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期 社論- 再論-氣候變遷台灣『旱、澇』問題

 由於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導致三年來台灣中南部及北部局部地區乾旱水荒問題嚴重。根據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112年5月7日公布的水庫水情資訊:南區最大水庫曾文水庫蓄水率僅6.5%,高雄阿公店水庫蓄水率僅11.7%,水位甚低,其他水庫目前的水位也偏低。

高雄及台南等地的供水區,水情燈號已達「橙」燈號,屬減量供水區;嘉義縣市、台中市、新竹縣市及彰化縣北區等地的供水區,水情燈號已達「黃橙」燈號,須減壓供水;而,曾文水庫與烏山頭水庫是嘉義、台南地區主要供水來源,根據水利署水情燈號,故政府已規劃嘉義、台南地區農田,112年第一期農作停灌,影響範圍達1.9萬公頃。

『減壓供水』與『農作停灌』兩種策略,只是面對乾旱水荒問題,救急權宜之計。其實,台灣地區缺水問題,由來已久,政府面對乾旱水荒,早已研擬『開拓水源』與『節流』並行之道。

開拓水源方式,至少包括:增設水庫及人工湖、水庫清淤及更新改善、再生水利用、設置地下水庫或開鑿備援水井、海水淡化等五項。其中,增設水庫及人工湖這兩項,應是開拓水源主要策略,歷年均列入水利署重要政策,但因受到環保團體反對,以致有些增設水庫方案,無疾而終,反而成效不佳;因此,水庫清淤及更新改善、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等三項,成本高而費時耗力,只能不得不研究改善。

台灣是多雨之島,但因地形雨水留存有限,據了解僅19.16%雨量能被留住使用。如果水庫淤積嚴重(據水利署108年8月調查整體水庫平均淤積率29.42%,而13座重要民生水庫平均淤積率36.06%,其中南化(42.14%)、烏山頭(49.22%)、霧社(72.95%)及白河(59.43%)等4座水庫之淤積率高逾4成),好不容易留住的水,也要被放走大半,可見水庫清淤及更新改善之重要。至於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或持續開發抗旱井,亦多少有其貢獻度。

以上所述之『開拓水源』,確實有難度跟極限;那麼『節流』就需要發揮匹配的功能。『節流』之範疇包含:水價合理化、自來水漏水改善、農業節水等。

首先談到水價合理化問題,現行水價相對便宜,平均家庭水費占消費支出僅0.31%,難以喚醒民眾節約用水意識,台水公司統計近 10年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已從257公升上升至273公升。據研究報告指出,綜觀世界主要城市水價費率段別,最高與最低段別價差比值多為3倍以上;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分5段收費,最高與最低段別分別為20元與5元,價差比值為4倍,用水愈多者費率愈高,較具節水誘因。台水現行水價僅分4段收費,價差比值僅1.64倍(12.075元/7.35 元),難導引用戶節水及產業投資節水設備。為建立節水型社會,讓用水量愈高者,負擔較高水費,以落實用水公平正義,水價合理化實有待推動。

而,自來水漏水之改善有其急迫性,據查臺灣自來水漏水狀況很嚴重,2020年總漏水量高達4.56億噸,約2.3座石門水庫水量。為改善漏水情況,臺灣自來水公司從2004年到2020年,共投入879億元,漏水率從24.58%降到13.9%,漏水率下降後,每年約可省3.58億立方公尺水量,約1.8座石門水庫的蓄水容量。最近久旱不雨致南部地區面臨30年來最嚴峻水荒,有立委民代邀請各相關主管官署召開記者會說明,並要求政府應編列700億特別預算,將全台漏水率由現在的13.1%降至10%,並在2029年完成目標,而南部地區開源比較困難,必須強化節流,改善漏水率應該優先進行,即優先汰換南部老舊自來水管線,保障用水穩定無虞。

至於農業節水問題,則屬較敏感議題。水利專家表示,其實大型圳路的漏水率也相當高,若能興建大型農塘、恢復埤塘存水,並改善圳路漏水率,可減少在枯水期使用水庫灌溉量,多少對『農作停灌』有緩解之功。

總之,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旱、澇』怪象,各國忙者『防旱、防澇』,台灣無法自外,何況台灣山高水急、留水不易的地理特性,更加困難。本報認為,政府應重視此一危機,採取緊急規劃處理策略,成立類似前「中央防疫指揮中心」的機構,統合有關各單位,協助目前水利署的作業,免除各單位主管法令互相扞格(例如:環評、國土計畫),造成內部阻礙規劃設計難行等困擾。如此,台灣面對氣候變遷『旱、澇』問題,庶幾有緩解之可能。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