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0期 社論-同島一命 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

爆發於2019年底的新冠肺炎,因應隔離封鎖措施,引爆全球貨運塞港危機,『晶片慌』啟動全球保護主義的興起。一年前,臺灣防疫升級至第三級警戒,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的所有活動,一時間,繁忙擁擠的台北市宛若空城,各縣市政府每日公布確診者足跡,使得人人聞疫色變,出入所有公共場所的「實名制掃碼」,變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全民企盼『天天嘉玲、+0』。

時至今日,縱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依然天天播報總確診人數,(累計今年1月1日到5月19日,總確診人數已突破百萬大關,單日確診人數也曾突破9萬人),卻未引起強烈社會恐慌,何以反差如此大?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在於,無症狀或輕症的比例為99.78%,意即即便染疫也僅有0.22%機率會導致中重症。簡言之,『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已然來臨。

一般社會大眾的驚慌與愕然,是可以理解的。前階段防疫的成績優異,不少專家早就指出是藉台灣海島天險,讓島內居民活在安全的無菌室中,然後低調開放國際交流的成果;當本階段「與病毒共存」儼然已成為全球共通的趨勢,我們必須更深刻思考是否真的理解「與病毒共存」在身心、醫療、社交溝通、生活方式等各個面向的意義?當然,台灣人民對於「疫情後時代」的變化,無法及時跟進是事實,主管官署應努力於最短時間內,對於醫療防治、生活方式的應變策略,公布實施,讓全民早日調適過來,這才是現實點第一要務。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至111年5月16日資料,以全國人口總數為母數,比上完成第2劑疫苗接種人數,第2劑疫苗接種覆蓋率已超過8成,其中50歲以下成年人,更是達到95%以上。但染疫佔比,卻也屬年紀較高族群。高疫苗覆蓋率,對降低新冠肺炎中重症案例有顯著效果,卻無法降低染疫機率與重覆感染的風險,大量無症狀感染者更促使疫情擴散難以管控,與病毒共存已是不得不的選擇。一時間,群起搶購快篩試劑,加之各級學校間,不一致停課標準,造成上班族生活混亂。又,國小以下兒童尚未全面施打疫苗,卻眼見每日數萬確診人數,政府與醫療體系人仰馬翻,社會人心不安,此時是臺灣進入與病毒共存的陣痛期。

我們認為,如今的疫情變化之大之快,「與病毒共存」疫情後時代的對策處理,就不宜是全民議題,「與病毒共存」不應只是一種話術,乃至於成為政治人鬥爭的藉口;更不應受部分媒體極端個人化的偏執所影響。誠心建議防疫團隊,無須陷入確診數字預估的泥沼,而是要更確實精準的執行醫療分級分流,以及符合社會公義的醫療資源部署與分配,針對個別的症狀給予必要的醫治與救助,確保醫療量能不受到確診個案暴增,因而擠壓中重症確診病患與其他重大疾病病患的需求。

當「與病毒共存」已成事實,台灣人民是否理解它的內涵,願意調整或改變自己的心態和生活方式?本報建議做好如下準備:

一、首要加速兒童新冠疫苗接種普及率,讓各年齡層全面受到疫苗保護,持續監測研究病毒變異情形、疫苗防護時效及效力,提高病毒流感化之應對能力,及時儲備相應快篩試劑及藥品。

二、建立民眾簡便篩檢、視訊看診與取藥流程『同島一命』,共同攜手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

三、強化平日勤洗手多消毒,染疫後如何具體自主管理等公共衛生措施宣導,促進全民防疫概念『同島一命』,共同攜手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

四、透過改善通風或透過空氣清淨機過濾空氣方式,提升室內空氣品質,降低室內空氣傳播病毒可能性,使其與室外相等安全性。

五、權衡疫情變化仍應力拼實體上課,不輕易停課以維護學生受教權益,視訊上課雖可減少傳染,但在學校可與老師及同學們互動學習,與人接觸合群成長,也是學校帶給學子們應有的教育意義。

臺灣是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無法動輒採用封閉國門方式防疫,全面解封無法一蹴可幾,但應逐步做好準備,兒童新冠肺炎疫苗也即將全面開打,從統計數據觀察,疫苗確實有效保護民眾免於重症或死亡,全民應對政府有信心,在疫苗各年齡層全面普及後,讓我們恢復正常生活,揮別每日緊盯確診人數的防疫時代。『同島一命』,共同攜手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