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期- 日本北陸風采-足立大紫藤的絢麗(上)

 

112.4.23~28日本足利紫藤立山黑部阿爾卑士山道路六日行啟程,一行19位。時值疫情尾聲,但大伙兒仍然忙於上日本
VISIT THE JAPAN 網站登錄,取得入關、檢疫等QR Code,在出發前消息很混亂,稱東京成田機場入關需4~5小時,好在團員在出發前,都在群組互相叮嚀!得以順利通關。

4月下旬天氣好轉,飛機降落在東京成田機場,一個轉彎到滑行道,一旁的排水溝以鋼板樁構築溝體,也是省時的工法之一。

進入東京市區,一路高架道路層層疊疊,據帶團有數十年旅日的嚮導說:地下鐵、快速鐵路、捷運構成的路網,部分交會點竟有七、八層之多,畢竟東京都人口已突破四千萬,交通的網路繁複,市容也無驚艷之處,相對歐洲與美洲,團員到日本旅遊的機會,相對多,所以不陌生。但這次造訪的地點與生態,與季節有很大的關聯,想看到足利大紫藤的絢麗,就要選4月下旬;而立山黑部名聞遐邇的高聳雪牆,會在4月15日開山,所以台北市公會的這一團,選在省公會大會結束的隔天啟程,是一個很不錯的安排!

東京新宿

1388-2-1

圖1 新宿歌舞伎町一番街 人群熙熙攘攘

抵達東京新宿(圖1)的時間,比預期早一些,先到預定品嚐涮涮鍋的
MOMO 店略事休息(圖2),再各自帶開;日本藥妝店的規模與台北的比較,品項與布置都很齊全,同樣一種藥品,各家的售價都不同,大家互相交換資訊,都有很好的斬獲!

1388-2-2

圖2 餐廳牛造型銅雕

晚上入住Dome Hotel,有機會看看周邊的巨蛋廣場(圖3),當天逢周末,有偶像演藝會上場,少男少女cosplay,散場後久久不散!

1388-2-3

圖3 夜遊東京巨蛋留影

Dome Hotel 窗邊一角,可以遠眺東京晴空塔,用長鏡頭照了下來!

1388-2-4

圖4 夜拍東京晴空塔

足利紫藤花園( 2nd Day)

一早晨起,在早餐前逛一圈巨蛋周遭,街邊種植銀杏樹,秋冬之際的街景,一片金黃! 在窗前遠眺巨蛋周邊的迷你遊樂場(圖5)!

1388-2-5

圖5 東京巨蛋外遊樂園

日本三月,櫻花浪從南席捲到北國,四月末的東京地區,剛剛在櫻飄雪的喧囂中送走了櫻花;接續的藤花,美得最夢幻,氣勢上最堪與櫻花媲美!

紫藤的日文是ふじ,與富士同音「Fuji」,紫藤出現在日本,卻是非常古老原生植物,有野田與山藤的兩大分類,主要是以嫩莖左(或右)旋纏繞攀爬而分別。早期日本貴族中,以垂藤為家紋的是藤原氏,其中藤原鎌足,則是首先致力推動日本大化革新。長串的紫藤花,在風中搖曳,象徵日本女人穿著和服優雅的姿態,紫藤花有「歡迎」的花語,深獲大眾喜愛!

足利紫藤花園,位在東京西北方,號稱世界第一、曾被CNN評選為世界十大夢幻旅遊景點之一。走高速公路抵達時,已近10點半多,預計11點在花店邊領便當後,我們在長長的白藤花廊邊,覓得一處休憩桌椅,三三兩兩品嚐起日式便當,說說笑笑賞心悅目!

