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期- 回憶艱苦礦坑生涯點滴

一、前言

105年12月24日,筆者曾在本報1046期,刊載「礦坑工作經驗談」一文,茲將54年7月起在南莊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石門礦場擔任採礦組員(坑內外監督測量繪圖等)近三年工作中(詳圖1)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生活點滴,敘述如下,分享讀者。

1419-2-1

圖1筆者服務證明書

二、礦場平面佈置

石門礦場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往鹿場的途中深山區,礦場坑道分為斜坑及平峒。斜坑位在平峒上面山上,首先挖掘遇煤層後,分為左片坑道及右片坑道,再由片坑道每隔15公尺設置「昇」開採煤,而「昇」左右則設置二車,使得昇之間的空氣得以循環流通,平峒在後來才動工,挖掘1,108公尺才遇到煤層,之後分為左巷坑道及右巷坑道。同斜坑一樣由巷坑道設置昇、二車,斜坑傾斜往下挖掘到底,碰到平峒的右巷坑道(詳圖2),斜坑及平峒主坑內部,都有設置壓風機供應挖掘機械(俗稱壓頭)空壓動力,以及送風調解坑內的空氣;斜坑未與平峒連通前,要由平峒往上步行約30分鐘才可到達斜坑,而斜坑使用的物質、器材及開採的煤,經由於斜坑與平峒間連結之索道,下懸簡易的車箱,由上而下,靠重力往還運輸;平峒附近下面設水洗場,有經一級水洗的煤、二級一號再洗的煤,及三級二號再洗的煤,煤經過處理後,才由卡車裝載運出販售。

1419-2-2

圖2石門礦場坑道平面佈置

三、礦場的組織

石門礦場的組織,「礦場長」下設總務組、機電組及採礦組。斜坑主坑首先著煤,分為左、右片坑道,掘進至昇處開始採煤,所以礦場長及兩任資深的採礦組人員,住在斜坑區的宿舍,就近管理採礦事宜;而其餘的採礦、機電及總務組,則住在平峒區的宿舍。斜坑及平峒,都設有廚房、餐廳,聘請專人負責組員之煮食、衣物清洗及管理雜務。

四、礦坑組員的工作

筆者進入石門礦場時,平峒尚在進行土石直線挖掘工作,尚未著煤。初期在採礦組,跟隨一位資深的林姓原住民在平峒學習,主要工作是「維護主坑通風管路的順暢、坑側排水系統的暢通、主坑坑道挖掘安全及進度的管控,以及以經緯儀測量控制主坑坑道的挖掘路徑的直線進行。」

平峒挖掘工作持續進行約1,000公尺後,已經接近農曆春節,資深的採礦組人員,由挖掘的土石顏色判斷,可能即將在農曆春節期間著煤。負責坑道的掘進之包工頭,為此決定春節期間繼續進行挖掘工作,筆者、另一位林姓的組員、及一名單身的雜物管理人員,3人一起留在礦場內過春節,並監督坑道的掘進工作,不料過了春節期間還是沒有著煤,直到農曆春節後半個月才著煤。

平峒主坑著煤,分為左巷坑道及右巷坑道後,礦場長就要筆者與另位林姓年輕組員,分別負責左巷及右巷坑道內的採礦工作。每天早晨8點,工人進坑後不久,就彼此拿著儀器,經過主坑、進入巷坑道,檢測沼氣(CH4)及二氧化碳(CO2)的濃度是否有異常,一旦發現有異常,就馬上請機電組人員檢查壓風機等通風系統是否有缺失而加以改善,每隔一段時間(大概一年左右)對挖掘巷道、風坑,於逐步分段方式,在坑道的兩點直線距離,打上釘子後拉上水線,於水線上放置羅盤儀、垂直儀,分別測量方位角、垂直角,再以捲尺測量直線兩點的距離、高度,藉此測定巷道、風坑挖掘的現況,繪製成圖面,陳報公司供上級人員參閱了解。筆者同林姓的年輕組員,曾經到南庄礦業的另一南邦煤礦及其他公司的礦場,作巷道及風坑挖掘的現況測量,進坑測量時,為時效及進度,一般都帶著便當,於午餐食用後稍做休息,便繼續工作,直到全坑道測量完畢後才出坑。

1419-2-3

圖3 坑內巷道圖

五、坑內的工作環境

坑內雖然有設置調節空氣的壓風機,但是隨著坑道挖掘變長,溫度會逐漸增高,到31度以上,因此大部分的工人都不戴口罩、裸半身,穿短褲(詳圖4),甚至全身裸露的工作。挖掘坑道及採煤過程,產生的土石粉塵及煤灰,與坑道仰拱(上方)水分不時滴落,使得坑內的工作人員,全身沾滿土石粉塵、煤灰或濕透,出坑後首要的工作就是洗澡、換洗衣物後才感覺舒服。

