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1期 社論-熱浪肆虐,極端氣候警鐘響起

全球氣候變遷劇烈,今年五月以來,歐洲許多國家面臨熱浪侵襲,據統計,歐洲熱浪由今年六、七月,累計至今已逾3,500人死亡,上萬人被迫撤離家園。一向氣溫舒適宜人的葡萄牙、法國、英國等國,出現40℃以上高溫,英國更發布史上第一個「極端高溫」紅色警報起,隨後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在路上撒沙以免柏油融化,火車減速以防鐵軌變形,甚至有機場跑道融化變形而關閉搶修。此外,這波熱浪引發西班牙高溫飆至42.8℃,有38處延燒的森林野火,吞噬超過6萬公頃土地。極端氣候如何因應,值得主管機關重視。

熱浪是指天氣在某段時間內持續出現異常高溫,也很有可能伴隨較高的空氣濕度。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定義,35℃及以上的溫度為高溫,而熱浪則是連續5天的最高氣溫,皆超過該地區平均最高氣溫5°C以上。假設台北日最高溫,7月平均值為34.5°C,則該月必須連續5天達39.5°C以上,即稱為熱浪。基此,台灣氣象紀錄史中,尚未發生符合熱浪的天氣。然而台灣,雖未符WMO定義,也飽受極端高溫「類熱浪」之苦,熱成一顆紅番薯,其熱威脅實不可小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指出,歐洲近40年來發生熱浪的頻率和強度,超過地球上任何地方。除了全球暖化的作用外,大氣層的氣流和海洋的洋流之循環流動,可能也是歐洲熱浪頻發的因素。依據科學家指出,北極正以較整個地球快3到4倍速度暖化,導致北極噴射氣流擺動,造成熱浪、洪水等極端事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limate Change,IPCC)亦證實,全球絕大多數陸地受到氣候改變影響,熱浪使得氣溫更高,出現機率也更頻繁。特別是人類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得地球較前工業時期溫度上升大約1.2°C。基礎溫度升高,代表若有極端酷熱狀況發生,溫度將進一步飆高。

另,2022年01月03日《獨立報》報導,指出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等地的冰川和陸冰迅速融化外,甚至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1970年以來,其冰層減少了近1/4,其冰蓋發現28種未知病毒;而喜馬拉雅山冰川的縮減速度,就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的冰川,影響亞洲數百萬人的供水。研究發現冰層融化為地球帶來空前的危機:全球融冰甚至導致地殼變形;IPCC表示,北極永久凍土層(深度超過三公尺的深層,是地球上少數未暴露於現代抗生素的環境之一)快速融化,可能會釋出冷戰核潛艇的放射性廢棄物、抗生素耐藥性細菌和新病毒。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IPCC早在2014年4月14日發布全球暖化加劇警告:由於各國政府阻止全球暖化的速度過慢,若依照目前趨勢繼續暖化,本世紀末溫度將升高4.8°C,恐釀成嚴重災難。全球氣溫上升超過2°C導致冰層融化加速、海平面急升、糧食生產困難、樹木大量枯死、動植物大規模滅絕等嚴重後果。

至於台灣化石能源高達90.7%,而二氧化碳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國際能源總署」2006年的統計資料,臺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為270.33百萬公噸,排名全世界第22;而人均排放量則為11.87公噸,排名全世界第16。台灣全年氣溫,百年來已上升約1.3°C,且近10年增溫有加速趨勢,而本世紀末,可能增溫超過3°C。未來的極端高溫,每年可能超過100天,乾旱事件強度增加至少12%,且極端降雨事件的雨量增加20%、颱風帶來的降雨強度也增強超過20%。

換言之,隨著逐年加劇的全球暖化衝擊,野火、乾旱、高溫、洪水、颶風、颱風等,極端氣候頻率將愈來愈高,這些天災,對海島型的台灣已是進行式。總之,面對極端氣候引致的天災地變,已成常態,唯有積極進行改變,節能減碳,朝向低碳綠色經濟邁進,才能緩解氣候變遷。本報嚴正呼籲,政府應以歐洲熱浪為殷鑑,平時即應著手建立完善防災資訊,加強民眾對氣候變遷的教育宣導;相關部門更應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面對高溫、颱風等極端天氣的考驗,做好充分準備,以減少災害損失。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