足利紫藤花園中最為人們欣賞稱讚的,就屬雙株野田久釋大紫藤了,位在整個花園中心區域,約達1,000平方公尺。大部分的人們都徘迴在藤花棚下,留連忘返!足利紫藤花園的前身是1968年開園的早川農場,因為紫藤花受到人們喜愛,而後隨著城市發展,在1997年搬到了現在的波間町,並以足利花卉公園的名稱重新開放。

足利花園,面積廣達10萬平方公尺,從春天開始,各色花卉諸如聖誕玫瑰、鬱金香、繡線菊、杜鵑、牡丹、鳶尾花、繡球花、睡蓮、薰衣草,一路輪番綻放到11月。在眾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花卉中,又以紫藤最為有名,多達350株不同品種,在園區裡盛開,花園裡的紫藤,主要分為四種顏色,最先出現的是4月中旬到4月下旬的淺紅色紫藤(うす紅藤),再來是4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紫色大紫藤(大藤),然後是5月上旬的白色紫藤(白藤),以及5月上旬到5月中旬為花季畫下尾聲的黃色紫藤(きばな藤),一路爭奇鬥艷
(圖6)!

1388-2-6

圖6 足利紫藤花園全圖

雙株野田久釋大紫藤,不是起始就栽種在現址,1996年由第一位女樹醫塚本こなみ女士,成功將四株百年大藤由20公里外移植至此,如今園中的藤花總數約350株,有好幾株已成為栃木縣指定天然紀念物。

1388-2-7

圖7 《大藤》紫藤
絢麗燦爛

而,以嫩莖左旋纏繞攀爬的木質藤本,係150年的紫藤老樹,粗壯古樸!枝枒蔓生於棚架上,總狀花序垂下,長達百六十公分許,由花間向上望,亮光由小卵圓形的羽狀複葉間灑落,焦距放在花尖,一片紫花煙雲逐漸漫開,十分絢麗!賞花客尋尋覓覓在花間,芳香似有似無,隨風飄逸。不似玫瑰的濃郁,也不似茉莉的撲鼻,但你在花間下,總是知道那一縷情思,讓人流連,讓人忘返。不似櫻花盛開有著淒美的滿懷,紫藤花下,總是壯麗與絢爛(圖7)!大長藤有著比《大藤》紫藤更長的花軸,由水池的另一側望之,更能顯出大長藤的壯闊美麗!

筆者低拍往著陽光灑落、錄影鏡頭在花間竄行,利用內人新購的 VIVO 微電影模式錄幾段短片,傳與友人分享,頗獲好評!

緊鄰大紫藤園是長約80公尺的跨越池上的薄紅藤橋,紫色藤花轉為柔和粉色的薄紅藤,也近雪白,長串垂下約60~70公分,花間新綠,垂落而下的雪白花朵,宛如吊燈般在風中搖曳生姿,且白藤帶有較為濃厚的香氣,令人陶醉!跨越淺池,與遠方的藤花,映著倒影,十分美麗(圖8)!

1388-2-8

圖8 似瀑布灑下的《白藤》

八重黑龍紫藤,是山藤(嫩莖右旋)中的稀有品種,複瓣紫藤花結成球,像極紫葡萄串一串串似地隨風搖曳!香味也濃郁些(圖9)!

1388-2-9

圖9 八重黑龍紫藤

寬度35公尺、高9公尺的白藤瀑布,鄰近水池邊,成弧形狀,藤樹種植在外側,雪白的藤花,花開在內側,形成雪白的瀑布狀!

黃藤隧道是歐洲原生種,植株長到圓形棚架的2/3,比較單薄,許是花期落在五月底、六月初,並不如歷史影像如此鮮黃。

沿路杜鵑花海、虞美人盛開一片花海奼紫嫣黃,十分美麗!離園時間在下午1:30,所以沒能欣賞到入夜紫藤映著燈光中的風華,有看過的人都讚嘆;夜晚點燈之後的薄紅橋,美得更讓人屏息,而夜燈下的藤花有其特殊的魅力,也別有一番迷離的風情。

日本花園的佈置,是以精緻與美麗,相得益彰,園區布置得宜、遊人多而好禮,逛過大紫藤花園總算心滿意足了!花園的出口有花種子與紫藤花苗販賣,也只能觀賞,卻是帶不走,能帶走的只是滿滿的記憶!

