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期 社論-論 台灣高齡友善住宅的未來

「人口老化問題」逐漸成為各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該問題雖將造成社會結構變化、及工作年齡人口減少等社會困境,但醫療和照顧需求急劇增加,卻也給建築營建業帶來機會,「銀髮友善住宅」(高齡友善住宅)勢將成未來最大的內需市場。

近年來,訴求高齡服務型的住宅陸續推出,譬如:日勝生樂陶居、合勤共生宅、好好園館、俊傑館全齡養生宅等;去年更是市場的爆發年,類如:聲寶橘青春、基督教芥菜種會的附工作樂齡租賃住宅、​​台糖的銀髮住宅、大毅高年級聚樂部、台灣房屋的亞洲健康智慧園區,與國家級的信義區兒福A1公辦都更案等,皆密集進行動土、完工或啟用。這大概是台灣第一次,從服務業到傳統產業、從建商到非營利組織、乃至國營機構與政府單位,性質迥異的業態,全都跨足加入的一個新戰場。

為打造高齡友善住宅,世界各國皆在努力當中:美國的在地老化設計準則(Aging in Place Design Guidelines)是以較具彈性作法的空間設計內容,來應對高齡者在各個老化階段的需求,並在考量降低後續建物整建經費及過程的條件下,同時也保持設計的靈活度與發展性;日本的高齡者住宅設計指南(高齡者が居住する住宅の設計に係る指針),除了要求必須滿足高齡者基本的日常生活行為之「基本原則」外,也明確設定各空間設施的尺寸及大小,此外為能更積極預防高齡者因行動而引起的跌倒、跌落,以及確保高齡者使用輪椅時能夠更方便的進行基本的日常生活行為;而台灣,配合內政部建研所對於「高齡者安全安心生活環境科技計畫」所提出之安全與安心之目標,定義高齡友善住宅發展之八大面向:無礙、暢行、安居、親老、敬老、不老、連通、康健的發展主軸下,提出銀髮友善住宅設計原則。

換句話說,本報認為:銀髮友善住宅是針對家居設計和打造的的住宅環境,旨在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居住體驗,滿足老年人安心養老的生活需求,此類住宅不僅要達到建築結構的安全性,還包括針對生活方式、健康狀況等各生活照顧方面的服務,另外在設計上除應考量無障礙通道、扶手、坡道等設施方便老年人行動外,更應納入生活空間、長照醫療等需求。

高齡化走在台灣之先的日本,2001年即頒布《高齡者住宅法》,以打造讓長者安心居住的居住環境目的,明確鼓勵附服務高齡者住宅的興建。法令規範附服務高齡宅除了無障礙設計、各戶實坪面積需大於25平方公尺外,更重要的是白天需有照護專家常駐,將「安危確認」與「生活諮詢」列為必要服務。這樣的設計,除了可以解決高齡者的孤獨與生活不便問題,在生活相談的過程中,還能鼓勵長者多參加活動,如有身體狀況也可及早發現,提前就醫。等於是幫社會提前織一張安全網,減輕之後的長照與醫療負擔。而為了提升業者誘因、並減輕民眾的居住負擔,日本政府提供業者多項優惠,包括:補助從事建設與改建的業者、減免或抵稅、可活用住宅金融支援機構的融資服務,甚至還製作了專門的租屋搜尋網站,協助活絡市場。

然而,台灣大部分投入高齡友善住宅先驅者:「想到高齡需求,都想到長照。但其實大部分的長者是都不用被照顧的,應該往前端想,如何從生活支持他們、可以自立自主?」事實上,高齡住宅的最大功能,不只是「住」的意義而已,更重要的是新的「服務」二字,得以提供長者生活支持的協助,積極面更具有健康促進、預防失能,甚至快樂生活的意義。本報認為:目前既有的高齡友善住宅收費高,只能服務高金字塔族群,對於戰後嬰兒潮世代來說,「尋求一個可以符合生活風格、可住得夠久但又不會讓他們破產的住宅」的問題、什麼是超高齡社會的理想的住宅?如何從封閉到對外開放、從金字塔到普羅民眾、從硬體建設到人的服務?這是台灣的高齡友善住宅面臨的挑戰。

一棟新的建築,陪伴社會的期長至少50年,而此刻台灣社會對家的新想像,正在改變的轉捩點上。期盼日本政府的他山之石,能讓大家體認「高齡服務住宅若要普遍發展,需要考量使用者的可負擔性,以及經營的永續性」,毋須重蹈覆轍。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