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為例談 鐵路工程建設與文化資產保存之共存共榮

吳佩儒
主辦工程師/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黃荻昌 副主委/土水學會土木歷史與文化委員會

謝慶和 計畫副理/土木技師/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廖敏松 計畫經理/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陳志鴻 協理/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一、鐵路工程建設之推展

因應臺鐵轉型,近年來台灣西部幹線鐵路工程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相繼辦理了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台中鐵路高架化工程、桃園鐵路地下化工程、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等。在鐵路建設的過程,最常碰到的就是文化遺構的保存議題,而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以下簡稱南鐵計畫),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本文將以此計畫,介紹文化遺構如何保存,以創造工程建設與文資保存雙贏局面。

『南鐵計畫』同樣肩負台南都市再生發展,消除鐵路對市區之阻隔,疏解日益嚴重的都市交通,同時整合都會區運輸系統的任務,行政院於98年9月9日核定,於105年12月29日核定修正計畫。『南鐵計畫』,為臺鐵捷運化的鐵路改建計畫,是繼臺北鐵路地下化、高雄鐵路地下化後興建的第3座鐵路地下化工程,設有3座地下車站,臺南、林森以及南臺南。路線全長8.23km,全線土建工程分成C211~C214等4個標。

本文係以C212標為案例作說明,「C212標臺南車站地下化工程」,位於臺南車站區段(鐵路里程UK357+470~UK358+161),即自臺南車站北端,小東路地下道以南至四維地下道以北,全長約691公尺(其範圍見圖1),開挖深度約18.8~25.4公尺,於108年11月29日開工,包含臺南車站及臨時後站之站體新建工程、站區景觀及道路工程等。

二、文化資產及其保存價值

針對文化遺構議題,「C212標臺南車站地下化工程」,於施工開挖期間,皆由專業廠商進行施工監看作業,於109年3月19日及4月8日,於工區之北側及南側,各發現一處火車調車轉盤(以下分稱北、南轉車台)遺構,如圖1所示。另再於111年3月23日於第四工區里程358K+043~358K+161間,發現一處日治時期遺構,其略呈南北向長條狀之混凝土及磚砌結構,如圖2所示。

1350-3-1

圖1 臺南車站站址北側及南側各發現昔日火車調車轉盤位置略圖(資料來源:「C212標臺南車站地下化工程」南轉車盤保存維護工作計畫書,109/08)

 

1350-3-2

圖2 臺南車站南側發現日治時期機關維修車庫遺構(黃色虛線為列冊範圍)(資料來源:「C212標臺南車站地下化工程」358K+043~358K+161磚砌遺構異地移置暫存計畫書【修正版】,111/08)

經過蘇昭旭專家網站解說:「所謂轉車台(Turntable),是調車場(Shunting yard)裡,憑以集中處理大量列車到達、編組、出發等作業的調車作業設施之一。蒸汽機關車越造越大,越跑越快,就像一個人從孩童、少年到成人等不同階段,衣服越穿越緊,穿不下了就得改或重製新裝,因此日本時代的轉車台,大略可分明治、大正與昭和時期三種尺寸。南側轉車台直徑15.07公尺,是配合1908年縱貫鐵路全線通車所建,北側的轉車台,直徑18.50公尺,可供1919年啟用的CT150型運轉,它的直徑16.775公尺;1922年則有DT580型機關車開駛,直徑16.534公尺。可是等到1935年CT250型問世後,就又不夠用了,又要新建直徑21公尺的轉車台,以容納它長達20.350公尺的身長。此即興設於昭和年間的轉車台,屬第三代直徑21公尺的轉車台,而且沿用至今,還可用電力運轉,臺灣各地現存的轉車台,多屬此類。」而第三代轉車台,可以彰化扇形車庫的轉車台為典型代表。

又,網站解說:「臺南車站的轉車台遺構,是在南鐵地下化工程中先後出土的,一座在南,一座在北,後者面積更大,看來更加壯觀,但論文資價值,卻以南側最高,因為它代表臺灣第一代的轉車台,同一時期的轉車台都已拆除,臺南的這一座是僅存的遺構,最為稀有,因此也最值得保存。」[以上摘自蘇昭旭網路文章https://m.xuite.net/blog/sujaushi/twblog1/589182291]。