小諸城《懷古園》

上了車,一路向西奔馳在上信越高速公路,窗外景緻已從平原逐漸進入丘陵,高崎市、輕井澤的路標,一一掠過。嚮導正介紹日本的簡史,我的思緒也飛越多年前紅葉正盛的時期,走過的奧入瀨溪:一條二重火口湖連結和田湖決堤形成的U字型谷溪流,沿著三百多年前,日本俳諧大師松尾芭蕉,遊歷了日本東北的福島、宮城、岩手等縣之後,撰寫成俳句形式的曠世文學巨作「奧之細道紀行」,就是這種文學形式,引領後人步入奧入瀨溪去體會。

時序回到日本戰國時期-籓鎮割據,我們一路奔馳的目標,是小諸城的遺址《懷古園》,正反映到日本戰國時期在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至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之間,木曾義仲的武將小室太郎光兼,於現在城址的東側築起的一館開始。而在天正18年(1590年),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功臣仙石秀久當上小諸城主,花了約32年間修築小諸城,不用一滴水,只利用淺間山的火山灰修建,完成了堅固的小諸城。

屬於日本百大名城及百大賞櫻名所的「小諸城址懷古園」,有異於其他居高臨下的藩城,而採用地勢低於城鎮的低窪之地,由於規劃得宜,中有密林深壑,加上園內有動物園、博物館、神社等,4月賞櫻季時,很值得花時間好好走一趟。在明治4年(1872年)的廢藩置縣制度,讓小諸城走入歷史,因為園內有祭祀懷古神社,所以小諸城後來被命名為「懷古園」。我們從入口的三之門進入,門邊的櫻花落盡,顯得蕭瑟,懷古神社的石塊道路,兩側古樹參天,濃蔭密布,今天是櫻花季攤販擺設的最後一天,人潮顯得稀落些!廢城後的小諸城一度荒廢,由當時的藩市集資,種植花草樹木,以懷古園命名,直至1923年昭和天皇來此後,知名度才漸漸打開。之後,小諸市町長,委託日本造園權威本多靜六設計,後轉為市定公園(圖10)。

1388-2-10

圖10 遊覽懷古神社及庭園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以野石面積手法(以大小不一的石頭)堆疊的城牆遺跡,僅有部分城墎留下(圖11)。

1388-2-11

圖11 城牆遺跡

石塊間以淺間山的火山灰疊砌,結合緊密,部分牆面以火炙後,十分堅固。園內的「小諸八重紅枝垂櫻」十分獨特的特有種,可惜花已落,徒留懸垂枝枒,後來在更北部的飛驒高山的宮川朝市的河邊,及平湯溫泉的小溪邊僅見,園內僅存的數株染井吉野櫻(圖12),還算盛開!

1388-2-12

圖12 染井吉野櫻

由小諸城看完即將飄逝的染井吉野櫻和火炙成的疊石城墎遺址後,繼續西行,不久車行就到了長野的松代,夜宿信州松 ROYAL HOTEL。隔日清晨推開窗戶西望,一溜排開的連綿雪山映入眼簾,由北至南如白馬嶽、蓮華嶽等等,而從大町上山到立山山頂的行程,就影身在蓮華嶽的身後,引來無限遐想(圖13) !

1388-2-13

圖13 信州松 ROYAL HOTEL窗外西望 雪山靄靄松代籓

松代瀕臨千曲川,是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川中島之戰的舞台。 關原之戰後,作為織田信長的家臣,有名的毛利義成第六子忠正,以167,000石入主藩,建立川中島藩。其大本營設在"海津城",是"山本勘助"為備戰上杉而建,後來成為"松代城"。

1616年,松平忠正以 120,000 石進入該國後,松代這個名字開始被廣泛使用。1622年(元和8年),"真田伸之"以13萬石進入。對於《13萬石》的意義,我請教嚮導,他說是薪俸的意思,據知當年籓鎮時代,一般基本職的職俸僅百石之給。

松代城目前留有舊城跡已修復,因為時間安排不夠也不順路,囿於日本駕駛時數的限制,未能增加造訪舊松代城跡,徒留懸思。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