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深基礎開挖湧水封堵及低壓灌漿應用(下)

陳建民 技師

駿馳工程公司 李明書、劉益宏 副總經理

(三)處理目標及要求

1.處理目標

基礎開挖湧水屬於突發事件,不但影響工程進度,對於逆打工法施工建築物,亦可能造成逆打樁超額沉陷及上部結構物不均勻變形。因此,搶險處理目標設定為:

(1)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湧水封堵,減少工程進度延遲。

(2)復建工作進行時,可以使用臨時汙水泵排除開挖面滲水。

2.處理要求

依照現場執行條件,要求:

(1)灌漿封堵後開挖過程中,不允許再度發生嚴重湧水情形。

(2)使用漿材固化後,硬度不得影響開挖作業。

(3)不能造成過度擾動,導致地層承載力降低。

(4)當灌漿位置接近基地內降水井時,漿液不得影響降水井功能。

(四)施工技術與方案

1.施工技術選擇

案例建案採用逆打工法施工,灌漿封堵工作必須於已完成的地下室內進行。依照現場條件,配合各項開挖湧水封堵工法適用性研判,採用瞬、緩凝化學漿材及水泥化學漿材,搭配使用小型鑽機作業的二重管灌漿工法(Dual Pipe Grouting Method),在漏水點上方,逆打完成的樓版面,安裝機具設備,並局部洗孔穿透樓版,使灌漿管得以鑽進到達漏水點周邊,進行小範圍填充、擠壓灌注,形成多重地中封塞,達到湧水封堵及地層加固的效果,是最適宜的施工方式。

「二重管灌漿工法」,是一種可用於定壓、定量注漿的低壓灌漿技術,採用二重管搭配管口環塞設計,使雙液型瞬、緩凝漿材,在灌漿管口才充分混合,並依照設計時間固化,避免漿材被地下水析離流失,提升對於地層裂隙、孔洞、軟弱帶的填充、擠壓、加固效果,形成較好的重疊連貫區域。關於二重管灌漿工法施工步驟,如表3所示。

表3 二重管灌漿工法執行步驟

1301-3-1

 

2.湧水封堵方案

為了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湧水封堵的目標,對施工人力、設備及材料緊急調配,同時進行合理分析,並即時提出施工方案,交付現場執行如下:

(1)灌漿範圍

為了在湧水範圍內,形成地層中封塞效果,運用本基地GL-23.25m~GL-35.00m之間的沉積地層,作為灌漿改良範圍。並以開挖面下GL-26.10~GL-29.6m灰色粉土質細砂層,為第一主要封堵區間,利用瞬/緩凝漿材,充分填充、滲透灌注,降低地層透水性。GL-29.6~GL-34.8m灰色黏土、夾薄層粉土質細砂層上、下方,為第二主要封堵區間,利用瞬、緩凝漿材擠壓灌注,在地層中形成封塞效果,阻擋下方卵礫石層承壓水滲透路徑。詳細地層剖面圖,如圖8所示。

1301-3-2

 

圖8 地層剖面示意圖

(2)執行方案

因為案例工程發生開挖湧水位置高程,約為GL.-23.25m,接近開挖底面,為了利用動態平衡方式,降低湧水、湧砂情況,地下室六層已經注水淹沒,本次灌漿及鑽孔設備,只能依照現有地下室條件,安裝於地下五層及地下四層適當位置。

由於湧水位置共有4處,分別為降水點井周邊2處、鄰近地中壁降水井周邊1處及鄰近地中壁界面1處。執行方案設計時,搭配漏水點周邊構造物條件,分別採用2~4孔灌注方式,搭配地下水流動方向,以單向推進方式進行灌注,使緩凝漿材能夠充分填充細砂層縫隙,達到降低地層滲透係數的效果。

灌漿孔設置基本原則,以間距120cm,滲透距離75cm,漿液重疊範圍30cm環形配置為主。遭遇地中結構物影響時,則採割線配置退縮30cm,以便漿液充分填充結構物周邊地層,完全封堵透水路徑。

