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和翡翠水庫 興建後的回顧和探討

早春三月,春寒未盡,是旅遊的好時機,盡日想著春遊踏青去。記得當時天氣涼爽,偕同家人到一水壩上游之湖邊一遊,令人愜意的是:坐在店裡,手執一杯咖啡,一面靜靜地欣賞那藍綠色清澈的湖水、和微波蕩漾波光粼粼的湖面,還有倒影山色;一面看哪湖岸蔥翠樹林、其間有花草、蔬果、農夫、牛兒,草叢蝴蝶和樹梢鳥兒飛來飛去;一面聆聽蟲鳥在歌唱,悠遊自在。這些滙聚成如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巻,其展現似對著筆者一個柔柔的微笑。置身其中,遍覽庫區四周,如進入壼中天地那樣美,讓人感到寧靜舒適,物我兩忘,心曠神怡。彼時遙望遠處湖端的大壩,感覺它似一位慈母,用她珍貴的奶水在養育我們,讓我們茁壯;水庫就像她頭上烏溜溜的長長秀髮,偶爾隨風飄動。當春風吻上我的臉,微微吹皺了湖面時,想趨前在她的耳邊輕語說「您的頭髮被風稍微吹亂了,我想要為您撥撥整理」,心中暗暗想著,我的一雙手指能夠在慈母的秀髮裡,多停留一會兒!

筆者是水利工程師,曾經參與水庫和大壩的規劃設計,見到上述景況倍感親切,也勾起一些回憶。我們到處可以看到漂亮房屋,但雄偉水壩一般都建在山中深谷裡,要看到它多困難。水壩興建與一般工程不同,有困難和風險。筆者以下列三點,憶昔感今,來陳述昔時親身經歷遭受水庫興建後的痛處回憶,以及臺北市將來若欲再增建水庫的一些探討,謹供大家參考和指教。

興建水庫有好處,例如,自從建了翡翠水庫,臺北市這三、四十年來,幾乎沒有缺水過,而且水質又佳,讓其他縣市羨慕。然而也有壞處,它把河水引走,下游河道流量變少,影響了生態;此外,以前年輕時偕友,常去隨性和肆放的峽谷深壑玩,像那風景絕美的情人谷和鷺鷥潭,都已淹沒在翡翠水庫裡了!還記得:筆者少時住在沿淡水河的廸化街,常到河邊散步,親眼目睹當時河水清澈水又大,有很多魚兒游來游去,還有蛤蜊;有人划著船兒在河裡採沙供建材賣,亦有人在河裡游泳。但自建了石門和翡翠水庫後,上游河水被這兩座水庫攔截引走,倏忽之至,淡水河就改觀,變成像一條大排水溝,河裡只有爛泥和垃圾。我們以前建造水庫的觀念,是引走河水供他用,例如供應農業、民生、工業等用水,但不注重因之破壞了下游河道的生態和景觀。現今,似須改變這觀念,以後不要只引走河水,應用建造水庫來供水,以改善下游河道的這些破壞。

水庫大壩興建,不如一般工程那麼簡單輕鬆,工程人員要在河中與洪水搏鬥,隨時要預防山壁岩石掉落被打到的危險;設計工程師在大壩完工後,水庫開始蓄水、及洪水來時,心中難免有壓力,擔心『天有不測風雲』、和廣大壩址地下藏有看不到的未知,緊張壩的安全!

記得石門水庫於民國52年大壩剛完工時,即遭遇超級葛樂禮大颱風的豪雨,庫水幾乎要溢頂,因此不顧下游淡水河口海水大漲潮,水庫拼命洩放洪水,造成沿淡水河邊大淹水,家中淹水到胸部,廸化街都是傢俱等垃圾漂浮物,到處髒兮兮!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據說當時水庫興建最高主持人,聲言將與大壩共存亡。國外有許多水壩崩垮記載,都是因為洪水和地質等出問題而發生。目前石門水庫設有溢洪道和排洪隧道兩種排洪設施。而其排洪隧道,是因為目今水庫集水區的開墾,水土保持不良,致庫區水文情況改變,洪水變大,是後來增建的,這是天有不測風雲的證明。

至於翡翠水庫,以能夠提供臺北市到民國119年以前的民生需水量為目標而興建,再過幾年這個目標年即將來臨。因民生用水逐年增加,不知道翡翠水庫在這目標年以後,是否能繼續提供我們足夠的需水量?如果不能而開始缺水時,臺北市府主管單位是否有未雨綢繆另闢水源之計,如再建水庫或有其他方法等的打算和準備?這些疑慮,當可根據40年前水庫規劃時所推估的需水量,與目前(民國111年)實據需水量來相比較,是多還是少?以及水庫備用庫容是否足夠等來釋疑!

筆者不希望在淡水河上游再建造水庫,把河水引走供它用,因為它將雪上加霜,破壞生態和景觀;反倒希望建造水庫來蓄存洪水,只放水來增加淡水河的流量。城市要有河、有水,才漂亮,淡水河是上天賜給我們臺北市的禮物,切莫糟蹋棄之,祈當更加珍愛及美化之,如此,臺北市或有可能改裝『淡水河成為像歐洲藍色多瑙河』,和其河畔一樣的美麗繁華,成為世人眼中的一優質城市,這是我們臺北市民渴望的願景!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