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期 社論- 論緩解『短延時強降雨淹水致災』之方策

近幾年來,因極端氣候所導致全球各地高溫乾旱或暴風強降雨災害不斷。日本因豪雨釀災,從北到南,災害頻傳:「日本北陸地區和靠日本海的區域,在今(14)日發生強降雨。石川縣有橋梁被大水沖斷,富山縣東部和新潟縣上越市,發布土石流災害...」、「九州北部福岡縣和大分縣,發生山崩摧毀民宅,山陽新幹線廣島站和博多站之間,以及九州新幹線博多站和熊本站之間的子彈列車暫時停駛。」、「美國紐約州、新澤西州、康乃狄克州、賓州、麻薩諸塞州和佛蒙特州,都出現快速降雨和山洪爆發...」、「西班牙、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意大利、德國...整個歐洲因豪大雨水患成災」、「原本已經結束雨季的東南亞,連日豪雨成災。越南和泰國,因為大雨,有上萬間民宅泡在水裡;至於在印度,有土石流...」,乃至「澳洲東部不斷受到極端氣候的衝擊,2月份,利斯摩爾才創下高達14.3公尺的淹水紀錄,而創紀錄的降雨量及洪災,已奪走22條人命。」

綜上所述,顯見全球正在面對一個跟以前不同的氣候。地不分東、西、南、北,亦不分亞洲、歐洲、澳洲、美洲,不論面積的大、小,更無關河川治理的經驗豐富與否,只要碰到短延時強降雨,積水渲洩不及,就造成路基坍方、土石流、橋梁斷裂...甚至造成人命傷亡。

台灣四年來,未曾有颱風登陸台灣,上個月經過台灣附近海域的卡努、蘇拉...等颱風,雖均未登陸台灣,但所引進西南氣流,下大雨即造成仁愛鄉及春陽部落嚴重土石流災害;甚至北北基桃等都會城市,強降雨造成淹水積水影響交通至鉅,甚至許多道路出現天坑事件,災損嚴重。由於四年來颱風未登陸台灣,致各級政府機關恐已疏於警戒與防範,因此,9月3日下午3時40分,中度颱風海葵於臺東縣東河鄉登陸,打破1,471天無颱風登陸的紀錄。該颱風二次轉向二次登陸,帶來1,000公釐雨量,造成東部、南部各縣市坡地土石流、濱海區淹水,以及局部河道水漫溢,例如:高雄市鳳山區、前鎮區、小港區、鳥松區、旗津區、前金區等,都發生積水、淹水災情,災情慘重。

回顧民國97年莫拉克颱風,重創中南部山區,當時水土保持局建立土石流紅黃警戒發布機制、土石流防災專員與自主防災社區制度,有效降低人員傷亡。災後除加強18個重點地區之搶災與復建外,亦配合莫拉克重建會進行特定區域劃設及修訂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作業規定,加強預防性疏散機制。近年來颱風未登陸台灣,但各種坡地防災預警組織及措施,亦應持續進行,以免颱風登陸襲擊時措手不及,無法有效防災。此外,沿海低窪地區於颱風接近或登陸時常發生積淹水災情,經濟部於108年4月30日邀集相關部會與各地方政府召開「韌性台灣-全國治水會議」,並於會後提報「全國治水會議結論行動方案」並將部分方案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

有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工作項目中,有一項十分重要,即「施設堤防護岸、河川排水路改善」,其中尤以全國各地的河川疏濬更應重視檢討。實際上,有許多河川長期淤積導致通洪斷面逐年縮小,已影響跨河橋梁的功能。例如:跨越蘭陽溪的蘭陽大橋,即因河床疏於疏濬,致橋梁底部通洪高度不足,當颱風來臨時,蘭陽溪水暴漲,就需要封橋,公路總局計畫以25億元進行改建升高蘭陽大橋。台灣各地大小河川皆面臨通洪斷面逐年縮小的危機,有些河川只疏濬上游及中游河段,下游河段未疏濬,導致通洪斷面扭曲縮小,颱風來臨時水位暴漲,十分危險。

若河川自上游至下游,經專業分析評估後該疏濬而不行,則需增高堤防並升高跨河橋梁,但「增高堤防並升高橋梁」方案,終究是一時緊急對策,不符河川治理原則。河川疏濬的效果至少有二:其一為增大河川通洪斷面,可避免增高堤防、升高跨河橋梁,節省工程費;其二為疏濬產生的砂石料,可做為建材或填土料,甚至大量的砂石料可填海造地。因此,系統性的河川疏濬,才是永久河川治理的目標。

本報以為,極端氣候所導致全球各地極冷極熱,非澇則旱的異常現象,已成常態。針對『短延時強降雨致淹水成災』的問題,除了都會城市應重新檢討排水系統,以應付區域性強降雨緩解淹水之方策外,對於河川疏濬更應重視檢討,「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也才能減少颱風對台灣造成之災害。

 

【本文稿經由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同意轉載;未經允許請勿任意轉載】


Ads sidebar 2-1

來來來哩來按個贊!


【版權重要說明】:本網站內容係由該著作權人或團體同意下轉載、或由該作者或會員自行創作上載發表之沒有違反著作權之圖稿內容,一切內容僅代表該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本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若讀者認為文章或評論有侵權不妥之處,請與聯絡我們,將儘速協同處理;同時未經本網站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內容,我們也將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