灌漿壓力,按照不形成土壤劈裂擾動的被動土壓力及灌漿深度設定,以不大於370kPa~630kPa間灌漿初壓適度調整。當使用化學漿材灌注時,為顧及漿液重疊需求及漿材固化後具有約200kPa內聚力的特性,首孔之後各注漿孔,灌漿終壓及補充灌注壓力修訂,為不大於570kPa~830kPa。

1301-3-3

圖9 基地內灌漿位置示意圖

 

1301-3-4

圖10 灌漿孔位配置示意圖

(3)漿材選擇

依據可有效降低地層滲透係數,並封堵湧水路徑、固化迅速、固化後硬度不影響開挖作業的處理目標及要求,選用適當漿材如下:

A.鄰近點井周邊土層止水加固

採用瞬凝及緩凝長效型矽酸鈉化學漿材(SSA漿),配合二重管灌漿工法,進行逆/順級灌注,漿材及灌注控制條件,如表4所示。

表4 點井周邊化學漿材及灌注控制條件

灌漿工法

二重管灌漿工法

灌漿方式

2 徑式

灌漿範圍

GL-23.25~GL-35.00m

灌漿階段長

Step = 0.5 m

最大灌注速率

q = 16 L / min

硬化時間

瞬凝SSA化學漿

5 sec.~10 sec.

緩凝SSA化學漿

10 sec.~30 sec.

漿液強度

400kPa

 

 

B.鄰近地中壁周邊土層止水加固

由於滲水位置鄰近地中壁結構界面,因此採用瞬凝長效型矽酸鈉化學漿材(SSA漿)及緩凝長效型水泥化學漿材(FLW漿),強化界面止水填充與周邊地層滲透改良效果。配合二重管漿工法,進行逆/順級灌注時,漿材及灌注控制條件,如表5所示。

表5 地中壁周邊水泥化學漿材材及灌注控制條件

灌漿工法

二重管灌漿工法

灌漿方式

2 徑式

灌漿範圍

GL-23.25~GL-26.25.00m

灌漿階段長

Step = 0.5 m

最大灌注速率

q = 16 L / min

硬化時間

瞬凝SSA化學漿

5 sec.~10 sec.

緩凝FLW水泥化學漿

10 sec.~30 sec.

漿液強度

<3000kPa

 

1301-3-5

圖11 灌漿完成後挖出的淺層固化化學漿材

3.效果驗證

本工程因為搶險作業時間急迫,現場採用地下室注水及加強降水動態平衡方式,降低出水、出砂狀況,灌漿完成後,無法採用現地透水試驗及直接目視,判定注漿封堵成果。效果驗證時因地制宜,運用現場可控條件進行檢測如下:

(1)抽水回升觀測。確認降水後無明顯水位回升現象。

(2)多循環降水歷時曲線斜率對比。利用單位時間內注水及抽水過程,水位高度對應歷時曲線,斜率一致性,驗證基底無明顯湧水。

(3)開挖面下水壓計監測值與地下室降水歷時曲線對比。確認高透水地層埋設水壓計,讀值不受降水影響,驗證灌漿封堵後地層通透性。

(4)降水到開挖底面,目視觀察出水狀況。直觀驗證灌漿封堵成果。

經採用二重管灌漿工法,對於湧水位置地層,進行封堵、填充、滲透、加固後,透過各項檢測顯示,地層透水路徑及湧水擾動軟弱帶,已受到有效封堵。藉由基坑內抽水至基礎高程進行全面檢視,確認開挖面僅有少量滲水情況存在,可以採用臨時性集水坑,配合投入式汙水泵順利排除,不會影響開挖及後續基礎施工後,達成處理目標及要求各項工作。

本搶險工作,因為適當的事故處理對策及合理的灌漿工法選擇,降低了災害產生風險和不可預期結果,在最短時間內順利完成深基礎開挖湧水封堵工作。

1301-3-6

圖12 抽水驗證水位及水壓力監測歷時曲線

 

1301-3-7

圖13 效果驗證完成抽乾地下室積水後開挖底面

 

1301-3-8

圖14 原湧水位置封堵後情形

 

1301-3-8

圖15 復建後開挖面僅有少量滲水情況

 

