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期 社論-後疫情時代,應正視不斷翻新的挑戰

 

自從2019年11月新冠肺炎爆發,短短數月「COVID-19」全球肆虐下,迄今全球已確診人數超過2億2千萬,死亡超過463萬人,『保持社交距離』成為新的生活型態。一時之間,上班族及學生們,開始學習適應視訊會議與遠距教學的模式;宅經濟發燒,在家追劇與網購,造成網購、物流運輸及網路流量需求暴增;電腦及網路等硬體設備需求突發性暴增,瞬間燃起的全球晶片荒,迄今未歇,半導體產業鏈,儼然成為重要「戰略物資」,各國政府開始主導半導體在地化生產。

後疫情時代的新挑戰有二:一是戰略物資『在地化生產』,二是穩定有效率的供應鏈與資源整合。

由TrendForce 2021年2月的統計資料來看,目前全球晶圓代工,超過半數半導體晶片,是由台積電生產,且其中最先進製程節點中更是九成由台積電生產。晶片製造過程,需要大量乾淨的超純水,通常每1,400至1,600加侖自來水,才可能轉化為1,000加侖的超純水。水資源攸關晶圓製程良率,不穩定的供水,不僅影響產能,更是晶圓代工廠的營運風險。全球極端氣候影響下,臺灣2020年梅雨季節雨情不佳,且全年沒有颱風,使得臺灣在2021年上半年,遭遇了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晶片產能無法提升,以滿足因疫情暴增的晶片需求,從而引起國際關注。

臺灣在此疫情影響當下,雖因半導體產業,突顯國際科技產業鏈的重要地位,然,各國已紛紛思考戰略物資在地化生產的重要性。對於半導體產業,猶如軍備競賽般,紛紛設廠擴展產能。政府應在政策上思考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區域化生產的趨勢下,如何維繫確保我國不可或缺的領先地位於不墜?而我國短缺的疫苗產業,也應持續予以支持,以降低對國際疫苗的依賴。

新冠疫情最初爆發於中國武漢市,其所處的湖北省,是全球汽車零件生產重鎮,武漢封城的同時,也阻斷全球汽車零組件的供應。汽車零件多樣複雜,不同車款使用型號各有不同,往往不會有太多庫存,因此,去年鄰近的韓國現代汽車因零件短缺而關廠、KIA汽車減產、日產汽車九州廠停工等,使得全球汽車大幅減產。今年又遭遇汽車晶片短缺,研調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預估,全球汽車將減產810.8萬輛。

由此可見,一個行業的全球或區域供應鏈,在遭受各種不可預測的情況下,有可能造成中斷。例如:中美貿易戰、疫情或極端氣候帶來的天然災害等,供應鏈的中斷不僅僅影響產業,甚至危及國家安全。政府應主動建立類似天災預警系統,由可視化供應鏈系統,透過人工智慧,對可能發生的供應斷鍊提出預警,從技術上輔助各產業,對不確定性提前做好計畫或準備,以降低損失。

曾經有過大陸地區網購經驗之消費者,很難不驚訝於:『中國大陸某購物網站上,即便是新台幣10元的單一產品,也做到了三天內免費配送到府』。中國電子商務,從需求端就做到整合,擺脫傳統零售商模式,進貨倉儲,挑貨撿貨再進行配送的作業模式,將有意購買相同規格產品的人一起下單,直接從工廠出貨。另外透過人工智慧協助工廠,更迅速補充缺貨物品、縮短步行距離及庫存定位,最後才是透過自動化的機器人及物聯網,跟蹤貨物並安排運輸。

綜上所述,自新冠肺炎爆發「COVID-19」肆虐全球之際,臺灣拜半導體產業之賜,突顯國際科技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但也因此激起各國政府開始主導半導體朝『在地化生產』邁進。本報以為,政府當局應抓緊時代潮流脈動,除了對供應鏈穩定性做好準備,更快速的資源整合與調派外,更應組合各種『國家團隊』,集合各界菁英,進行技術整合與創新,面對各種不斷翻新的挑戰,找出最適切的對策處理。不管是半導體產業或疫苗產業,都應該要能自產自足,甚至有援助友邦的餘裕,那麼在後疫情時代,才能讓臺灣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員,這也是台灣立國安全最佳之道。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