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期-漫遊加爾各答偶得

加爾各答(Kolkata)是印度第三大城,人口大約1,400萬,在英國殖民時期,由於大量人口的移入,使得這城市髒亂和貧窮的困境,雪上加霜。行程中我們聽聞加爾各答治安混亂、交通問題嚴重、基礎建設牛步,真的一點也沒錯。在這雖不難看到,人人手持科技3C,但在街區仍可看到百年前的交通工具。現代印度擁有約十億人口及上百種古老語言,也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卻仍有許多嚴重的民生與經濟問題待解決,此行總覺得這個國家,最需改善的還是基礎建設,漫遊在加爾各答之餘,側寫加爾各答見聞。

一、幹管挖掘

市區排水幹管開挖,從挖土機挖出的土方,不難看出先前埋設物之混雜,有磚塊、石塊、破布等,因現場幹管沿橋頭端穿越,要續接至下游已施設的幹管,現況初估鑄鐵排水幹管管徑約至少有0.9~1.0M。(照片1、2)

1405-3-1

照片1 巷道挖掘

 

1405-3-2

照片2 鑄鐵幹管

以為續接的鑄鐵幹管,一樣會是埋於地下,往前細看才驚見幹管是沿著河道而施設,與緊鄰的捷運站體 T型支撐柱(照片3、4),同位於汙濁的河道內,讓人很驚奇。河道汙濁在印度已不是新聞,前疫情時期,據報導,嚴重時在恆河還可見被拋棄的浮屍,在河岸邊被傾倒的垃圾及腐屍,是烏鴉的天堂,也是貧民窟百姓生活所需來源。我們摀著鼻子,加快了腳步,但特殊的味道,還是摀鼻可聞;從現況看來,因受河道中捷運站基礎及排水幹管影響,河道被占一大半,若暴雨一來,宣洩不及,後果堪慮。

1405-3-3

照片3 幹管與捷運站體均在河道內

 

1405-3-4

照片4 幹管與捷運站體均在河道內管口端無封蓋牢固

在台灣這幾乎是不可能,而世界各地,遇此種情形,一般是採跨河構造方式來進行這類建設,以減少河道因阻礙引發的洪災。查詢了台灣管線埋設相關規定,有關管線之埋設深度,管頂至路面之距離,可參照下列原則辦理:

(1)在人行道下時,不得少於50㎝。

(2)在巷道(寬度小於2.5m者)下時,不得少於70㎝。

(3)在慢車道或次要公路下時,不得少於100 ㎝。

(4)在快車道及主要公路幹線下時,管徑∮300 ㎜以下(含)之管線埋設深度不得少於100 ㎝;管徑∮400 ㎜以上(含)之管線埋設深度不得少於120㎝。

從當地現況施工段來看,若依上開規定,研判應屬(2)~(3)之間的情形,管線保護埋設深度應至少要有70CM,現況目視埋設厚度明顯不足。(照片1-2)

二、幹管接合

帶著好奇,沿河道往下游繼續前行,沿岸有不少市井小販席地販賣蔬果生鮮(照片5),菜蔬等垃圾就沿河道丟棄,與捷運T型撐住及排水幹管形成強烈對比。

原以為幹管應是整條都是鑄鐵,到了下游仔細看了幹管,竟有一段是鑄鐵製幹管與橡膠材質幹管相接續(照片6),實在是不知為何要這樣接續,但以經驗來說,這樣管經約1M的幹管,會有部分幹管是以橡膠幹管相接續,若碰到流量大時,接續處會是一大弱點。且橡膠幹管段,沒有設支撐座,而是直接放置河道,若受振動或是因自重沉陷,恐致失敗。真的很難理解,這個已經有太空船上火星的國家,為何基礎建設如此令人匪夷所思?

看到捷運T型撐柱整排井然有致,但不難發現T型撐柱,似乎整段座落在河道,而不是跨過河道,整排支撐柱幾乎就是座落在河道中。(照片6)

1405-3-5

照片5 沿岸市井小販

 

1405-3-6

照片6 鑄鐵製幹管與橡膠幹管相接續T型支撐柱座落在河道中

推判心想,若這是下水道構造,卻似乎看不到人孔的設置,以作為測流量或清理之需要,參考了台灣下水道工程設施標準,人孔設置規定如下:

(一)、下水道管渠在管渠起始點、管渠方向、坡度、管徑變化處、管渠會流點、管渠底部高程驟變或為量測流量、清理之需要,應設置人孔。

(二)、管渠直線部分,人孔設置之間距按清理、維修、管渠接合、施工作業長度等需要,依下表規定。

管內徑 (公厘)

最大間隔 (公尺)

六百以下

一百

超過六百,一千二百以下

一百五十

超過一千二百

二百

 

照片6不難看出管線埋設,似乎是沒有個標準,依台灣相關施工規定,若是埋設幹管下管之前,應將管溝清理完畢,並應將水管內雜物等清洗乾淨,且將管件予以詳細檢查,加以確定無損壞後,方可下管。

而幹管的保護,在幹管裝接期間,應防止石塊或其他堅硬物體墜入管溝,以免水管遭受損傷,凡工作暫停或休息時,管口端需封蓋牢固,避免不潔之物進入管內,以求保護。照片3中管口端無封蓋牢固。

