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期-一趟西姆拉 人生走一回

印度處處有驚奇,感受一直很特殊,可見到高樓大廈旁邊就是貧民窟;可看到樂天的印度人,隨處就睡在車頂或街道過夜;隨處亂丟的垃圾也是一項文化,可說是驚奇。印度的鮮豔色彩,香料王國之豐富,時尚女子打扮華麗嬌豔,也是驚艷。印度交通之混亂,火車之擁擠與髒亂...,可說是驚嚇。驚奇、驚豔、驚嚇,這就是印度。而印度西姆拉,更是處處驚奇。

西姆拉(Shimla),人口大約16萬,一個特殊的印度城市,位在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區,是印度喜馬偕爾邦的首府。西姆拉,以往在英國殖民印度時期是為夏都,因氣候宜人,英人將西姆拉興建成著名的避暑勝地。漫遊在這個城市,驚艷之餘,從所見景象,也讓人驚奇。

一、西姆拉滿山的建物

朋友魯米夫婦來到這裡避暑,受魯米之邀到西姆拉來找她,在生命中完全沒想過,會有西姆拉這個名詞出現。魯米原住加爾各答,因避暑所以每年夏季時,回到西姆拉避暑,能在避暑之地置產,也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魯米在印度種姓階級中,屬婆羅門。

從加爾各答到西姆拉,近1,800km,我們搭了紅眼公車,從加爾各答下午搭上巴士,坐了將近34小時,沿途司機會在很荒涼的休息站稍作休息,喝奶茶、吃甜點及簡單梳洗。對我們初體驗這樣車程的台灣人,真是坐到懷疑人生。車內整車黑鴉鴉的臉孔,留著長長落腮鬍的印度人,台灣人在這顯得特別突兀。但想到接下來,近34小時的車程,能否撐過而不暈車,真是挑戰啊。

剛開始還新鮮,漸漸覺得時間好像暫停一般,恨不得倏然間34小時飛逝而過。時間是公平的,心理開始出現了一個聲音,還要坐多久啊!這種長程巴士,座位雖可椅背傾斜躺臥,車上五味雜陳,要撐過這路程,想解決生理問題,真要有心理準備。

總算到了西姆拉,溫度下降許多,張開雙眼透過車窗,一眼望去遠方山頭,整片山頭蓋滿建物(照片1、2),乍看似乎是個奇景,但也質疑這景象,建物全依山漸層而建(照片3),直覺難道不怕山坡滑動嗎?真驚嘆西姆拉地區的山坡管制規定,或許是該區地質特殊,適合這樣大量興建。

1417-2-1

照片1 滿山建物

 

1417-2-2

照片2 滿山建物街景

 

1417-2-3

照片3 建物依山而建

山坡地的興建管制,若把關不慎,危害甚鉅。這樣的山坡,若逢地震或是邊坡滑動,往往是大災難。讓人想起20多年前,台灣汐止的林肯大郡,因建於順向坡上,加上颱風帶來的強勢降雨,擋土牆不堪土石流衝擊,最終後排社區遭沖毀,導致百姓財損及傷亡。而建物是否位於順向坡,在興建的事前勘察了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然不管是順向坡或是逆向坡,若水土保持計畫不周全,就可能肇致土石流沖刷侵襲而破壞。

看了西姆拉山坡建物綿延這一奇景,原有些半睡半醒,但眼前這不太合理的景象,一下子驚醒過來,哪有這樣蓋房子的!!!

一般在山坡地蓋房子,除要留意地質結構、施工品質、環境評估外,還需進行定期安全檢驗。從這些景象初判,當地管制無疑是非常鬆散的,而西姆拉海拔約2,700m,讓人不免憂心,眼前這滿坑滿谷的建物。

在台灣山坡地建案管制,把關是嚴格的,參考了山坡地相關規定,山坡地係指:1.標高在100公尺以上者。或標高未滿100公尺,而其平均坡度在 5 % 以上者;2.凡標高在海拔100公尺以上,或標高未滿100公尺,而平均坡度在5 % 以上者,都屬於山坡地。而山坡地可依坡度、土壤有效深度等因素,分成一到六級。有的適於農牧經營利用;有的為林地;有的為加強保育地。依不同等級,有不同的使用管制規定,方能保障山林的長遠性,山坡地開發的穩定性。

西姆拉是終點站,也無須擔心坐過頭,抵西姆拉車站,人群聚集,在候車亭明顯可看到以此為家的乞丐(照片4),乞丐在這國度,司空見慣。但在候車站看到的似乎是一家人,大人抱著小孩,小孩全身裹著禦寒衣物,披頭散髮,簡單破舊的墊子,就是席地而睡最佳的裝備,主動向遊客行乞,則成為他們的謀生能力。

