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中博高架橋引道拆除9天 拆橋鋪路紀實(上)

劉雲生 土木/結構/大地技師
交通部鐵道局南工處處長

馬良俊 交通部鐵道局南工處第二工務段段長

吳冠益 結構技師 中興顧問公司高雄地鐵工程處計畫經理

一、緣起

原連接博愛路與中山路之中山地下道,於民國76年竣工,因牴觸高雄捷運紅線R11站及高雄地鐵車站,於91年停用,南北穿越車站之車流,改由92年5月興建完成之中博臨時高架橋替代,迄今通車已近18年。因應高雄車站第二階段工程,須辦理中博高架橋拆除;後續工程,包含願景館遷移、旅館大樓、站東道路、站東結構體、站東天棚結構等始得進行。

1322-3-1

圖1-1 中山地下道配合高架橋施作辦理改道

二、精進策略

原交通維持計畫,規劃站西路為4車道,並於6個月內(110年1月至110年7月)完成拆除中博高架橋;而永久站東路,規劃於拆除開始後2年半通車。為大幅降低周邊交通衝擊、及避免長期影響民眾作息,經交通部鐵道局與高市府團隊多次協調,選定110年2月27日至110年3月8日,以9天完成中博高架橋引道段拆除,整體拆除工程(含中間主橋體),由原訂6個月縮短至2個月完成。

另外,為維持南北交通順暢及其服務水準,亦將站西路擴充為6線道,減少車流動線衝突,並於中博高架橋引道段拆除後,於110年3月8日上午6時通車。而交通部鐵道局亦積極調整施工順序,優先施作站東道路下方結構設施,希望於中博高架橋引道拆除及站西路通車後,一年半(111年9月)完成站東路通車,達成高雄車站站區南北雙向單行道路通行,環抱高雄車站的目標。(圖2-1)

1322-3-2

圖2-1 原交通維持計畫與精進方案之比較

 

1322-3-3

圖2-2 配合中博拆橋開闢站西路

三、工程概述

中博臨時高架道路,位於高雄車站之東側,道路起自八德一路路口,沿中山路往北跨站區後至博愛路,終至熱河一街路口,橋長733.68公尺,採雙向各二快車道(每車道寬3.0公尺)、及一慢車道(寬2.0公尺)設計,道路中間設有60公分寬之護欄,橋梁全寬為18.1公尺。110年2月28日至3月8日,先行拆除之引道段工程,北起熱河一街至九如二路,南起建國二路至八德路之高架橋引道,南北段各210公尺;110年3月9日至4月30日,接續拆除工區內地面上主橋結構。規劃將拆除工程分為南北引道,劃分2區域,8個工作面(如圖3-1),同步進行拆除施工。鋼梁單元,分解吊卸至地面後裁切運離,橋墩及路堤段,採用破碎挖除工法。中博臨時高架橋,係上部結構採用鋼板梁系統,橋面版則採用鋼承鈑系統,橋墩採鋼柱,下則為RC基礎接全套管基樁。

1322-3-4

圖3-1 中博高架橋(引道段)拆除規劃

本次引道段拆除主要工程內容,詳如下(表3-1):

表3-1 拆除主要工程內容

中博高架橋(南、北端引道段)

橋面

南北端各長210公尺

寬18.1公尺

構造

上部—鋼筋混凝土

下部—鋼構造

橋面板

瀝青混凝土380 M3

混凝土 1,600 M3

鋼構造

鋼構 3,100 噸

棄土   3,600 M3

安全設施

護欄 840 M

中央分隔 420 M

 

中博高架橋引道拆除工程,除前開主要工作外,尚包含既有建物保護、交通改道動線標誌牌面安裝、施工前鄰房鑑定作業、圍籬設置及防塵網施作等工作,及拆橋期間敦親睦鄰措施、人員機具統計。為掌控現場施工進度,設置臨時指揮所及應變中心,由鐵道局南工處及高雄市府局處進駐,24小時3班輪值,配置即時監控、通訊等設備。拆橋期間每4小時回報進度,應變中心並於每日09:00及17:00召開工作會議,進行各項事務檢討(包含工進、交維、民眾陳情及遭遇問題對策)。拆橋施工期間,為使民眾可立即獲知最新施工動態、及相關交通資訊,特別採用施工即時影像(YouTube直播)、(鐵道局FaceBook-中博拆橋報你知)(圖3-2~3-4),亦特於南北2端,設置2支監視器與4組縮時攝影、每日定時空拍記錄施工過程。

1322-3-5

圖3-2 網路傳播交通宣導影片及施工即時影像

 

1322-3-6

圖3-3 每日定時空拍施工狀況

 

1322-3-7

圖3-4 粉絲專頁宣導相關施工資訊

四、交通維持

4.1第一階段(前置作業)

工程內容:中博高架橋於中山一路及博愛一路路側之橋下停車場平面鋪面整理、及臨時站西路之開闢工程。

施工期間:民國109年11月1日至110年2月26日。

交通衝擊:施工期間維持建國二路、九如二路、中山一路及博愛一路之道路正常車輛車通行,站區維持現況之車道配置,如圖4-1所示。

4.2 第二階段(拆橋作業)

