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期-旅行的大問題:時差與時區

我們去檳城、吉隆坡旅行時,明明泰國和西馬經度差不多,但走海路一跨上泰國的土地,手機就自動多跳一個小時,兩地完全是不同時區,這是為什麼?

時區是世界各國因為地理經度的不同,定義出各地不同的時間,也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判斷彼此時間的標準。

其實,古時候的人們沒有真正的時區概念,人們就是配合日照和黑夜的生活作息,但隨著航海的需求出現,人們開始發現日照時間和影子長度不同,實際生活時間會有所差異,而隨時間的流動,開始被人類定義出年、月、週、日、時、分、秒等單位。工具從鐘樓、時鐘再到手錶等等,時間的精確,也開始用於定義空間概念,隨著地球是圓形的概念越來越完整,人們開始透過出港時帶的航海鐘和影子最短的時間點,可以推測出自己在地球的所在大致經度,再加上日晷可以看出緯度,就可以算出自己在地球的經緯度了。

到了工業革命時代,蒸氣火車的出現,開始讓人們有機會跨時區移動,各地區的火車時刻表其實非常混亂,結束這些混亂的是一位出生於蘇格蘭的加拿大籍工程師佛萊明(Sandford Fleming)。1876年,因為火車時刻表印錯時間,導致佛萊明錯過火車班次,這事件給了他靈感,提出了發明標準時間的想法,建議將全球分成24個時區,每隔15度經度,劃分為一個時區,從格林威治子午線(Greenwich Meridian)開始。1884年召開的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22國投票同意將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線選定為官方認定的本初子午線。從此格林威治子午線成為了本初子午線,再通過每隔15度經度來時區劃分,因此有了全球各地的理論時區,也稱為標準地理時區,台灣位於東八區(UTC+8),就是經線零度以東的第八個時區,會比英國倫敦早8個小時看到跨年日出。

國際會議雖然決議如此,但在實際執行上,各國都有自己定義時間的方式,幾乎都有自己的法定時區。以下介紹幾個特別國家的狀況:

法國:1884年開的國際經度會議,其實法國並不服氣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作為本初子午線,法國代表直接棄權,並堅持使用穿越巴黎天文台的巴黎子午線作為本初子午線。隨著國際化的需求,法國在國際事務上,大多還是多採用格林威治子午線作為本初子午線,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法國海外屬地遍佈全球,如法屬波利尼西亞、瓜德羅普、聖馬丁島等小島,因此現今的法國領土,實際上橫跨12個時區,全球最高,比俄羅斯11個時區還多。

日光節約時間(Daylight Saving Time):也稱為夏令時(Summer Time),是1895年喬治·弗農·哈德遜(George Vernon Hudson)這位英國學者提出的概念。他希望在輪班制的工作中,可以有更多的閒暇時間收集昆蟲。目前全球約70個國家採用這項做法,在緯度較高的國家,夏季時太陽起落時間都會提早,為了避免交通意外等問題,會把時間提早1小時來調整全國作息,冬季時再調回來,鼓勵早睡早起,同時減少晚上電力消耗,在1970年代能源危機開始尤為盛行。

吉里巴斯:曾經是台灣的邦交國,是一個位於太平洋的中間的多群島國家,剛好是國際換日線和赤道的交叉位置,因此這個國家的各個群島散落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時區也相當混亂。一直到1995年,全國統一時區,使萊恩群島的時區不會與其它島嶼有差異,這也使吉里巴斯成為第一個迎接新年陽光的國家。法定的國際換日線,為了這個國家在中間多折出了一個角。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分成東馬與西馬,婆羅州以北的東馬和馬來西亞半島上的西島,分別位於UTC+8和UTC+7兩個區域。西馬與東馬二戰前,分別採用的時間是+7:30和+8:00,二戰時間被日本殖民,採用跟日本相同的+9:00,二戰結束後又分別採用+7:30和+8:00,直到1981年12月31日23時30分起,西馬又改回採用跟東馬相同的UTC+8時區。而新加坡也配合馬來西亞半島的時區,從此馬來西亞兩地和新加坡的時區才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範圍其實橫跨了從東五區(UTC+5)到東九區(UTC+9)共計五個時區,但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了方便管理,採用單一時區制,以東八區的「北京時間」,為全國統一的標準時間,連西藏地區皆採用「北京時間」,導致西藏的太陽大多是10點升起,10點落日。

對於旅行來說,時差到底該怎麼克服呢?如果有機會環球旅行,建議是採用漸進式,每天30–60分鐘的調整時區。一般來說,往西飛會比往東飛還容易,但如果一次要飛到時差10小時的地方,建議還是前後幾天不要安排太多事情,多多休息調整時差比較好。同時注意有沒有日光節約時間,電子商品也要盡量接上在地wifi,便於不同時區數位化的管理與紀錄。

1434-6-1

吉里巴斯 2018年第一道陽光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