凡幹管裝接位置屬易被水沖擊或滑動地點,應加設固定台或以防脫接頭施工以確保管線安全,照片6、7,明顯接續段橡膠幹管,並無架設固定台或以防脫接頭施工,以確保管線安全。

常聞國外基礎建設,因嚴重人謀不臧,導致每逢天災地變,一些落後地區總是在首當其衝,如近期利比亞的潰壩洪災就是人禍所致。

1405-3-7

照片7 橡膠幹管段無加設固定台

三、運搬

漸遠離了五味雜陳的市場,轉進到了巷弄,抬頭仰望,映入眼簾的是交錯盤結的電線交織景象(照片8),若是遇到電力維修,相信維修人員上了電桿,看到這交錯盤結的電線,心中百感交集吧,這就是印度。

不遠處,看到當地人正以三輪車或二輪推車(照片9、10),以砂袋裝填或裝碎石,以二輪車載運進市區,看到這種運輸與搬運方式,除了佩服就是驚訝,還好印度人力多。不過看到三輪車上的砂袋約有5包,以人力踩踏還真是很難賺,這樣的搬運,很難想像。

我們看到當地人在裝砂,隨口說了在印度學的,NAMASTE,他們看到我們不同臉孔與膚色的外國人,聽到自家的語言,也帶著笑容回說NAMASTE,似乎不在意當下裝砂作業的苦悶與勞累,這在台灣,做工已快累死了,希望能快下班,若要你帶著笑容,應該很難,印度人也許真的很樂天吧。

1405-3-8

照片8 交錯盤結的電線

 

1405-3-9

照片9 三輪車搬運

 

1405-3-10

照片10 二輪車搬運

四、玻璃車

離開了吵雜髒亂的市集,沿途在路邊看到一部特殊車款,後座以玻璃製成可保鮮與外界隔絕的長方形構造,內外通透,可由外面看到裡面,車輛中間及駕駛座可坐人,後方玻璃框似乎可裝東西,看到這特殊車款造型,原想合照留影,經Dilip說明,其實這是送葬車,後方玻璃框,就是擺放往生者,沿街運往火葬場,而窮人可能連上這種車的機會都沒有,大概就是破布包一包,捲一捲,人力運抵露天火葬場,直接燒掉。

想像這透明玻璃框,可讓世人看到往生者,因玻璃的通透,似乎讓往生者做出最後的奉獻,傳達給世人應當「看透生死」,玻璃車的通透性或許真有這層不同的意義。

1405-3-11

照片11 玻璃車

俗云:生死事大,不論哪個國家或民族,經歷死亡,是人類共同的宿命,世界各地因宗教信仰、民情風俗的差異,其喪葬方式亦隨之不同。隨行的Dilip博士為我們做了一些說明,為何印度人喪葬的不同,他說:印度的喪葬方式跟一般國家最明顯不同的就是我們不用棺木,倒不是因窮困而不用,主因就是風俗習慣。在印度最大的宗教信仰,是印度教,印度教用火葬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我們相信焚化屍體是讓死者的靈魂獲得解脱的最好方法。

在印度,虔誠的印度教徒終其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望着自己的遺体,能火化在印度的聖河~恆河岸邊,教徒誠摯的認為在恆河岸邊火化,隨著聖河的加持與流動,死者的靈魂能隨之升入天堂。所以我們不用棺木,把遗体送到火化的柴堆上,焚燒時死者的親友會繞着柴堆轉,祈禱或誦經。

聽了Dilip說明了當地人對死亡的態度,及終其一生對恆河的渴望,讓我想到日本作家遠藤周作所著的一書「深河」,大意就是印度當地有些窮人,一輩子可能也到不了恆河,但總希望在死前能有機會在恆河火化,書中主角是一位基督徒,他跟一般教徒不同,就是終其一生,奉獻幫這些往生的印度人背到恆河,幫助他們完成心願,還蠻感人的。

加爾各答離恆河約700km,Dilip說,改天要帶我們到聖河~恆河瓦拉那西,體驗當地文化...,這些真的讓人印象深刻。

五、結語

走著走著,總算到了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喝印度拉茶,品嘗一下這驚奇國度的特殊口味,是休憩,是沉澱,也是不同的感受。

加爾各答的髒亂,已成為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也許他們都早已練就了超強免疫力,但如此環境,對旅行過渡還行,若派到來此任事,要長期在當地,那絕對是另一種懲罰或排擠吧?這樣的環境如何久待又能豁達的活著,相信絕非易事。

這讓人想起最欣賞的文人,中國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軾,他因烏台案遭貶官,有人問東坡一生的功業如何?蘇軾就豁達的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白話意思就是,我哪有什麼了不起的成績?就是一直被貶官、被貶官、再貶官啊。他在杭州任事政績優異,惠及地方,興修杭州水利工程、疏通西湖,成就了中外聞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就是他的當時之作。當今大陸也公布他為「歷史治水名人」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是個美食家,不僅懂吃,還研究作菜,如馳名的東坡肉。有這樣不同的功業,自然讓人稱羨不已,但生命真正精采,最足以讓外人傳頌的,通常也都是在人生低谷時的經歷。

想想活著的意義,似乎真的就是那些人生低谷時的經歷,最是生命亮點,最刻骨銘心,還真的一點也不錯,但有幾人熬得過?看得開?

NAMASTE!

拉茶送來了,「人生短暫啊......還是先喝一杯好了。」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