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期 社論-論 LCE-低碳經濟的踐行

全球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人們逐漸意識到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不止是煙霧、光化學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影響最大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暖化及能源枯竭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熱點。

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縮寫:LCE)作為一個正式概念提出,起源於2003年英國的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簡單來說,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理念就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希望在人類社會各項經濟活動中,透過產業、能源和生活消費等低碳化轉型,降低經濟發展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遏制全球氣候暖化趨勢。歐美國家大力推動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於發展低碳技術,並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

換言之,低碳經濟(Low Carbon Economy)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繼農業社會、工業革命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文明演進。低碳經濟實質上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潔淨能源的結構問題,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的爭奪戰,已在全球悄然打響,這對全世界,是壓力,也是挑戰。

執行低碳經濟,並不是要硬性改變整個國家能源政策、產業生產方式或是大家平常的生活方式,而是能夠彈性調整過去習以為常卻不怎麼好的習慣,保障我們及下一代健康宜居的生活。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有三:

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為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著巨大的能源。依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煤碳,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費約19萬升凈水。

二、是以關聯型節能環保意識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無節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來人們盛行便利消費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這一嗜好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要讓公眾理解限塑意義在於遏制白色污染。其實限塑的意義還在於節約塑料的來源-石油資源、減排二氧化碳。據我國科技部《全民節能減排手冊》計算,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生產塑料袋的能耗約1.2萬噸煤碳,減排31萬噸二氧化碳。

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為代價的消費嗜好。例如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並非一概反對小汽車進入家庭,而是提倡有節制地使用私家車。然而人們無節制地使用私家車成了消費生活的嗜好。更多地享受電氣化、自動化提供的便利,導致了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於高能耗的動力技術系統,往往幾百公尺的短程或幾層樓的階梯,都要靠機動車和電梯代步。另方面,人們的膳食越來越多地消費以多耗能源、多排溫室氣體為代價生產的畜禽肉類、油脂等高熱量食物,肥胖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減肥群體,又嗜好在耗費電力的人工環境,如空調健身房、電動跑步機等進行瘦身消費,其環境代價是增排溫室氣體。

本報認為要實現節能降耗,或許要取決於很多細微之處。我們看到這細微之處,不只是製造業、營建業中許多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中許多節能細節。對於世界大國來說,每個人生活習慣中浪費能源和增加碳排放的數量看似微小,一旦以眾多人口乘數計算,就是巨大的數量。科技工作者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有責任從日常生活方面向公眾開展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創意活動和普及工作。此外,本報建議推行低碳經濟,需要政府主導。包括制定長遠戰略,鼓勵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減免稅收、財政補貼、政府採購、綠色金融等措施,來引領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並且能有更多企業改變目前的被動狀態,自覺跟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才有實現低碳經濟的基礎和希望。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