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蘭的垃圾桶-談台北

2022年7月歐陸旅遊,於鹿特丹見城市垃圾收集方式,極為潔淨、有效且便民。鹿特丹大都會區約有260萬人口,每人每年均產出250公斤垃圾;台北人均約產出290公斤垃圾,相去不遠。但台灣幾十年來,因垃圾不落地政策,你算每天每人在等垃圾車的時間,算上基本薪資,可能有相當可觀的數字與經濟效用,是浪費在等垃圾車上,換來的是,台北比鹿特丹乾淨。

但相對上來說,鹿特丹用人行道以下的空間放垃圾車,用機器車吊掛收集,一方面解決空間的問題(沒有人想放垃圾子母車在門口),另一方面也較衛生封閉。比對台灣可思考的方向是,台灣天氣熱,濕度高,若以冷藏方式把垃圾車放在人行道以下就衛生無臭,污水集流至下水道,定時清理也不會有問題,若能低溫無臭且定期清理,則商家定會歡迎在門口設地下垃圾子母車,因為那像公車站牌一樣,是集客來人流的設施。

還有需考量的是收費的機制,台北透過販售特定的袋子收費,轉成垃圾處理費,那地下低溫垃圾子母車要怎麼收費?就是得思考和處理的問題。台灣的高速公路ETC,其實比對它國相當成功,比如法國進巴黎還要停下過閘門收費(用現金或信用卡),那子母車放垃圾也可以透過電子收費的方式進行,同時兼顧便民和良善處理好垃圾的問題,台灣的垃圾不落地,呈現的是人民的良善好配合,雖浪費了大量的人力(每個公民的時間),但換來了城市的乾淨,或許荷蘭的處理仍可思考:怎麼同時擁有乾淨的城市和減少每個人力的浪費。

1339-6-1

鹿特丹的垃圾桶在人行道地面下,垃圾車吊出清運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