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期-二度上黃山 登蓮花峰、眺西海大峽谷 徽州塔川 晚秋楓紅 八日遊 (上)

睽違25年了,距省公會登山社第一次遊黃山,已是久遠的記憶了!以後的社團有二次機會旅遊黃山,都因時間不湊巧,所以沒跟上;疫情過後,因為蓮花峰會在今年11月底封山,若錯過這次,要再想登黃山第一高峰的蓮花峰,只能在五年之後。所以有了此次登蓮花峰之議,決定的匆忙,所幸能出遊,也是上天眷顧!(圖1)

第一次到黃山是在五月,清明後的黃山,多雨與雲霧,登「天都峰」就在風雨中登頂;過鯽魚背,只是沒選擇回頭;下到「半山寺」,卻是步步驚險與陡峻,只是在雲霧中,並不覺得艱險,只是漫漫的陡階下,非常艱辛!好在當時仗著年輕,也不以為意!

此次,當我們遊玩西海大峽谷南線,由谷底地軌站上行到天海站,走到白雲賓館午餐時,第一次遠眺到蓮花群峰,蓮花峰由連磊峰與勝蓮峰簇擁著,大伙兒一陣驚呼!這次我們登頂的標的,是出現的如此清晰與驚訝!而當在黃山第四天的黃昏,我們登頂蓮花峰,在峰頂有限的空間,大伙兒魚貫排隊與石碑拍照,留下見證。在等待的時間,極目環視第四高峰圓潤狀的清涼台、與奇峰怪石插天而成的第三高峰天都峰。疑似斷層陷落的西海大峽谷,在餘暉中泛起層層暮嵐。

憶起黃山這一景緻,被明朝的旅遊大家「徐霞客」在《漫遊黃山仙境》讚譽為: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寫盡黃山奇景!至今玉屏峰景區在徐霞客《遊黃山日記》中,這樣嘆謂:【左天都、右蓮花、背倚玉屏峰,兩峰秀色,俱可手,四顧奇峰錯列,眾壑縱橫,真黃山絕勝處】。如此豪邁,玉屏樓的黃山文物誌展廳,也有多幅文獻。也因這地景,不盡思索起黃山地質億萬年的滄桑!

1424-3-1

圖1 黃山遊覽全圖(手繪)

黃山地質的遞變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多青黑,遙望蒼黛而得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而唐玄宗信奉道教,故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6月17日,改黟山為「黃山」。

黃山的基岩,是由花崗岩構成,位在華南板塊上,在4億年前元古代震旦紀是古揚子海,2億年前中生代三迭紀「印支地殼運動」變為陸地。此後在距今約1.2億年前的白堊紀,較為鬆散的黃山地塊下岩漿上湧而侵入,在距地面7~8千公尺的深度冷卻、凝結,形成了一塊直徑約100平方公里的巨大的花崗岩體,為黃山地貌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大約距今1,300萬年前,黃山岩體逐漸出露於地表之上,又歷經多次造山運動的磨礪、和第四紀冰川的洗禮,才逐漸形成今天這樣雄奇險幻的景緻。雲谷寺到白鵝嶺的谷地裡,找到了岩體的斷層,經測試後研判出斷層摩擦的痕跡,距今27萬年左右,高山尖峰深谷型黃山花崗岩地形的形成時間由此確定。總計黃山1,000公尺以上的山峰共有77座,其中命名的有72個山峰(36大峰,36小峰)。黃山三大主峰,都在1,800公尺以上:瑰麗峰高,於1990年時黃山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黃山入選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

1424-3-2

圖2 節理抑或斷層陷落造成的斷崖,造就西海大峽谷的險峻與悠遠

黃山花崗岩地質,多陡壁、多尖峰,推估主要是下列因素造成:1.發達的花崗岩垂直節理、造就黃山絕壁。黃山絕壁景觀的形成與垂直節理密切相關,而且在熾熱的岩漿體冷卻形成的垂直節理發達,山峰的陡壁,深谷的邊坡,往往是裸露的垂直節理面(圖2);2.冷熱脹縮造成岩石破碎、崩坍。冷熱脹縮造成岩石破碎、崩坍留下零星的石柱,如「十八羅漢朝南海」、「仙人踩高蹺」等著名景點;3.球狀風化(邊緣和隅角從多個方向受到溫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在溫暖潮濕期,化學風化對黃山地貌景觀的形成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小岩石塊的邊緣和隅角,從多個方向受到溫度及水溶液等因素的作用,而破壞,久而久之,其棱角逐漸消失,變成球形或橢球形,這種現象叫做「球狀風化」,結果就是奇特的花崗岩蛋地形。典型的例子,就是獅子峰前的「猴子觀海」(圖7)、鰲魚峰頂的「螺螄」,和天都峰頂的仙桃石。