1301-3-10

圖16 湧水封堵後順利完成基底PC層澆置

五、結論

深基礎開挖湧水,雖然不是常見的工程災害,但萬一遭遇時,如果沒有做好適當的因應措施,極可能釀成重大工程事故。傳統的基礎開挖湧水處理技術,已經沿用多年,但未必是最好的應變方式。隨著工程技術發展,動員迅速的低壓灌漿技術與新型化學藥劑搭配運用,提供了低地層擾動影響下,達到湧水封堵、地盤改良等工程需求的另一種選擇。

要防止基礎開挖湧水、湧砂現象,造成危害,唯有事先擬定有效的搶險計畫及備妥經驗豐富配合廠商名單,才能夠將損失降到最低。

以下的執行經驗可提供參考:

(1)遇到基礎開挖湧水、湧砂情況時,宜依照「減砂-止水-加固」的程序,進行搶險,以減少災害擴大,同時提升執行效果。

(2)傳統的高壓噴射灌漿及速凝水泥擠壓灌注,不一定是最好的開挖湧水搶險方案。低壓化學灌漿固化時間迅速,漿材不易被析離、沖散,漿液固化前滲透性高,較適合湧水封堵使用。

(3)二重管灌漿工法,可搭配化學漿材或水泥化學漿材使用,漿材固化時間可調控,對於地層擾動性低,同一灌漿孔可灌注不同漿材,可以執行逆、順級補充灌注,適合在地下水流動狀態、複雜地層或地層資料不確定的條件,作為止水搶險加固使用。

(4)任何灌漿工法,在快速流動的湧水中,都可能發生漿液稀釋、水泥析離與固化漿材被沖出的情況。當基坑條件適合時,可考慮採用緊急注水平衡方式,減少地層掏空,同時增加灌漿加固效果。

(5)基礎開挖湧水解決方案,並無一定作業模式,搶險時應尋求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及執行廠商配合,規劃適合工程條件的解決方案,以達到最迅速、有效、經濟的執行成果。營造單位不宜自行嘗試不熟悉的止水方式,錯失搶險時機,導致災害擴大。

參考文獻

[1]吳玉潔(2014)。某深基坑降水方案及湧水事故處理。水電與新能源,118,14-18。

[2]孫洪福、張博碩(2011)。基礎深開挖砂湧災害控制與復建案例之探討。現代營建,375,8-20。

[3]鄧家文(2008)。捷運新莊線地盤改良補灌漿工法選擇之探討。中華大學碩士論文。

[4]陳國慶、潘儀凱、肖亮(2016)。某深大基坑透水事故分析及處理。水利與建築工程學報,14(5),229-234。

[5]每日頭條(2018)。對深基礎施工中出現流砂、管湧現象的防治方法。檢自https://kknews.cc/zh-tw/news/n36a2j5.html(8.13.2021)

[6]建築物深開挖鄰房保護設計手冊(2010)。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978-986-02-6576-7)。

[7]尚新民、李明書、李進軍(2019)。複雜軟土地層深埋地下管道搶險方案與實例。建築科學,35(2),137-143。

[8]尚新民、李明書(2019)。民用建築地下空間滲漏水病症整治新工藝。第十八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493-496。

[9]尚新民、李明書、餘逸隆(2019)。建築物基礎底板損傷識別與滲漏水整治。第七屆海峽兩岸土木與防災跨領域整合高峰論壇優秀論文集,155-164。

[10]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修訂之研究-地層改良 (2004)。臺灣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 (093-301070000G3-016).

[11]地盤改良施工法-藥液灌漿施工法設計與施工 (1984)。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中心。

[12]Chan Man-Piu. (2005).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Grou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Surveying, ENG4111& ENG4112 research project.

[13]章致一、吳淵洵、李明書(2015)。岩土本質性參數演繹的數值模型。岩土工程學報,Vol.37(2)。DOI:10.11779/CJGE20152025。

[14]章致一、吳淵洵、李明書、李進軍(2017)。驗證岩土力學行為的彈變塑模型。施工技術期刊,136-138。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