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期-2023第廿二屆省公會土木技師盃攝影比賽花團錦簇爭奇鬥艷 紀盛

攝影社梁詩桐 社長

黃國艦、梁禮麟、趙清山 技師

引言

2023第廿二屆省土木技師盃攝影比賽結果組金牌得主揭曉: 人文組黃國艦技師、自然風光組梁禮麟技師、工程之美與生態永續組趙清山技師。

本屆攝影作品參賽,是以網路投件的方式辦理,為不減損作品畫質,委由本會資訊委員會,協助建置攝影比賽專用email信箱,在給各評審委員作品審閱的呈現上,隨機編號,以呈現在手機、桌機或電視大型銀幕前,迅速上線,呈現完整優美畫質,獲致福利主委在內的技師先進一致好評,感謝莊忠鵬主委的協助。

根據最近五年來的統計,以往參賽者多耗費鉅額成本,平均投件約6件,人數約十數人參賽;本次參賽人數呈三倍數成長,每組限投件數二張作品,各組得獎雙倍入選作品,由作者自行沖印6*8,提交公會。再作現場複評,選出優勝者,為使會員在金、銀、銅獎牌上不致重複,評審們煞費苦心,讓得獎會員能完美呈現。

以下各篇文章、組曲,均由各組金牌得主執筆,自述作品拍攝觀察與心境,以及對美的領悟。

 

1422-6-1

人文組金牌作品 標題: 蹦火仔(黃國艦技師)

人文組金牌得主黃國艦技師感言

個人攝影之路對美的體驗與實踐

在底片機的年代,拍照不像今日那麼方便,從買底片開始,裝底片、拍照、沖洗相片,到看到成果,需花費不少時間及金錢。就底片而言,需視拍攝場景買合適感光度的底片,且須整卷拍完才能換不同的感光度底片,相當不便;至於拍攝成果如何,須等送沖印店,等候數天,才知道結果,不像今日數位相機,即拍即看,不滿意可馬上調整修正。拜科技進步之賜,實踐攝影之美快速容易多了。

得獎作品解析

蹦火仔又稱磺火捕魚。漁民利用電石(當地俗稱磺石),加水產生乙炔氣體,在「蹦」的一聲下,瞬間點燃火炬,此時,具有趨光性的青鱗魚,受光吸引大量跳出水面,漁民以叉手網撈,捕跳躍起來的青鱗魚。

目前全台僅剩新北市金山區的磺港漁港保有此傳統捕魚法。由於此種捕魚方式,是利用魚的趨光性,必須在天色陰暗的環境下進行,明暗反差大,較易吸引魚群躍上水面,因此須採大光圈,高ISO,且在另一艘船上拍攝,避免搖晃而模糊,須採高快門。攝影參數如下:光圈4.5,ISO 800,快門1/320。

感言

世上僅存的特殊捕魚方法,在梁社長的策劃安排下,有幸為此即將消失的人文活動,留下精彩畫面,彌足珍貴。【梁註:本會野營、攝影社團,在疫後共同辦理的季節限定社團活動-蹦火仔磺火捕魚,共約89位技師暨寶眷參加,分坐二部遊艇觀賞,黃國艦技師為團員之一,黃君能在人文組競賽中獨占鰲頭,特為致賀】

 

 

1422-6-2

自然風光組金牌作品標題:退潮時的海岸魔法(梁禮麟技師)

自然風光組金牌得主梁禮麟技師感言

《退潮時的海岸魔法》 攝於金門建功嶼

回想起那天,我獨自一人漫步向著建功嶼的石板道去,仿佛感受到海風輕拂臉龐,海浪拍打礁石的低吟慢慢地沉寂。此刻,潮水盡退,夕陽正譜寫著《退潮時的海岸魔法》。

那天,佇立海邊,等待著太陽最後的謝幕。天邊逐漸褪去刺目的光亮,染上橙紅、紫藍,調和成一幅絕美的畫卷。原先熙熙攘攘的海灘,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群漸漸散去,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寧靜,仿佛天地間只剩下我和這幅絕美的畫卷,屏住呼吸,用快門定格,這轉瞬即逝的永恆。

為捕捉夕陽的細節和層次,我低蹲了身軀,採用了三張曝光不同的照片,使用+/- 1
EV的設定,以HDR合成,進行曝光疊加,在Lightroom的調色魔法下,修正飽和度與自然飽和度,召喚出最絕美的色彩與對比,也最終誕生了眼前這幅作品。

有人說,它之所以獲獎,是因為構圖的巧妙,將夕陽置於畫中,讓天地形成強烈的對比,帶來震撼的視覺衝擊;也有人說,是HDR技術讓照片的細節更加豐富,保留了原本容易丟失的明暗層次;又或是那份獨處的寧靜與等待的執著,夕陽緩緩沉落,人群漸漸散去,只剩下我一人面對浩瀚的海洋。那一刻,我仿佛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著天地間的遼闊與寂寥。

這幅作品,不僅僅是一張照片,更是一段心路歷程的寫照。也提醒著我們,要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在靜謐中聆聽內心的聲音,發現生活中不為人知的美。

 

 

1422-6-3

工程之美與生態永續金牌作品標題:金蠶脫殼(趙清山技師)

工程之美與生態永續組金牌得主趙清山技師感言

筆者本來習慣使用SCN場景搭配一般旅遊鏡,以一鍵一鏡的懶人方式拍照。但見識友人陸續用望遠變焦鏡,拍出主題鮮明、近乎專業的淺景作品後,改變拍照習慣,學而時習之的動念。於是,在去年6月,入手市面唯一焦距為50-400mm的高性價比副廠鏡頭,並試著用手動模式拍照。

手動上手後的某日,攜鏡前往常去的福州山取景。上山路上一無所獲,但下山途中,竟幸運地走進得獎作品「金蟬脫殼」的拍照現場。當時夕陽西下,天色昏暗,就在喝水慢行的瞬間,瞥見路旁樹幹奇怪地突出一塊。好奇近看,竟是此生首見:一隻金蟬正足踩舊殼,伸展筆直綠翼,即將要用蛻變羽化的方式華麗轉身。值此珍貴時刻,除讚嘆萬物的奧妙之外,隨即用鏡頭最大光圈、可接受最大感光度、能穏定手持快門,拍下這張個人首次得獎照片。拍完後,本想繼續觀察,直到金蟬展翅高飛,但因從相機螢幕看到當時所拍影像偏暗,便選擇離開。

回家後,將圖檔傳入手機,用手機的媒體瀏覽器調亮原作。令人驚訝的是,用下列機鏡與自定值所拍原作,原本偏暗,但經適度調亮,竟然改頭換面,呈現出另個飽和、清晰、明亮的圖像。之後,從公會攝影比賽規則得知,參賽作品可以適度調亮。於是就放心送件,參加攝影比賽。

Sony A6600 APS-C機身、Tamron 50-400 f4.5-6.3變焦鏡頭、光圈f4.5、焦距50mm(等效75mm)、感光度iso 800、快門1/90秒。

後記

希望會員先進們,在各自工程業務庸碌中,多多走出去,放眼週遭的美景;或參加公會旅遊活動,隨手拈來或有佳作,都是投稿的標的,參與就是一種幸福。期盼公會多編列一些預算,能將工程之美與生態永續組,分列為工程之美組與生態永續組等,更能彰顯土木技師,在工程建構上的技術及實體專業外,體現「左手的謬思」一個攝影家,透過光影與鏡頭下的詮釋與造詣,展示時代工程之美的另一面,庶幾不忘公會創建攝影比賽的初衷。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