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耐震評估:遲滯阻尼之折減因子

鍾立來1,2、李梓綸2、邱聰智1,3、梁瀞方2、賴昱志1、鄧凱文2

1國震中心、2臺大土木系、3臺科大 營建工程系

根據台灣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TEASPA V4.0)[1]第三章規定,以非線性靜力分析(側推分析),來對建築物作詳細評估時,需計算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與建立耐震性能曲線。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2]所規定,在求性能目標地表加速度時,設計水平加速度反應譜係數會因為其阻尼比的不同,而需要透過不同的阻尼比折減因子來進行折減。因此,對於建築物的耐震設計與評估上來說,阻尼比的準確性,會直接影響到工程師設計結果是否為保守。

本文藉由臺大土木系研究生梁瀞方同學「以高強度錨栓連接外加 RC 構架之補強工法」碩士論文[3],其中門型構架試體往復載重試驗實驗結果,來驗證台灣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1],所訂定之阻尼比估算公式中,阻尼修正因子k值為0.33是否合理。

一、門型構架

因應試驗之空間及經費,門型構架為0.45縮尺之試體,高1.67 m,寬2.50 m (圖1及圖2)。柱子淨高為1.35 m,此實驗以柱底至梁中央1.485 m作為往復試驗之高度。柱寬22.5 cm,深13.5cm,主筋採四角配置4根4號鋼筋,其餘配置4根3號鋼筋;箍筋採用2號鋼筋,且間隔採25 cm配置(圖3)。混凝土試驗平均抗壓強度為365.5 kgf/cm2,主筋試驗降伏強度為3466 kgf/cm2

 1302-3-1

1302-3-2

1302-3-3

1302-3-4

1302-3-5

參考文獻

[1] 邱聰智,鍾立來,涂耀賢,賴昱志,曾建創,翁樸文,莊明介,葉勇凱,李其航,林敏郎,王佳憲,沈文成,蕭輔沛,薛強,黃世建,「臺灣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 (TEASPA V4.0) (2020)」,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報告NCREE-20-005,臺北。

[2] 內政部營建署(201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臺北。

[3] 梁瀞方(2021),「以高強度錨栓連接外加RC構架之補強工法」,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表1 往復試驗之層間位移及位移角

(%)

0.25

0.375

0.5

0.75

1

1.5

2

3

4

位移(cm)

0.371

0.557

0.743

1.114

1.485

2.228

2.970

4.455

5.940

 

表2 第一迴圈之等效勁度及週期

1302-3-6

 

表3 第一、第二迴圈之勁度比及週期比

1302-3-7

 

表4 第一、第二迴圈之真實遲滯阻尼比

1302-3-8

 

表5 估計之等效遲滯阻尼

1302-3-9

 

1302-3-10

圖1 門型構架之立面圖、俯視圖及側視圖

 

1302-3-11

圖2 門型構架之照片

 

1302-3-12

圖3 柱、梁尺寸及配筋

 

1302-3-13

圖4 側力及位移之遲滯迴圈與第一及第二迴圈之包絡線

 

1302-3-14

圖5 最大側力時之破壞模式

 

1302-3-15

圖6 垂直承載喪失前之破壞模式(位移角4%第2迴圈負向,正面)

 

1302-3-16

圖7 垂直承載喪失前之破壞模式(位移角4%第2迴圈負向,背面)

 

1302-3-17

圖8 真實之遲滯阻尼比的計算方式

 

1302-3-18

圖9 最大側力時之第一迴圈及其遲滯能

 

1302-3-19

圖10 估計之遲滯阻尼比的計算方式

 

1302-3-20

圖11 最大側力時之第一迴圈及其估計遲滯能

 

1302-3-21

圖12 第一迴圈之真實及估計的遲滯阻尼比

 

1302-3-22

圖13 第二迴圈之真實及估計的遲滯阻尼比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