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期 社論-論 創造預鑄工法的契機與奇蹟

台灣營建業一直以來都是經濟發展的引擎,然而,近年來在建築熱潮下,讓營建業缺工問題變得極其嚴重。在這種情況下,預鑄工法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該工法的核心理念是「在工廠預先生產建築結構元件,降低現場對勞動力的需求。」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建築效率,也有望緩解傳統建築工法對於現場工人的依賴;然而,預鑄工法並非沒有缺點的良好工法,它所帶來的額外運輸及其成本,特別是針對大型預鑄構件,是需要接受嚴肅的挑戰。

談到台灣,自開始預鑄工法的研究及推動,至今已將近30年,民國六十年代,國內推動房屋工業化,於興建集合住宅時,大量運用預鑄混凝土工法(當時曾有一家日商進入台灣造了一批預鑄房屋);由於當年的預鑄技術並不成熟,預鑄建築常出現防水品質不佳、造形呆板、千篇一律等缺點,直至今日,社會上對預鑄建築依舊普遍留有此負面印象。然而,國內外在歷經四、五十年的發展,不論是設計、施工技術、防水、耐震等方面,預鑄技術已非昔日可比。同時因為模組化設計、工廠化生產,不僅可以提升工程品質、減少廢料,同時也可以降低工地現場之噪音及廢棄物,符合節能減碳及環保需求;近年由於外商回流及高齡少子化現象,造成勞工短缺問題,基於以上種種大環境的需求及轉變,極有可能是預鑄工法翻身的契機。

查,營建署(今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簡稱國土署)在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也在為能有效節省重建工程所需的營建勞動力、並縮短工期,改善既有傳統場鑄工法的缺點,加速危老建築物重建。擬檢討容積獎勵辦法,引進「預鑄工法」,容積獎勵辦法將增加預鑄部分。

簡單來說,「預鑄工法」是一種「預先」準備的工程法,施工團隊先在工廠生產好建築所需的樑柱、板材等主要物件,運到工地之後進行現場組裝、把鋼筋接起來,再搭配乾式或濕式的組合法,進行接合即可完成,能為整體施工省下非常多的時間;比起傳統的施工方式品質可以提高,方便團隊控制品質和進度,將整體的工程系統化與省力化,讓我們能更系統化的控管工程的品質與效率!總之,「預鑄工法的三大優點」,分別是「品質穩定」、「成本合理」以及「工期較短」。

至於在台灣預鑄工法的缺點,也是面臨最大的困難:1.首在缺乏彈性。建築生態無法多樣化,特別是集合住宅,預鑄方法缺乏設計彈性,因為所有的設備都是提前在工廠內製作完成,如果中途想要更改設計,或是結構上出現一些問題,想要調整的話會更加困難...;2.是「成本增加」。因為建築師和業主都喜歡有特色和新穎的美學設計,幾乎看不到有哪幾棟一模一樣的建築外觀;這就表示工廠生產的構件模板,大多只能供該建築物一次性使用,無法真正達成以高生產量降低成本的目標。不過上述這些缺點,並非無法解決,特別是成本增加的問題,雖然帳面上的成本增加,但其實採用預鑄工法所能帶來的好處(像是縮短工期、減少人力等等),都能夠替團隊降低許多成本,換算下來搞不好還能降低總成本,也達到更好的施工效率。

綜上所述,台灣地狹人稠,為解決土地使用與居住等問題,在有限土地中爭取更多使用面積的結果,立體化、高樓化已成為必然發展的情況。預鑄工法已成為公認可突破傳統工法之不二法門。本報認為,政府的強力督導、政策之鼓勵與獎勵十分重要。主管機關的營建署,若能從法規的制定與政策的指引,能夠適時的鼓勵建築類公共工程採用預鑄工法,形成穩定成長的市場需求,營建業界就能放心投資,擴大產能,方能夠讓預鑄工法更受到普遍的使用。

本報建議,在市地重劃或公營都更區域,政府可建設大量公宅,應規定一律為預鑄集合住宅。以「預先生產」為基礎,能夠降低現場所需要的人力,同時減低勞動成本以及人工、氣候因素對工期的影響,進一步縮短工期,並且也是種能夠達到減少碳排之工法。配合非磁磚外牆高樓、耐震、智慧化、綠美化之景觀設計,必能為台灣的預鑄工法發光發熱再創奇蹟。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