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期 社論-論 碳費開徵對房價之影響

面對全球因溫室氣體排放而造成氣候變遷及環境急遽惡化,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進而擬訂階段性的減碳計畫,展望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碳費是基於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而設立的機制,目的是讓排放溫室氣體的企業付出相對應的成本,以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

環境部於今(113)年將確立碳費費率及盤查碳排,並預計於114年依盤查結果開徵碳費。然而,碳排量大的產業必將受到影響,像是鋼筋、水泥、磁磚等建材都是高耗能產業,製造過程需要大量的電來高溫燒解,勢必會產生高額碳費。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9條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因轉換低碳燃料、採行負排放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溫室氣體減量措施達指定目標者,得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向中央主管機關(環境部)申請核定優惠費率,希望能透過設定費率,藉此鼓勵願意減碳的業者,並提高不願意減碳的業者成本,以實現碳減排效果。

近期有媒體報導關於不動產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因營建原物料的鋼筋、水泥被徵收碳費而醞釀漲價,所衍生的營建成本都將反映在未來的房價。對此,內政部表示,房價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物料成本等,徵收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約為0.9%,不致造成房價上漲。內政部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

實際上,建築業者在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需投入規劃及研發適合我國氣候特性與能源使用之營建材料及減碳工法,例如:再生建材、低碳水泥、預鑄工法等,以及配合法規對於環保標準與能源效率等要求,就必須採用更先進的設備和系統,而上述這些因低碳轉型所付出的成本,最終都可能會轉化成營建成本,進而成為支撐房價起漲的原因。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環保意識提高和碳費政策的實施,民眾未來可能會傾向選擇購入環保節能標準的房屋,像是具有太陽能系統、高效能隔熱材料或是取得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等特點的房屋,導致符合此標準的房屋類型需求提升,也將改變國內房市的供需情況,進而影響到房價。

綜上所述,本報認為因課徵碳費所致的房價漲幅影響,不能僅用碳費占房屋營造成本的比重來推估,應同時考量業者投入低碳轉型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民眾購屋需求與房市供需情況等影響因素進行整體評估。本報建議,為確保在碳費徵收政策實施,不過度造成國內房價及建築產業的衝擊,政府可透過合理的獎勵政策和減稅措施,例如:容積獎勵、稅賦減免等政策,藉由容積獎勵政策鼓勵建築業者興建更環保的建築物,從而促進綠色建築的發展,針對採用環保技術的建築業者給予稅賦優惠,鼓勵其投資於減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同時減緩因碳費增加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