一、施工主要交通概況

工程內容:中博臨時高架橋(引道段)拆除工程,包含橋面板、鋼梁、墩柱拆除,規劃利用連假期間封閉部分道路,先將博愛路(熱河街~九如路)、及中山路(建國路~八德路)之高架橋引道段進行拆除。

施工期間:於民國110年2月27日0時至110年3月8日10時。

交通衝擊:施工期間將封閉博愛路(熱河街~九如路段)、九如路(重慶街~松江街段)、中山路(建國路~八德路段)、建國路(同愛街~南華路段)等,封閉施工期間,人車均須改道通行;其工區配置如圖4-2所示。

二、施工期間周邊交通配置

車道配置

(1)博愛一路:施工期間將封閉熱河街~九如路段車道,僅維持西側3公尺通道供沿線居民與商家車輛出入之用(圖4-3)。

(2)九如二路:施工期間將封閉重慶街~松江街段車道,僅於路段北側配合留設3公尺通道,供沿線居民與商家車輛出入之用(圖4-3)。

(3)中山一路:施工期間將封閉建國路~八德路段車道,往來車輛均須配合改道通行(圖4-4)。

(4)建國二、三路:施工期間將封閉同愛街~南華路段車道,往來車輛均須配合改道通行(圖4-4)。

人行動線規劃:

道路封閉路段:博愛一路、中山一路、九如二路及建國二、三路,均須改為利用騎樓空間通行。

停車管制說明封閉路段內禁止停車,封閉路段外維持現況管制方式。

站區人車進出動線規劃:

(1) 人行動線:站東部分維持現況之進出動線,站西部分須繞道至站東,利用現況既有動線通行。(圖4-5)

(2) 車行動線:配合施工管制區,規劃臨停接送專用車道。(圖4-6)

後站:九如路→松江街→車站臨停接送區→安寧街→大連街

前站:建國路→南華路→車站臨停區→南華路→建國路

闢駛免費接駁公車:

本階段道路封閉施工期間,中山路(建國路~八德路)及建國路(同愛街~南華街), 因管制無法停靠之公車及國道客運,需因應調整其站位。檢視火車站周邊路網、及公車路線後,規劃於七賢路側(中山路~忠孝路)設置臨時站位,並闢駛免費接駁車,於火車站及臨時公車站位間進行接駁,以增加旅客轉乘便利性;接駁車行駛路線如圖4-7所示。

道路封閉改道告示牌面規劃:

本階段採道路封閉施工,規劃於工區上游路口,佈設改道告示牌面,且為提早讓用路人知悉相關訊息,擬規劃於施工前一~二星期,進行設置如圖4-8所示。

改道動線規劃:

配合道路封閉施工,針對通過性車流建議其改道通行,其改道動線彙整,如圖4-9所示。

1322-3-8

圖4-1 第一階段工區平面配置圖

 

1322-3-9

圖4-2 第二階段工區平面配置圖

 

1322-3-10

圖4-3 臨時通道示意圖(後站)

 

1322-3-11

圖4-4 臨時通道示意圖(前站)

 

1322-3-12

圖4-5 站區人行進出動線示意圖

 

1322-3-13

圖4-7免費接駁車行駛路線圖

 

1322-3-14

圖4-6 站區車行進出動線示意圖

 

1322-3-15

圖4-8 道路封閉改道告示牌面示意圖

 

1322-3-16

圖4-9 道路封閉改道告示牌面示意圖

五、施工歷程

5.1 引道段拆除過程

110年2月27日0時起,進行高架橋全線AC鋪面刨除,車道長770公尺,寬8.2公尺,上行線及下行線各一部刨路機(圖5-1),來回各4刀全線刨除,於上午5時完成,並同時進行引道段之路燈、護欄及龍門架切割吊離,現場作業因需斷電,故使用移動式LED夜間照明設備,以維施工安全。

1322-3-17

圖5-1 刨除路線示意圖

 

1322-3-18

圖5-2 施工現場照片(27日夜間)

110年2月27日起,進行橋面版破除作業,南側及北側各分四工作面,以大量怪手同步進行敲除作業,並配合水車供應灑水作業,減少揚塵;橋面版因鋼筋密集,實際敲除破碎不易且噪音甚大,仰賴現場施工調整及周圍市民包容,順利於2月28日敲除完成。

1322-3-19

圖5-3 橋面破碎施工順序示意圖

 

1322-3-20

1322-3-21

圖5-4 橋面板破碎現場照片

110年2月28日,部分已完成橋面版破除之鋼梁,先進行小梁及斜梁切割作業,並配合吊車,將與橋墩帽梁分離完成之鋼梁,吊卸至地面進行分割作業,再以板車,運離至鄰近71期重劃區暫置。惟當日下午評估切割工率低於預期,立即協調現場工班、切割技術工及吊車,並加派人力以輪班24小時施工,並自3月3日起,針對部分橋墩先行拆除,整體引道段拆除作業於3月4日完成。

1322-3-22

圖5-5 鋼橋梁結構位置示意圖

 

1322-3-23

圖5-6 結構橋剖面圖

 

1322-3-24

圖5-7 拆除機具配置圖(北側)

 

1322-3-25

圖5-8 拆除機具配置圖(南側)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