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期-AI科技下營造業應有的轉型思維數位轉型學習心得分享

前言

科技日新月異,從以前電腦化到當前AI生活化,科技潮流走向各產業,就是要讓生活更便利。傳統的營造產業,複雜與龐大的營建工程,也無法避開這新科技的浪潮,不得不加快跟上數位科技的腳步,也不得不善用數位工具,找尋合適的數位科技配合既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調整工作流程來減少重複性作業,以提升效能,期盼突破困境。什麼是數位轉型?以及在工程專案管理上能發揮什麼作用?謹將參加工程數位轉型課程心得,略記如下供參考。

一、數位化不等於數位轉型

數位化不等於數位轉型,這兩個名詞經常被混淆。『數位化』是指將資訊電子化的過程(例如文書資料、設計圖等);『數位轉型』則是指一個團體多部門的整合作業,就是以數位模式改造或提升原舊有產業模式,讓原有的產業運作與工作模式提升(如:簡化作業流程),進而提升產業工作效率。

數位化(Digitization)是數位轉型的基礎,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位轉型第一階段,著眼於導入數位工具來降低營運成本,舉例來說,將紙本資料線上化管理,這些手法都可以稱為數位化,透過科技來減少人力、資源的耗費。

二、當前營造業的困境

營造業有別於其他產業,每個工程皆屬專案工程,幾乎是各自獨立,各自組織運作,也因此營造業在迎接數位浪潮來襲的時代,要面臨許多困境。

1.勞動力短缺且安全性有疑慮

營造業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所需要的人力龐大,由於工程大多在戶外、工地危險性高,許多年輕人不願投入工作,人員流動率高,間接造成營建工程延宕與工程成本增加等影響。且營造業是代工的行業,其經營性質迥異於其它生產事業。當前承攬公共工程的營造業,因受疫情影響而陷入經營困境,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又因民間少部分科技產業,為了擴大產能,以市價之兩倍招攬工人,積極興建廠房,更使承攬公共工程的營造廠商,在嚴重缺工情況下,遭遇更多的經營困境。

加上少子化影響,本國勞工人力不足,且不願投入辛苦的營造業,是營造業缺工的主要原因;又因外國勞工不容易引進,營造業在疫情期間的缺工問題,愈趨嚴重。

除此之外,依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規定,雖可參照工程採購契約範本之規定,請業主核實給付廠商所需增加之必要費用,但業主能核實給付者,卻不多見,廠商甚以為苦。

2.工程為獨立個體,技術標準化不易

所謂的標準化:「面對重複性與複雜性高的工作,制定一套工作流程,讓人員依此行事,降低人為失誤以及維持生產品質」。

相較於其他產業,營建工程多屬於獨立的專案,各項細部作業分包給不同的承包商,且都有各自的工作習慣,組織運作零散,沒有統一標準。另外,工程專案會因業主的需求而有所調整,建築工法、設計與建材的使用,大相逕庭,工程技術難以標準化,導致工程品質不容易掌控。

3.工地距離遙遠難以監管

傳統營建產業在管理上,因為工地距離遙遠,來回往返兩地增加時間成本,若有多個工程專案同時進行,輒因內部溝通不良、資訊不透明、肇致監管品質不穩定等難處。

而『數位化』能為營造業帶來的源頭活水,從工程管理的流程和工作模式而言,概如下述:

(1)文件留存方式:傳統以紙本記錄為主,文件容易在傳遞過程中遺失或毀損,且增加紙本檔案庫存管理作業,今則可透過掃描進資料庫整合與保存,加以確保歷史資料的完整與傳承,且可做大數據統計分享。

(2)工程圖檔保存:以往的紙本設計圖,有不易保存的狀況,致後續人員施工經驗無法承接,而保存環境不佳,書圖資料經久腐爛;現今透過掃描資料儲存雲端分享,不僅可追溯工程設計圖的上傳資訊,亦可回顧工程演變歷程。

(3)品質管理:過去驗收階段採用人工查核,難以即時辨識階段性缺失;今則可隨時在施工過程中拍照上傳至雲端,以遠端模式進行階段性查核與驗收,工程進度及品質更易掌控。

過去工程專案管理 vs 現代工程專案管理

 

