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期 社論-檢討技職教育 改善低薪環境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當中,「士、農、工、商」是古代平民職業的基本劃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更是被無數人奉為金玉良言,直到現在依舊被人傳頌。然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乃百年大計,自古更是翻轉階級的途徑之一;近十年隨著科技的飛速進展,專業的扁平化,知識不再高高在上,AI智能演算法的發展,更預示著未來許多工作,將慢慢被取代,因此,窮畢生之力栽培子弟是否正確的觀念?開始受到質疑。

南韓素來對子弟之教育投資,花費甚鉅!近期之南韓流行一詞「Edupoor」,「education」(教育)和「poor」(貧窮)結合產生的新詞,意思是「因為孩子沉重教育費用導致的貧困。」Edupoor,也引發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即低薪無法改善,收入又減少,造成亞洲社會少子化的主因之一。惡性循環的結果,面對未知的未來如何有希望。

看生育率,根據統計,2023年全球排名倒數5名,皆由亞洲國家拿下,台灣的1.09人,遠低於世代更替水準的2.1人,更是低於南韓的1.11人,新加坡的1.17人,以及香港、澳門的1.23人,成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相較於其他亞洲地區,台灣的薪資水平相對較低,生活成本逐漸上升,但薪資的提升並未跟上節奏。低薪使得家庭難以應對高昂的教育支出,這也成為了許多夫婦選擇不生育或生育較少子女的原因之一。當低薪成為社會常態,薪資的成長跟不上物價通膨的速度,躺平族的誕生並不奇怪,年輕人對未來看不到希望,受高等教育的這一代,開始陷入「上班可以得到甚麼?」的迷茫!

至於低薪環境,學生不再選擇較辛苦勞動的產業就讀,例如土木系近年招生招不滿額,除少子化及科系發展性非學生首選外,畢業後受工作環境不佳的影響,堅持在本科工作的又更加少了,產業人才的流失已成事實。低薪問題,最終的泥淖是學生無法依照自己的喜好與專長,選擇職業;學非所用,只往薪資高的工作擠,各行業人才流失,更導致國家間競爭力的下滑,當相同的工作國外給的待遇是台灣的數倍,人才流出成必然,國安問題立現!

再從昔日「亞洲四小龍」GDP(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來看,台灣的表現並不理想。做同樣的工作,韓國薪水是台灣2倍,香港新加坡約3倍;同樣的GDP,卻只有台灣沒反應在薪資上,落入低薪的環境;當教育成果最後被企業收割,國民將放棄教育的投入,人才的優勢將不復存在,由科研到文化等各個領域,素質都下降,而且影響是全面性,包括教育、經濟、科研、政治、藝術,甚至是倫理水平。國民收入的差距越加停滯且跟不上世界腳步,終將淪為低收入國家。

綜上所述,本報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需要重新檢討教育體系,是否現行的教育制度符合社會需求,適性栽培才是王道。不要盲目地追求碩士或博士,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能發揮所長都是好職業,也才能減輕家庭的教育負擔。同時,政府或企業也應該重視薪資的問題,適當提升勞工薪資水平,讓國民生活水平提升,為工作才能安心付出的時間與心力,不再對自己的價值產生迷茫,家庭更有能力應對養育小孩的各項支出,進而緩解少子化的壓力。再者,改善工作環境將優秀人才留下,為台灣研發各產業發展更佳向上及進步。

如果家鄉能安居樂業,有誰願意離鄉背井遠赴國外。本報建議:政府應檢討現今科技大學林立,幾乎全面取代專科技職體系,致使基層技術人才不足,弊大於利的殷鑑,進而訂出未來十至二十年,國家需要發展的產業,讓家長與學子做職業抉擇參考之指標。至於以雇傭大量移工的方式,取代本國技術工,只能是一時權宜之計,但須檢討外勞的移入條件並嚴查非法外勞。當最後本國技術人員與移工,除技術相互交流外,其餘應享的福利與照顧,應一視同仁。本報更希望針對「責任與待遇不成比例土木建築產業人員」,若能帶頭加薪,必能讓台灣整體行業,對政府有信心朝更合理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