如圖3所示,經比對南側調車轉盤與長條狀之混凝土及磚砌結構,應屬轉車盤與機關車修護車輛機務系統的整體性場所。除此之外,推測附近相關設備,還包含灰坑、水槽、加煤台等,臺南機關庫建築物本身,包括磚造及木造部分,屋頂則覆瓦,雖然所發現之遺構僅殘存基礎及車道,但第一代轉車盤屬稀有且獨特性,加上與機關車庫形成群組關係的整體性,因此深具有整體保存的可貴意義。

1350-3-3

圖3 1915年臺南市地圖呈現轉車盤與機關車形成群組關係的整體性(資料來源:「C212標臺南車站地下化工程」358K+043~358K+161磚砌遺構異地移置暫存計畫書【修正版】, 111/08)

三、文化資產保存課題

本工程開工之初即辦理提報「文化遺址監看計畫」,並於109年3月10日,經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以下簡稱臺南市文資處)同意核備,而後施工開挖期間,皆確實進行施工監看作業及定期提送成果報告。施工期間如遇文化遺構,需邀集文資委員會勘、查找資料研議、召開文資大會審查等行政程序(如圖4),經各單位多方討論出:建設工程及文資保存之平衡點、及雙贏之處置方案。

1350-3-4

圖4 施工監看及遭遇文化遺留之處理程序圖

南轉車台遺構,位於臨時跨站天橋基礎區正上方,經套繪與基礎衝突,經設計單位檢討評估,為避開並確保施工中南轉車台之結構安全,及跨站天橋T7墩柱基礎變更最小化,採用調整臨時後站及跨站天橋鋼結構墩柱形式及位置,變更設計以避開南轉車台,使南轉車台可原地保留,目前已完成就地保護作業(如表1)。

北轉車台遺構,位於車站開挖區正上方,因月台及軌道空間需求,故無法西移縮減開挖範圍。若連續壁東移擴增開挖範圍,則北側轉車台將全部位於開挖區內,導致開挖擋土中間樁及支撐無法施作,且其與新建永久車站之結構體頂板結構,重疊約13公尺,開挖時亦無法現地保留轉車台。若變更設計或工法變更,對於本工程及整體計畫影響甚鉅。評估其困難性後無法現地保存,故採用先行切割保留重要構件,移置暫存,目前已完成移置暫存作業(如表2),後續以「移回原址」之原則另提重組方式評估報告及建議方案。

機關庫遺構,位於車站開挖區地下機房正上方,與永久車站頂板相衝突、與南棟地面建築物衝突約5m,且緊鄰營運中第三股道及第一階段地下化通車啟用範圍西側連續壁。經初步評估結果,鐵路地下化明挖施工期間,機關庫遺構若採現地保留,對遺構穩定、列車營運、施工人員安全,均有潛在風險。故採用切割後移置、暫時異地保存之方案,目前尚在研擬移置計畫,後續亦以「移回原址」之原則另提重組方式評估報告及建議方案。

 

表1 南轉車台遺構原地保留保護作業

1350-3-5

 

表2 北轉車台移置暫存作業

1350-3-6

 

四、結語

臺南市為一歷史文化古都,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及數量眾多的古蹟,而臺南車站的南、北轉車台及機關庫遺構,皆建於日治時期,具有見證臺灣鐵道建設歷史之重要價值。而工程施工期間,如遇文化遺構,因需邀集文資委員會勘、查找資料研議、召開文資大會等行政程序,短則停工數日、長則停工數個月,對於施工進度及整體計畫期程,皆有一定的影響。近年因應臺鐵轉型及臺南車站地區都市再生發展,正考驗我們這一代工程師:如何在鐵路工程建設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共存共榮中,找到永續文化的優化答案?本文特別記錄南鐵計畫C212標文化遺構,在施工過程的處理方式,提供工程界經驗交流與參考。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