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期 社論-論 深化危老重建的效能

隨著建築高齡化,「危老重建」近年來儼然登上民眾熱搜的關鍵字。據統計,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建物超過7成,若依台北市建管處以棟計算,超過30年棟數達86.75%、40年以上74.13%,50年以上有43.07%,部分老屋在結構方面逐漸出現安全疑慮、或未具備電梯、公共設施不足等問題,考量台灣地震頻繁,許多屋主都視居住安全為一大威脅。房屋一旦產生安全疑慮,絕不能安於現狀,必須積極整建補強或重建。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危老受理申請件數累積突破3,500件,目前已核准2,880件。而截至今年6月底,台北市危老重建案核准件數,已高達831件,居全國之冠。而,台北市長蔣萬安近期亦指出,台北市50年以上建物逾40%,是須迫切解決的問題,將請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針對50年以上的高風險、或耐震係數不足的老屋精算,放寬防災型都更的容積獎勵,提高住戶都更的誘因。

又,日前高雄市工務局,為激勵市區危老建物汰舊更新、擴充危老重建服務量能,已完成設置30處危老重建服務站與1處美麗島都更危老聯合服務工作站,力求加速民間重建意願整合、及劃定局部策略都更地區,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再現高雄市中心區風華。

至於『危老條例』實施後的前三年,有10%時程獎勵,自106年5月至109年5月已屆期。但考量僅有三年作業時效太短,取而代之的是時程與規模獎勵之雙軌制。「時程獎勵」由109年5月11日屆期再度延長至114年5月11日止,但獎勵額度逐年遞減,以今(112)年5月12日起,時程獎勵已調降至2%,至明(113)年將剩下1%。「規模獎勵」則是鼓勵危老重建基地整合擴大,俾提供適切公共空間及良好規劃設計,凡合併鄰地達200平方公尺以上者,可得基準容積2%獎勵,每增加100平方公尺再加碼0.5%,但時程加規模獎勵不得超過10%。簡言之,若要維持時程加計規模獎勵為10%,則今年(112年)需整合面積達1,400平方公尺以上的基地才有機會。

隨著政府大力推動都更危老,相較於都市更新的冗長費時,危老重建對於所有權較為單一的業主,因沒有戶數紛雜的整合問題,故程序快速簡易。自申請到核准取得建築執照及容積獎勵,最快只需要半年的時間,也毋需經過繁瑣的都審流程。再加上地價稅、房屋稅等稅捐減免延長等利多政策加持,是為一帖良藥。

值此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趨落幕,危老重建引領風潮勢不可擋之際,好的政策應持續推行。針對政府可能研擬之防災型都更獎勵或展延危老獎勵時程等,本報樂觀其成,並建議各縣市政府,應持續投入推動都更與危老重建工作,促進營建內需,振興國家經濟,全面提升民眾老屋重建意願,活絡建築營建市場。台灣,先天處於自然災害高風險區域,不乏地震、颱風等災害侵襲;高齡房屋,又常面臨耐震標準不足、維生管線老舊、消防設施缺乏等問題,一旦地震、火災來襲,嚴重後果不可不慎,以年初土耳其震災為殷鑑,引以為戒。

本報期望全島以臺北市、高雄市為榜樣,自南到北連成一氣,讓『危老重建』,強化全體民眾居住的安全與品質,並重塑我們的居住城市的美觀與風格。

綜上所述,本報呼籲,政府應與媒體與專家學者,協助政策宣導,從防災角度鼓勵民眾把握「危老重建」時效。如對自家建築安全有疑慮者,應先洽專業技師公會辦理耐震能力初步評估;若評估未達標準有耐震安全之虞,則應儘速重建,以改善老舊危險社區居住環境,提升建築物耐震需求,保障自身居住安全。我們深信在危老重建的風潮引領下,台灣各縣市的建築將重新塑造,融合不同在地風貌,帶動周圍產業,朝向幸福安居城市邁進。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