這次深秋走黃山,目的是欣賞在西海大峽谷的楓紅。由於楓葉轉紅大約在10月中下旬,而聖嬰現象的延續暖秋,所以延後到10月27日出發,就在谷底的迎風面,見證槭樹轉紅,而在三溪口的陰暗面,依然常綠,也許等不到變葉,就落葉了! 這就是大自然的定律!

大夥兒在飛抵杭州蕭山機場後,就直奔杭州,在徽杭高速的臨安休息站,以點心充飢。有人點牛肉麵、有人點酸魚麵,不一而足,肚子餓了反而感覺味道豐美而滿意!

1424-3-3

圖3 黃山北海「始信峰」(中)群峰爭豔

遊黃山上山,分别是三條索道:玉屏索道、雲谷索道、太平索道,及一條黃山西海大峡谷谷底到天海的地軌纜車。這次我們由雲谷索道上白鵝嶺新站,個人換洗衣物行李以5公斤為限,交挑夫代勞,也讓大夥輕鬆遊歷,花崗岩質步道寬暢,石階上、下皆宜,每個景點都很集中,大伙兒都很興奮而雀躍,在照完團體照後,就魚貫而行(圖3)。

家中掛有友人致贈的「始信峰」直幅國畫一幅(圖4、5),「始信峰」為黃山奇峰之代表,位於北海景區之東側,海拔1,683公尺,凸起於峭壁之上,附近彙聚了許多著名的黃山松,也是賞日出的首選,相傳古人遊山,至此「始信黃山天下奇」,由此而得名。

1424-3-4

圖4 「始信峰」直幅國畫

 

1424-3-5

圖5 「始信峰」的真面目山峰兀自獨立、黃山松枝芽橫陳

北海比起其他景區,黃山松也比較筆直也高大,在北海賓館一旁的黑虎松(圖6),鬱鬱蔥蔥。行遊間,觀察黃山松的樹型與生長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黃山松如生長在背風面,它的樹型跟我們在台灣所見海拔1,000~2,000公尺的二葉松,堪稱同屬。而黃山松樹型高大挺拔,如若生長在山巔或絕壁而為岩松,則枝芽橫伸,體幹捲曲而崢嶙,難能在山巔或絕壁的裂隙中生長,在於黃山松種子只俱一翅,長度在1.5~2.5mm間。黃山松的初芽呈褐色而葉更細長,倔強的根系能分泌一種有機酸,侵蝕堅硬的花崗岩,也能裂石而出,攀附於山壁,在山巔或絕壁的軀幹外型低矮,枝斜糾結,盤翠可達數公尺餘,可領悟它倔強的生命力。而空氣中氮在夏日雨霧中有機會合成氮鹽,花崗岩基質中富含鉀,都是堅持成長的動力,能堅毅地生長在斷崖邊而茁壯。說也奇異,黃山松葉叢在深秋時節,葉緣下層也會泛黃變色,與上部的常綠,形成很強烈的對比,這點和台灣的二葉松的型態,有很大的變異性。

明,徐霞客在首次《游黃山日記》中,在雪深及膝時,對黃山松有如下的敘述:《絕巖危崖,盡皆怪松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髲,盤根虯乾,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1424-3-6

圖6 被路過高僧疑為黑虎高卧於松頂高聳的「黑虎松」

猴子觀海

繼續前行另一個景點是「猴子觀海」,從一個十分擁擠的突出點觀賞:在左前方的松林隙縫中,以望遠鏡頭才能一窺猴子全貌。在黃山峰林地貌中,怪石構成了黃山的五絕之一,視其成因或為風化剝蝕、崩塌、滾石型等不一而足,而球狀風化的結果,就是奇特的花崗岩蛋地形,「猴子觀海」就是其中翹楚。(圖7) (待續)

1424-3-7

圖7 花崗岩歷經球狀風化的碩果「猴子觀海」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