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期-日本北陸風采-漫談 黑布隧道開鑿的艱辛 ~ 立山雪壁的壯麗 (中)

大町~黑部湖水庫(3rd Day)

今天是此行的重頭戲,要登上立山的室堂(高度2,450m),漫遊體會每年四月中旬到五月底僅能親見的大雪壁。雖然youtube多有介紹,實際走過還是較有感覺!

從松代西行前進到大町,一路上遠眺山麓的鄉村景緻,一式新式獨棟房屋,錯落有致。以鋼材屋頂及外牆,取代日式傳統的木造魚鱗板外牆及燒製屋瓦,雖堅固耐用,只是顯得單調,倒是庭園花木扶疏,別具特色(圖14)。

1389-3-1

圖14 日本大町民居

松代經大町轉45號縣道到扇澤站,這一整天的行程,搭乘六段不同的交通工具。扇澤站先經關電隧道,搭乘無軌電車(Trolley Bus),穿越長5.4公里的關電隧道,行駛約16分鐘到達『黑部水庫站』,出口就是壩頂,過了壩頂走到下一站『黑部湖(Kurobe
Dam)』。繼續以纜車,拉升到大觀峰,隧道內會經過一段藍色燈光照明的「82公尺大斷層破碎帶」區域,這是當年隧道施工最困難的一段。黑部水庫位於日本富山縣中新川郡立山町,黑部川水系黑部川上建設的水壩。

在遊覽前,導遊貼心地介紹一部幾經改版出品的影劇《黑部的太陽》,是昭和31年(1956)一群土建工人挑戰大町隧道、黑部水壩這一艱難工作的故事。影劇焦點不僅僅描寫與自然搏鬥的男人們的身姿,亦刻畫一群臨危受命的工程師,為負責完成這項世紀工程的任務,與妻女家人分隔兩地面臨內心選擇的煎熬。當時的工作團隊克服萬難,引進最先進的技術挖掘,終於在九個月的時間內,成功開通了隧道。這個隧道開鑿的成功,也是日本隧道工程技術,是從傳統蛻變到新式技術的轉捩點,當前日本五家大型建設公司均曾歷經該隧道的洗禮。

黑部水庫

1389-3-2

圖15 黑部水庫

黑部水庫(圖15),於昭和31年(1956)開工,於昭和38年(1963)年正式完工啟用,歷時七年,投入513億日幣,多達一千萬人次參與興建,更有171人因此犧牲。海拔1,454公尺,壩高186m,屬拱式圓形越流型建造。在建水庫時,由大町的扇澤通往壩址,必須修建一條施工運輸隧道,由熊谷組承建,後來建築隧道的經過被拍成電影:《黑部的太陽》。我們在遊覽車上分數天陸續看完整部《黑部的太陽》新版,可以感受到當年開鑿隧道的艱辛!

而,關電隧道原名大町隧道,全長5.4Km是為了支援黑部大壩工事(黑四工程)而開鑿。其中大町隧道,在紀錄片中可以看到以全斷面鑽炸法開挖,鑽堡架至少配備5~6支TY 鑽桿,日夜趕工,在穿越斷層過程遭遇坍方崩盤,大量湧水等破碎地質,七個月僅能排水及補強,幸得大自然回應了人們的祈求。冬季積雪結冰,連地下水都結凍,湧水大量減少,工班乘機緊趕進度,終於在兩年多艱苦奮鬥之後,穿越破碎帶,與黑部方面會合,貫通全線,見到了黑部的太陽。

據查開鑿大町隧道之所以這麼艱苦,是穿過一個非常懸疑的斷層線:就是經過了糸魚川靜岡構造線(糸魚川静岡構造線/いといがわしずおかこうぞうせん Itoigawa Shizuoka Kōzōsen,ISTL),簡稱糸靜線(糸静線),是位於日本本州的大斷層線,從親不知(新潟縣糸魚川市)通過諏訪湖至安倍川(靜岡縣靜岡市),在規劃之初,就知道他日必然會遭遇該斷層線並有一番纏鬥,只是並不知道它確實地點罷了!因此開工後,開挖未久就遇到破碎帶,引致大量的滲水! 幸好大自然有好生之德,以自然冷凍工法,解決滲水的嚴重問題!如今大家乘電車經過關電隧道的藍燈區,都會對當年的施工工程師,表示無限景仰與追思 (圖16)!

1389-3-3

圖16 關電隧道

立山三山

過了黑部平,乘坐纜車直上大觀峰,纜車吊在半空中,山嵐美景,一一閃過,終點在大觀峰,室外有一個展望台,白雪靄靄,平台與遠山都是一片冰雪世界,非常驚豔!立山三山連峰,盡收眼底,大伙兒抓緊時間拍照,十分興奮,由大觀峰搭乘無軌電車穿過立山隧道,約10分鐘車程,就到室堂了!

高聳的「立山」,非單獨的地理名稱,位於飛驒山脈(北阿爾卑斯)北部,狹義指《雄山、大汝山》等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廣義是指室堂與地獄谷、彌陀原、立山火山口等地的廣域地理名,同時也包含立山信仰,如雄山山頂有雄山神社本宮,與遙拜登山等精神象徵。過去山體在立山火山口,但其山頂已因侵蝕而消失,山崎圈谷位於雄山西側斜面,現已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現在立山火山的主要火山活動,在地獄谷周邊的火山氣體噴發與溫泉。

立山標高3,015公尺,是可以利用六種交通工具,來回橫越富山縣和長野縣境內標高3,000公尺的群峰。室堂是整個行程最高點、全長為40公里阿爾卑斯山脈路線,外界在四月天,是一片冰雪世界! 最為膾炙人口的是立山室堂雪壁(牆)漫步!那是不遠處的「大谷」地區,由於風吹雪氣候現象,及因地形緩坡積雪特別深厚,是日本北陸旅遊的重要景點。而秋天的室堂,一派楓紅浪漫! 登雄山的山友或拜佛信徒,絡繹不絕!

