近神仙了。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