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6期-二度上黃山 登蓮花峰、眺西海大峽谷 徽州塔川晚秋楓紅 八日遊 (下)

黃山下徽州風華-翡翠谷

隔日在嚮導的叮嚀下,一早觀日出於迎客松的枝枒(圖22),景物絕美,後又從迎客松旁拾級而,朝陽既昇,下到登天都之口前平台而止,以長鏡頭也攝得似鯽魚背的石拱橋,在微曦中閃爍,心中默念,他日我必登臨。

1426-2-1

圖22 日出於迎客松的枝枒間(背景天都峰)

下山後,一路經過溫泉區後到湯口,這是明徐霞客在二度遊黃山前,必經、必沐、必休憩之處,皆屬古徽州最早聚居之處。在秦漢前後,古越人就定居在這裡,民風彪悍,後來北方歷經安史、黃巢之亂,北方的中原士族避居於此,慢慢融入,南宋後文風鼎盛,徽州因地近杭州,也注入「新安文風」的基因。

就在黃山山麓,有一處山明水秀之地-翡翠谷,逛過大山,沉浸在水媚竹修之處,也值得一遊!,翡翠谷源自於黃山仙都峯、煉丹峰與始信峰間的谷底,經年累月的雨水沖刷出巨石,羅列於河道,也堆積成淺池。沿著河道蜿蜒出百多個彩池,在日光的照耀下呈現明豔的碧色,谷中翠竹環伺,行來清幽,與黃山的高聳,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在吊橋前,欣賞到高空單車表演,十分精彩!

翡翠谷暱稱「情人谷」(圖23),源於早期一群年輕人入內遊憩而迷途,獲救後,成全十數對佳偶,故有「情人谷」之名。我們走到最尾端,河岸上一個大大的「愛」,蝕刻在大石上,數對情侶斜躺著照相留念!

回程的路徑,兩側竹林茂密,也妝點這一座座自古愛情的碑記,也為情人谷留下亮點!情人谷的碧綠潭水和茂林修竹,曾借助為李安在《臥虎藏龍》中的竹梢飛鬥、碧池踏波等等一段場景。有朋友戲稱:回去要再仔細端詳,戲劇如何運用場景,將劇情粧點得更引人入勝!

1426-2-2

圖23 翡翠谷 彩池如黛

塔川壩上灑落暈黃帶紅的烏桕、溫暖了整個秋天

位於黟縣宏村鎮外的塔川,有了黃山分脈黃堆山的餘韻,依黃堆山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又有飛檐翹角的古民居,遠望似「塔」矗立在谷中。自谷中流出的小溪,穿村流過,充滿靈氣注入奇墅湖,"塔川"因此得名。

塔川秋色、四川九寨溝、新疆喀那斯和北京香山,並列為中國最美的四大秋色。我們到的時候,還不是火紅正旺,但韻味芳香正由淡雅轉為濃郁。

一進村子口,高大的樟、楓、榧,就顯出塔川不凡的綠意,進到村落中一片金黃的稻穗,壓低了頭似的,逛了一圈古樸純情的村子,典型徽州白牆、黑瓦,凸出屋脊的馬頭高牆建築,點點錯落,後院有甜柿也紅了,掛滿一樹,村屋外槭樹高大參天,壩上多植烏桕樹,且烏桕樹的美麗是渾然天成的。每到秋季,滿山樹葉色彩斑斕,晶瑩透亮的紅葉,粉牆黛瓦掩映其中,美不勝收。(圖24)

1426-2-3

圖24 黃堆山餘韻下的塔川秋色

宏村-古徽州中最富盛名的古村落

宏村,古稱弘村,黟縣東北11公里處,位於安徽省南部。整個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黃山的餘脈雷崗山。西面有邕溪河和羊棧河流淌而過,先人從唐模古鎮渡來建成,我們在時間有限的考量下,就先去欣賞午後的南湖(圖25),沿著南湖邊尋找適當的拍攝場景。寫生同學畫架,擁擠在柳樹下,好不容易在柳絮飛揚下,取景完美的倒影,白牆黑瓦,古徽州的成排民居,早成為宏村不滅的標誌。

信步過圓拱橋,隨嚮導穿街過巷,一棟棟老宅,賦予它一種新的詮釋。古建築中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可看性。進到民居建築群中,白牆黑瓦依著月沼,以半圓形布局展開,汪氏宗祠、南湖書院、承志堂在嚮導的滔滔講解中,我獨對梁架略為彎曲的原木構造與雕飾,情有獨鍾,它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

1426-2-4

圖25 宏村南湖向晚景緻

花山迷窟 迄今仍是一團謎

在黃山下徽州的最後一天的下午,去一個充滿謎樣的景點,在規劃中僅憑一張張空挑與深邃的,似人工在花崗岩中雕鑿的地下空域的照片,十分著迷,選它作為徽州遊的告別作。

到了花山迷窟景區,沿著新安江上游邊的林道前進,懸疑的景點介紹,光影或瀑布,也有一份別緻! 我則對「花山迷窟」的位置,有了深一層的想像空間。

我們選了地下洞窟道,路線最長、空間最高大也有疑似存糧倉庫的處所去探秘!因為是在地下洞窟,所以連接階梯及走道,都是以燈光照明,不同的空間布置,以彩燈、岩壁當布幕及水幕、深邃的洞穴,也不免有積水處,布置成倒影,倒也非常引人入勝!