大家迫不及待地走出室堂,一個《雪之大谷》立牌,大家來個合照。我在廣場上停機的推雪機、剷雪機等,都佇足良久,在每年三、四月間,開山鏟雪,裝置有GPS的推雪機可以自行定位,剷雪機依循道路兩旁的標竿引道下,推雪、鏟雪及吹雪等作業,收錄在

youtube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OwTL0Ek9w&t=4s) 導覽。很壯觀、也引人入勝,只是看不到自推式吹雪機蹤跡,有點遺憾!

雪之大谷雙線道,是由室堂開往美女平的瀝青路面,鳥瞰像一條青絲,在靄靄白雪中飄盪,兩側的雪牆,兀自獨立(雪牆從10月的雪季開始,飄雪層層疊疊,一個冬季最高會累積高達20m的高度,堪稱世界之最),漫遊其間,久仰心儀的高聳的雪牆就在眼前,大伙兒往前行,三三兩兩照相錄影等,不一而足。走過一段後,雪牆上層層疊疊的雪粒結晶的分布,雪白、微細、碧藍、粗粒冰晶,撫摸起來,有點冰涼,但感覺到無情的風暴雪,時柔時疾,迅積成冰晶或粗粒,標誌為「Depth Hoar」,太陽光的折射下,段段湛藍,有十數公分的厚度,按其呈現的高度推估,約值時序一月上旬,在那一段冰封立山的白茫茫大地,聖潔無比!

今年因為乾旱的緣故,雪牆最高僅13m(圖17),比往年都低,但比起人的高度,還是很高聳!最高點有立牌,也是整段朝聖中最壅擠的一段,大家排隊擺Pose,臉龐洋溢著幸福、滿足,讓參訪過的人生,烙下一個美好印記!

1389-3-4

圖17 立山室堂雪壁(牆)最高點

離室堂一步之遙是雷鳥澤,棲息著美麗的野生雷鳥,有時也會溜躂到室堂山莊附近的樹叢棲地。若能住到室堂山莊一晚,最大的理由,除了觀星,就是能與雷鳥一遇,冬季雪地裡雷鳥的一身白羽黑嘴,不易發現,但很美麗,夏天過後褐色羽毛就幻化成白。

離開室堂,搭乘立山高原巴士經過雪牆,車程約55分鐘,這段是立山黑部整段路線中,搭乘交通工具比較長的時間。不過沿路的自然景觀非常美,會經過天狗平、彌陀原到美女平,一路上也有高牆、冰封的原野、曠野中榛、櫟、櫸等落葉後的枝枒橫陳,一幅北國風情,我們沒佔到前面的車位,就坐到最後面的位置,看看漸逝的風景,逐漸變小,遠山逐漸變大,聽不懂日文,分不清哪裡是天狗平、彌陀原,但一路上不會無聊,也能欣賞景色!

翻過立山就是富山縣的金澤,當晚就在金澤過夜,在台灣以 Google map察知日本三大名園的兼六園,就在離飯店腳程約15分鐘,早鳥是免費入園的,因此有興趣造訪的夥伴,也早早入眠!

兼六園有哪六勝呢?(4th Day)

作為日本三大名園的兼六園(圖18),兼有『春華、夏藍、秋實、冬雪、文化及水泉』的蘇州林園之美。然,兼六是語出「宋朝詩人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分別是能具有「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酷似洛陽的湖園兼有的六勝,我們乘著清晨收入園票前,先睹為快。

1389-3-5

圖18 兼六園 湖園景緻

從蓮池門入園,有立著蓮池的石柱,起始於17世紀中期江戶時代,加賀藩藩主在金澤城的外墎坡地,營造的私人別墅「蓮池御殿」藩庭,其後第11代藩主前田齊廣,在1819年(文政2年)宣布隱居,於千歲台修建隱居所。3年後建成擁有逾200間房屋的「竹澤御殿」,並被第12代藩主松平定信命名為「兼六園」。

首先經過噴泉,我們沿著種滿蒼松翠柏的小道,蜿蜒到了霞之池邊著名的徽軫石燈籠(圖19),池之東唐崎松橫陳的枝枒,立柱維護得十分優雅,遠處老黑松的枝枒,為免冬雪壓垮,撐著雪吊,古樸中顯露出剛勁挺拔,初夏的新綠或雪松傲霜,都有一番美,是兼六園稱為名園的標記!

1389-3-6

圖19 霞之池邊著名的徽軫石燈籠

臨過霞之池,漫步梅林,如時序為早春,當越過曲水,迎來紅白相間繁茂的梅花;來到3月下旬迎來櫻花的浪漫,約有20種420株的櫻花樹,分布在花見橋、噴泉邊,菊櫻它那一朵朵花的花瓣多達300片,譽為極是名貴的品種;如是夏天,在花見橋周邊欣賞花和曲水共織的美景,夜裡再遍尋螢火的點點光跡飄舞,而秋季裏11月上旬到11月中旬的庭園,幾乎到處都有美景可看,尤其在楓紅開得熱鬧的山崎山賞楓,最為經典!從蓮池門出園前,會經過貴族、文人、雅士們能品茗、休憩、暢論和歌的時雨亭,終因它,擴展成兼六園的現貌!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