傳統工程專案管理

現代工程專案管理

文件留存

紙本檔案紀錄,保存不易。

雲端整合與保存,資料保存完整。

內部溝通

口頭溝通,訊息易有誤解漏接情形。

線上工作派遣協調,責任清楚,不解處可回溯再溝通。

圖檔保存

紙本圖檔版本,細微圖說有不易明視情形。

數位保存,可回溯設計版本。

品質管控

人工查核,整體缺失不易辨識。

施工過程拍照,上傳雲端簡化遠距查驗作業,節省工時。

 

三、科技導入與使用速度緩慢

現今,社會VR、AR等技術蓬勃發展,科技對於各項產業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營建產業雖意識到導入新技術能為管理帶來的好處,承包商卻不一定願意配合使用,或是工地執行人員無法快速學習使用,科技使用的普及速度一直相當緩慢。

過去兩年多來,營建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承攬公共工程廠商,經營倍感困難。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雖訂頒公共工程因鋼料飆漲之因應做法,規定履約中之案件,得參酌民法,合意辦理契約變更,與反映物價波動,以利工程執行,為實質成效不彰。

四、使用數位工具的重要

營造業多由人員至工地現場施工,施作過程中,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間接造成工程品質的不穩定,無形中增添營建成本。因此,需要新工具與新技術的加入,利用數位協作工具,促使內部溝通順暢,同時透過數位轉型以擴充營運規模。數位轉型效益,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考量。

1.縮短流程時間:今科技為生活所帶來的便利性,如過去簽合約需要列印、郵寄,現在用電子簽名,不僅節省紙張,且流程更快速,還可以透過網路追蹤進度。

2.穩定品質管理:從前許多事情需要人力進行,難免忙中出錯、品質不穩定,但數位轉型後,能夠受惠於技術工具,讓產品生產、工作流程,形成一套SOP,按部就班且品質穩定地完成。

3.順應市場需求:我們常用「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來形容傳統產業的式微,因為潮流不斷更新,消費行為不斷在改變,若不順應市場調整經營策略,新的競爭對手不斷超越,就算是曾經產業龍頭的Yahoo奇摩、Nokia手機,也會紛紛被如今的Google、iPhone、AI...所取代。

4.依廠商需求打造:數位轉型,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大數據』,透過科技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留下足跡,因此產業可以藉由蒐集資料、整理數據、分析意義,掌握實際需求,改善舊有製程,提升業主滿意度,不斷修正促使企業蒸蒸日上。

五、以古鑑今

數位科技的出現,為營造業注入新的競爭力,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走得快不如走在對的路上,找到適合產業運作模式的數位工具,才能讓數位轉型邁向成功之路,而持續的學習,就成為工程產業重要的動力。

以營造業數位轉型學習而言,欲漸能顺暢上軌道,數位資料建置的功夫,亦少不了。而這學習的功夫,三千年前聖人,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道出了學習應有的態度,做為後人學習路上,心境應有的參考準則。分享如下:。

『學』,十六劃,豫卦(16),雷地豫,『豫』有預備、準備之意,表學習這事,應有的事前準備。

『時』,時機、契機,如易經雜卦傳:大畜(26),時也。常云,時辰時辰,講的就是時的重要,婚喪喜慶亦離不開良辰吉時。

『習』,學習,如兌卦(58)大象辭:朋友講習;或是溫習反省,如復卦(25)大象辭:后不省方;亦可解為習慣,如乾卦(1)大象辭: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讓學習這事,成為一種循環往復的習慣。

『說乎』,『說』讀音同悦,表喜悅,悦是兌字從心部,表達從心裡會歡喜,雜卦傳:兌見而巽伏也,内心的歡喜是可見的。足見,在聖人的認知中,只要掌握了,時習之,學任何事自能喜悅在心。

而人生,從起點乾卦開始,走到終點會是那一卦,則因人而異,然不變的是,人生路上,時間只會越來越少。

以學習而言,過了這村,就沒了那個店,當把握時機,讓終生學習成為習慣,累積學習功夫的經歷,相信自然漸能心領,孔夫子的不亦說乎。老祖宗的學習智慧,實可為後世效法之道。

結語

學習轉型,終生學習。當前有了數位科技的出現,為營造業注入新的競爭力,而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走得快不如走在對的路上,找到適合營造業運作模式的數位工具,才能讓數位轉型邁向成功之路。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