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期 社論- 強化無障礙設施的覆蓋率與規劃-迎向高齡化浪潮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資料顯示,明年(2025)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每5個人就有一名年長者,人口結構的老化隨著時間推移比例將會越來越高,未來無障礙設施的需求將與日俱增。

其實,內政部戶政司早在107年4月10日發布:臺灣老年人口突破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內政部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成長速度之快,值得我們重視。

而,無障礙設施的設置,不僅是為了老年人口,亦是為了所有需要特別關注的人群,包括身心障礙者、孕婦、及幼兒等。無障礙設施的完善,將有助於這些人群更好地融入社會,減少各種移動及使用上的不便,讓每個人都能夠自由的在各處移動、及使用公共空間,也增加了個體活動的獨立性,讓出門不再是困擾。

多年來政府在無障礙設施的設置方面,一直努力在推動。惟,目前政策的推廣與實施,雖然許多的政策為因應高齡的社會而生,例如:長照2.0、113年度「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及「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設施申請補助作業要點」等,其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覆蓋率和政策規劃的問題。

本報認為,在執行面仍有不足:1.政策規劃範圍較狹隘並非整體城市或社區全面性的無障礙規劃,大多是基於年長者的個別照護,和原有住宅公寓大廈改善的補助;2.即使有安裝無障礙設施,卻常見設計不良,比如過陡的斜坡、無障礙設施不符規定;3.設施維護沒有確實執行,例如有聲號誌不良(2023年新聞報導指出,全台有聲號誌的問題覆蓋率低、損壞率高,南北設置不同的現象);4.各行政單位及地方政府,未重視無障礙設施建設與維護,例如,人行道騎樓被佔用長期無法通行,或未設置無障礙坡道。以上這些闕漏都需要透過政府政策和社會各界共同持續努力來解決。

眾所周知,2010年日本已經邁入「超高齡化社會」。他們在高齡化社會下,進行了許多的政策和建設的改革,其中為了包容老年人的生活環境,住宅、交通及公共設施,全面無障礙化。現今日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無障礙設計,譬如:1.為了方便坐輪椅和推童車的人出行,基本上只要是有台階的地方必定有緩坡;2.排水孔的縫隙垂直道路且間距小,減少輪椅卡住的問題;3.出入口寬度要求讓輪椅族出入更加方便;4.專門為盲人設計的過街按鈕,減少盲人用路的負擔。

日本為了推廣這些高齡化的建設,早從2006年開始,相關政策的執行,如一般住家申請,改為無障礙空間或申請居家照護服務,費用九成由政府補助,年長者只要自付一成,達到年長者偏好在家裡或社區終老的目標,讓政策和建設快速拓展。

台灣老年化的來臨,銳不可擋。政府應該加速並針對目前面臨的問題,儘速規劃並執行,透過整合現有的資源和政策,制定一個全面的無障礙社區發展計劃,將無障礙空間從個人化邁向社區化。政府可以:1.鼓勵居民參與無障礙設施的規劃和建設,這樣可以確保設施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2.利用AI來改善無障礙設施,使用互動,改善使用者使用狀況和需求;3.建立一套監督和評估機制,定期檢查無障礙設施的狀況,並且根據需要進行更新和維護;4.整合各行政單位及地方政府,對於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規範,使其統一標準,以確保無障礙設施的全面實施;5.都市計畫審查,需納入各類專家意見,包括土木、都市計畫、道路、交通、建築機電及社區代表等,所組成的審核小組負責設計審查,以確保無障礙設施在都市計畫的可行性和兼容性。

綜上所述,如何維護高齡人口的生活品質與尊嚴,以及因應老化社會帶來的青壯年照顧及扶養負擔加重和少子化現象,是政府持續努力的重要目標。本報相信,透過政府民眾及專家學者共同的努力,定可以讓台灣成為世界宜居國家排名更前進,也為台灣你我的將來多增添一分力。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