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期-談BIM為何推行難度大?

BIM為何推行難度大?

筆者之前任職於台灣某家BIM數位建模公司,負責過台灣及國外的住宅案、與科技廠的裝機、住宅與管線工程的規劃設計工作。

對於很多人來說,BIM就是單純建立一個模型,頂多進行物件衝突管理,確保不會有干涉,而實際上BIM能做的遠不只這麼多。

BIM其實是一種資訊管理的工具,BIM是在建置工程專案的資料庫,BIM可以簡易地拆成三個關鍵字:

B:Building,泛指建築、廠房、港口、倉庫...工程。

I:information,泛指設計、施工、完工...需要的所有資訊。

M:Modeling、Manage。一般人認為M是Modeling,把BIM的工作人員定位為建模人員;但實際上,如果將資料庫進行合理運用,專案管理工程將有很大的幫助,M應該可以改為管理Manage。

BIM依據不同階段中,所需要不同的LOD是Level of Development的縮寫,應可翻譯成發展程度,是源自美國建築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簡稱AIA)的E202號文件。在E202號文件中定義了以下五種發展程度,分別是LOD 100.200.300.400到500,數字越大,模型越細緻,一般玩Sketchup大概是LOD 100-200,如果有施工需求,建議是至少要做到LOD 300以上。

以下列出幾項各工作階段,可能進行對專案的幫助。

之前施工階段,模型的製作步驟如下:

1.初始規劃階段:在電腦世界裡利用座標和2D圖說,建出一套看起來很漂亮的模型,這個初始模型可以設定日照、方位、材質設定等等,可以知道整體建築量體之長寬、高度、位置、體積、座向等資訊,LOD約100~200,輸出多套漂亮的圖片,多用於服務建議書或概念規劃,但這只是數位建模的第一層應用。

2.設計階段:專案開始進行後,用於模型的要求會更細緻,結構和建築的平立面圖說,應會更加詳盡,許多非幾何屬性資訊,也可建置於模型元件中,像是品牌、材質、型號等等,足以用於細部設計工作的梁柱牆版和安排多數的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應用物件衝突、近似數量計算和預見變數等等,以下舉出三個實務可能的應用如下:

(1)應用物件衝突:透過建模內部的功能,可以幾個按鍵便知道各個柱梁牆版或管線是否會衝突碰撞,在設計階段就能減少未來可能敲牆打料洗孔修改的可能性。

(2)數量計算:可以透過輸出的表單、或明細計算出各個結構元件的長寬高等等,進而計算出體積,得知混凝土可能用量等數量。而實務上結構元件的體積,應扣除鋼筋體積方為混凝土使用方數,進而推算是較為準確的預算書數量。

(3)預見變數:在工業化進程中,客製化元素減少,對於施工、設計、訂料、維護等階段,都能有效地降低成本,預見可能的變數,例如常見的門窗,因為一棟建築物各型各色的牆面寬度,扣掉外框的填縫空間,往往為了配合現場的各種變化或無預想的功能,一棟建築會規劃出多種且數量差距甚大的門窗,透過數位建模,可以預見各種變數,減少客製材料可能衍生的成本。

3.施工過程:施工過程中,常有假設工程或安衛設施影響施工,例如設置不同工作時間段,建置鋼板樁、橫梁、H型鋼等假設工程模型,確認中間樁和H型鋼是否與未來灌注的梁柱衝突,也可以安排堆放與施工區域,用於確保不同時期的動線(腳路)順暢。

4.竣工階段:數量模型隨著竣工模型修正後,相關模型與數據可以輸入各種參數,比方說常用的抽水機,可以在模型建置完成後,輸入品牌、揚程、型式、輸出管徑、保固期限等基本參數,作為紀錄,方便用於後續的維護、更換與使用工作,其他像是機場的AI智能門鎖、倉庫的保稅管理、工廠的發電機等物聯網系統,相關的物業管理工作,也都需要這些資訊方能有效管理。

儘管以上理想甚好,數位建模亦推廣多年,為何推廣速度仍然相較於國外非常緩慢?筆者認為是主因有二:

1.學習成本:不少廠商仍習慣2D繪圖方式進行工作,對於已經工作數年的員工而言,重新學習一套3D建模技術,到可以用於管理工作是需要很多時間的,對於廠商管理層來說,要付出大量的學習成本卻得不到可預見的報酬回報,不少效益可能不太容易被量化和測量,短期看是缺乏學習新技術的動力。

2.影響部分廠商的利益:不少廠商實務上是靠著各種不確定因素盈利,意旨經濟上的資訊不對稱,比方説鋼筋數量,因人力有限造成數量計算的錯誤、管線設計錯誤衍生的成本等等,如果設計規劃階段,就將太多可能的問題解決掉,對於許多廠商來說,將賺不到後續追加的預算,畢竟新技術的出現,影響了許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或做事方式。

隨著電腦效能提高、資訊數位化的趨勢、物聯網的發展和傳統人力物料的成本上漲,利用資訊技術減少可能發生的錯誤,已經是有一定的市場價值。BIM的價值越來越多人看到,試想把打石工和廢料運送的摩擦成本,用於初期的規劃設計,將可減少不少無謂的損失,未來也將因爲資訊科技的發展,讓生活更加數位化,也期望更多人可以往這領域學習,開發更多應用,推動社會數位化的發展。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