1426-2-5

圖26「花山迷窟」入口穹蒼偉岸引人入勝

懸疑劇開始,一位裝飾為十八世紀的英式探險家的扮相,手提西洋照明燈,按照事先的景象,以蒙太奇手法,引領大家一起去探究洞窟的奧秘! 是先民避難、或是軍事訓練與戰備,抑是外星人的傑作,說法莫衷一是! 只感覺新奇,也很留意花崗石質的洞窟,無論窟頂的鑿痕,非常一致,也顯出古樸,偌大的石柱,恰如其份的聳立。

遊歷完畢,隔鄰的洞窟也較短些,裝飾以植物造型,飾以花絮,其實大家的談話,圍繞在這神秘的洞窟的發現與當時年代的意義,是為戰爭的隱密作準備,或是外星人的駐地,園方並沒有給答案,所以既然是號稱「迷窟」,大伙兒就只有把秘密藏在內心,外觀就是尋訪這大自然的奇遇罷了。

原來還有一處水下洞窟,可以行小船,只因遇整修未對外開放,只有欣賞照片,心靈去體會了! 出了洞窟,一旁有一處凹陷的積水泥土淤積的洞窟口,嚮導稱是尚未挖掘,所以更是迷上加迷!

1426-2-6

圖27 「花山迷窟」一窟穹頂

在屯溪東北方的歙县,有一個棠樾的村落,棠樾,古稱"唐越",又名棠川,我很好奇去了解到;「棠」是高大海棠樹,「樾」字是樹蔭的意思。「棠樾」就是棠梨樹或海棠樹,能給子孫的蔭涼的好所在,以規模宏偉、雕刻華麗的牌坊群而聞名於世,棠樾為鮑氏家族,自南宋建炎年間遷此定居的聚居地。

分別建於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節義"的牌坊群。我們在村頭的世孝祠堂旁下車,一座座的四柱牌坊,坐落於古老的彎曲的鋪石板的村道,棠樾村是以鲍氏為主的聚居村落,型式高大。前三座是慈孝里坊建於明永樂18年;鮑燦孝子坊建於明嘉靖13年;鮑文齡妻節孝坊建於清乾隆41年。驄步亭後有四座:分別是鮑漱芳父子義行坊(樂善好施坊):建於清嘉慶25年;鮑文淵妻節孝坊建於清乾隆52年;鮑逢昌孝子坊建於清嘉慶2年;鮑象賢尚書坊建於明天啟2年。

最早的明慈孝里坊,旌表宋末元初鮑宗岩、鮑壽孫父子,遭盜匪綁架,爭相赴死,最後感動盜賊,將其釋放的事跡。永樂皇帝曾題詩:「父遭盜縛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時......鮑家父子全仁孝,留取聲名照古今。」

西湖雷峰塔

1426-2-7

圖28 雷峰夕照

最後在離開徽州後,直奔杭州,還是懷念西湖的風華,多年前的煙雨江南遊,欲尋訪杏花,只在鑑湖女俠秋瑾墓旁,尋到已謝了的杏花,在雨後的滋潤下,依稀長長的花蕊,傲然挺立。這次再次順遊西湖,是要探探雷峰塔,最有名的「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圖28),已經歷四百餘年,已在多年前的1924年傾頹。後來重建中,地宮寶物出土,轟動一時。

在越王錢俶因愛妃得子,護佛心切而建雷峰塔,一個詩情畫意的「雷峰夕照」起於南宋,而讓雷峰塔深植人心的,卻是白蛇傳末白娘娘被法海和尚鎮壓在雷峰塔下的故事,原建磚塔身的外部廊簷,在明代遭火焚,青磚焚成了赭紅色,映著晚霞,別具蒼涼幽遠。

在舊塔基上(圖29),建新塔,仿南宋時的風格和體量,已是鋼構塔身,搭電梯到頂層,西湖景緻,一覽無遺;而地宮寶物,包括1件鐵質舍利函,1件鎏金純銀阿育王塔是最為珍貴,現存於浙江省博物館,西湖雷峰塔一旁的佛寺,正展覽阿育王塔,金碧輝煌,是否真跡,已無記載。

1426-2-8

圖29 新雷峰塔下殘留舊塔基

結言

有云:《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岳》,實則登山、樂水,已成凡人之常,省公會的旅遊多元化,提供會員在社團優游之暇,多所見識,也謝謝大伙們的融洽和樂,使倉卒中的行程得以實現。淺山近水,何時得以飛渡荒漠大山,遙望三江並流中怒江大峽谷第一灣的桃花塢,三月末江波的野桃花已必然燎原,對極西的原野雨崩,一個霧中的世外桃源,無時不魂縈夢繫!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