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期- Generative AI與大型語言模型LLM在工程專業設計審查的未來

繼先前本報第1418期「談AI過得了土木類科國家考試嗎?」後,筆者進一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與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工程專業審查領域的應用潛力。筆者曾從事高鐵結構設計、施工、耐震評估到補強設計,近十數年,更參與耐震詳評與結構審查,因為筆者打字比寫字快,從十數年前開始審查即以電子方式記錄,因而累積了數十萬字的審查意見。這龐大的資料集,正是訓練LLM的絕佳素材。

下述的作法,就是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詞工程)。據說,美國優秀的提示詞工程師年收入台幣上千萬。我先將這些審查意見輸入LLM進行訓練(我用的是Claude,因為它一次可讀進十數萬字的字數),建立起工程專業審查的知識庫。接著,面對手邊的全新案件,我們嘗試讓AI協助提出審查意見。目前我的作法是:由我檢視設計圖說,找出與知識庫中相近的議題,再運用AI生成相對的初步審查意見,最後再藉由人工調整與潤飾。這樣的「人機協作模式」已經展現出一定的效果,但目前這些生成式人工智慧,加上自訓的domain knowlege作出的審查意見,仍不夠精確,但未來可期。

不過,我們對AI在工程專業審查領域的想像還不止於此。隨著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進步,未來AI有望直接審視設計圖說,自動提取關鍵資訊,並根據訓練所得的專業知識,提出完整的審查意見。屆時,設計單位可在設計的各個階段,引入AI進行自我檢查與評估,及早發現並修正設計缺失,大幅提升設計品質,減少一來一往修正的成本。同時,AI也可作為第三方審查單位的得力助手,協助審查委員更加全面、高效地進行把關。

然而,我們也清楚認知到AI在工程專業審查中的侷限性。設計審查,往往涉及複雜的背景知識、豐富的實務經驗,以及縝密的邏輯推理,這都是當前AI難以完全取代人腦的。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AI在工程專業審查中,更適合扮演「智慧助手」的角色,由人類專家主導審查工作,AI則在其中提供寶貴的知識支援。

總的來說,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為工程專業審查開啟了嶄新的可能性。藉由人機協作,我們有機會將設計審查的品質和效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我們也要理性看待AI的能力邊界,在善加利用之餘更要明白AI的侷限所在。唯有在正確的認知下,因地制宜地應用AI,才能真正實現AI賦能工程的美好願景。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