1419-2-4

圖4 工人於坑內工作情形

坑道挖掘進行過程中,坍塌、抽心、落磐是常見的情形,見微知著,一般對地質較差之岩層或土層之坑道,以堅硬的相思木材加以支撐,當橫支撐有從中斷裂或縱支撐有稍微傾斜之事,就應該更換橫支撐及將支撐間距縮小,以策安全;另當發現坑內仰拱(上方),有土屑持續慢慢掉落之情事,就是即將發生坍塌、抽心、落磐之徵兆,工作人員應馬上往坑道出口處方向撤退躲避,以免被崩落的土石堵塞坑道,困住不能出來。

煤炭後產生之沼氣,比空氣輕會往上浮,用手往上舉接觸的空氣,感覺稍有涼意。資深的工人常說,當人接觸到過量的沼氣,下意識是往後退,而實際上是往前進,本礦坑某個巷(片)曾經發生的死亡事件,經調查結果是「該人員是獨自進坑,碰到過量的沼氣,持續向坑道走,而中毒睡眠而死亡。」

坑內黑暗無電燈照明,工人皆靠頭戴的燈光工作,坑內仰拱(上方)不時的滴水,使得坑底部濕滑,因此行動要特別小心,稍不注意就碰觸枕木或鐵軌而摔倒,導致裸露的身體受傷,尤其要注意來往煤車避免被碰撞受傷。另因坑內高熱的溫度,大部分工人都不戴口罩工作,因此開挖掘進時,產生大量的土石粉塵、煤灰,會使人吸入容易感染塵肺的疾病,大部分的工人常常煮吃豬血,藉以去除吸入肺內土石粉塵、煤灰。

六、出坑後的休閒

工人出坑,全身洗淨,換上清潔的衣物後,通勤工人於等待裝滿煤炭的卡車出發前,有人在礦場簡易的福利社,喝酒談天聊八卦;有的人賭博玩起四色牌;有的人閉目養神,當裝滿煤炭的卡車載通勤人員回家後,礦場組員用完晚餐,機電組與總務人員,往往就迫不急待擺桌,四人一組打起麻將來。筆者初期也在旁觀看,但很笨,始終看不懂其原理及玩法,衹好自己找休閒活動,最初在房間提起毛筆練寫書法,有時琅讀唐詩、宋詞或古文觀止,很累就提早睡覺休息,後來一位同屬採礦組林姓年輕人,兩人年歲相差無幾且志同道合,或相約戴著頭燈拿著小紗網,到溪裏捕捉蝦子清洗後直接煮湯;或是雨後戴著手套,去捕捉肥大的蟾蜍(癩蝦蟆),將嘴巴眼睛切除剝皮後煮湯,煮好之蝦子或蟾蜍肉,則與組員大家分享,味道很鮮美。

七、工資不定時的發放

礦場發放工資,最初依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春節等農曆的節日,休假日前一天發放工資,後來就不定時,身為礦場組員的薪資也不例外。工人為了生活,每逢月初及月中,都向採礦組人員要求依其工作數量所得工資折算成米價,簽核給米的數量(公斤)的單據,然後拿著簽證單據,至機電組換取米的數量(公斤)變相當作工資,這是機電組為工人想出的權宜措施,而機電組也從中賺取費用。

八、結語

坑內工作雖然有勞工保險,但是工作很辛苦且坑內充滿危險因子,因此工資皆比外面高三、四倍。坑內的安全設施,尤其通風系統常常因陋就簡被忽視;尤其當礦場長及多位資深的採礦組人員,被礦場老闆辭退,僅剩筆者一個人時,會計出身新上任的礦場長,常常為節省費用,更加忽略通風系統。另公司積欠三個月的薪資未發放,筆者因此辭職。三個月後,平峒發生巷道火燒坑,當場死了8名人員(含一位新進的採礦組員),30多名輕重傷工人,送到頭份鎮的劉外科醫院治療後,經護送的工人轉告,筆者方能得知,前往醫院探視慰問。筆者辭職後,經一位劉姓工作人員的介紹,到南庄中學教書,三年後考上台電,從事土木建築規劃、施工監造的工作,總算脫離礦坑生涯。

參考資料

1. 范弘芳(105)。礦坑工作經驗談。技師報,1046期。

2. 「產煤裕國」礦坑回憶過往歲月,2020/11/09 記者羅宇肜、陳宥均採訪報導 ,小世界周報。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