這些景象雖是印度的日常,然超大的反差,卻令人驚奇震撼且印象深刻。

1417-2-4

照片4 候車亭乞丐群聚

二、猴群觀賞人類

魯米的先生是位退休法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魯米家短暫停留時,她介紹了周邊環境,提醒我們不可開窗戶,門窗必須隨時關上。原來是當地有許多的獼猴,會串到住家偷吃東西搞破壞,在這幾乎每家都會在門窗上裝上一道鐵網(照片5),有時因獼猴太囂張,還須用鋼珠槍驅趕。魯米先生手持鋼珠槍(照片6),這邊猴子特別多,聽魯米說,因避暑勝地,遊客垃圾及任意飼養,招來猴群。想想,人類似乎被關在屋內,猴群則徜徉於大自然,好像換個角度,猴子觀賞被關在籠內的人類,值得人們省思,為何會導致如此?山區的水源,是重要設施,在這裡的水塔頂部都有個特別的裝備(照片7),頂部裝設了類似鋸齒鋼片的阻隔設施,避免獼猴翻開水箱取水。

1417-2-5

照片5 窗戶加鐵網

 

1417-2-6

照片6 鋼珠槍驅趕獼猴

 

1417-2-7

照片7 水塔頂部鋸齒鋼片

三、三個傻瓜

對西姆拉這名詞,在娓娓的印度音樂聲中,後來想起了,印度有部很紅的電影"三個傻瓜",由印度演員阿米爾漢主演,是一部描述有關教育的電影。片中男主角蘭徹,熱愛科學,後因大學畢業,離開學校回到故鄉,他希望能讓更多窮人小孩也有機會受教育。因唯有教育,窮人才有可能翻轉人生。蘭徹的兩位大學同學,為了找他,經翻山越嶺,總算來到他的可能住處就是"西姆拉",電影中老友碰面的那一幕,讓人很感動,推薦值得去看。

想想,我本也不是一位追星的人,在因緣巧合之下,來到電影中的西姆拉,感受很特殊,想像一下,若我是劇中人,經翻山越嶺,遙望友人那雄偉的莊園(照片8),友人就在不遠處,總算找到了,真是難得,真有點感動。看到雄偉莊園與為生活扛貨的婦人,瘦弱的身形(照片9),對比真是強烈。

感悟,人生,似乎,活出生命的感受,真的比追逐成功重要。

1417-2-8

照片8 雄偉莊園

 

1417-2-9

照片9 扛大貨的婦人

四、印度紀念碑

告別西姆拉,回加爾各答,途經新德里,魯米帶大家前往參觀,新德里的地標,印度門(照片10)。魯米說明「印度的精神地標」,外觀仿自巴黎凱旋門,是印度的血淚史所堆積而成,印度門(India Gate),是"全印度戰爭紀念碑",又稱德里門,高43M、寬約35M的大型門型構造物,坐落於新德里的國王大道。該建物建於1921年,由紅色砂岩和花崗岩構建而成,主要是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印度士兵,戰後為表示感佩,當局將找到名字的士兵約將近13,500位,刻在門磚上(照片12),供後人悼念,更重要的是,告誡世人莫忘戰爭的教訓。

但世人總是健忘,如當前俄烏、以巴戰爭,又點起了另一場人類的浩劫,想想,世上最奇怪的動物大概就是人類,似乎只有人類會自相殘害。

1417-2-10

照片10 印度門

 

1417-2-11

照片11 花崗岩上的士兵名字

五、魯米的先生

魯米的先生當法官時,因理念不合及同事誣陷,最後選擇退休歸隱山林,職場上的不得志,選擇退休反倒讓他有時間陪伴家人,開啟另一段人生體驗。魯米起初也擔心先生退休,生活無規劃恐適得其反,但職場上的不順遂,搞到心力交瘁,身體狀況一直欠佳,想改善這些,多半不是藥物就能改善,也許"安心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藥吧。

魯米先生,是文人也是大善人,常默默行善,總覺得在行善後,身心特別舒暢。云:思想成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改變命運,行善正是積德。易經的乾卦1:進德修業欲及時也,積德修德是無始無終的終身大事。人生不管哪個階段,無論是功名利祿,妻兒子孫,人生經歷中,這些雖是身外之物,不能說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清楚,這些終究都只是工具,人生歷程透過這些工具,就是為了成就一樣大事,就是"了解自己",也就是透過不斷的修德積德,提升德的層次與體悟,理通則路明,正向的觀念,可以帶人走出陰霾迎向陽光。

魯米聽了這些,對先生原本的擔心及諸多困惑,從她的笑容,相信此行她定有收穫。

六、結語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而人生是場感受的歷程。魯米先生的勇退,有得有失,西姆拉的滿山建物,是歷史共業的痕跡,但也為地方帶來觀光,而人類在山林大興土木,最後滿山獼猴與人類共存,人類反被關在籠內,大自然的力量,是當敬畏的,莫說人定勝天,當說人應順天。

人生的得與失,如易經中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全陰則過柔,全陽則過剛,全得無失,就是好嗎?全失無得,就不好嗎?未必,但看如何看待。世事的是非對錯,都是對照出來的,有對照就落入對待,有對待就有層級差別,而得與失之間,若剔除得失的對照,其實就是感受的歷程。

人生路上,破除得與失,當如何看待?

宋朝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時,留下的「定風波」之詞: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願我們都能在苟且的生活裡,活出自在的心境;在反反覆覆的人生經歷中,最終明白了原來「平淡從容才是真」。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